秦中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途徑與突破重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大戰略,也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目前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調研製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措施的重要階段,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與突破重點研究好和確定好,關係重大、影響長遠。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如何進一步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途徑和完整路徑?如何找準關鍵的工作突破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巡視員、研究員秦中春作了詳細解答。

國研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中央為什麼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

Q&A

秦中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具有謀全局、看長遠、盯問題、做實事的性質。從歷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點上深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總結過去,謀劃未來,提出了鄉村發展的新要求新藍圖。從理論角度看,它是實施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開放,系統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重要抓手。從實踐角度看,它是以人民為中心,呼應老百姓新期待,紮實解決三農發展遇到的現實問題的重要內容。從工作角度看,它是一個面向未來30多年的長遠發展大計和統籌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差異性三農工作的全局安排部署,各地區、部門、單位在具體工作上不能照抄照搬,必須結合實際學習、貫徹和實施,真正實現政策設計目標。

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經過60多年的努力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它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深入推進,我國城鄉出現分化,農村發展也出現分化,目前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三農”發展的不充分。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解決這一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需要實行鄉村振興戰略。

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系統解決現代市場經濟體系運行深層次矛盾的重要抓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市場經濟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社會勞動分工越來越深、越來越細。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需要考慮市場體制運行所內含的生產過剩矛盾以及經濟危機等問題,需要不斷擴大稀缺資源配置的空間和範圍,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實行國際國內兩手抓,除了把對外實行開放經濟戰略、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作為重要抓手外,也需要把對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要抓手,形成各有側重和相互補充的長期經濟穩定發展戰略格局。由於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相比之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可控、更有可能做好和更有福利效果。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呼應新時期新期待引領農業農村農民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經過多年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大規模的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進城,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各項建設全面推進。與此同時,在實踐中,目前三農發展也還存在很多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包括農產品階段性供過於求與供給不足並存;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農民就業創業創新能力不足;國家支農體系相對薄弱,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不健全,鄉村治理有待加強等。面向未來,廣大市民和農民都對新時期農業農村的建設發展存在很多期待。把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不僅可以呼應新時期全國城鄉居民發展的新期待,而且可以引領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探索創新、轉型升級和不斷進步。

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長遠大計和統籌不同地區、部門、單位的差異性工作的全局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務要求,是面向未來30多年的長遠發展,統籌考慮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差異性三農工作,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和新平臺,科學有序推進的綜合部署。它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轉變發展觀念、搞好目標定位,突出區域特色、實行錯位競爭,強化組織管理、形成有效機制,建立合作平臺、促進分工深化。一是在戰略目標上,重視不同區域鄉村發展的差異性,在糧食安全、產業效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上進行合理選擇,講求因地制宜。要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依據,推進鄉村多功能性建設和專業化發展,對鄉村進行分類,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定位,實行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牧則農、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宜退則退、宜居則居。二是在戰略手段上,重視打破歷史形成的鄉村發展低水平均衡狀態,把握重點關鍵,引入先進要素,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各部門要有大手筆、抓細節、立高端和轉方式,解決瓶頸制約和一些歷史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狀態。三是在戰略保障上,重視拓寬鄉村建設發展主體,推進政府、市場和社會相結合,加強組織領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搭建有形之手,加強黨委和政府領導,精心組織、高位推動,協調解決各種重大問題。用好無形之手,發揮企業在投資管理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社會之手,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和促進行業聯合的新機制。

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籌集和分配稀缺資源有選擇有步驟地解決現實問題的工作過程。我國的現代社會是多元化、多層次和不斷變化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解決的問題多樣複雜,在實踐上非常具有挑戰性。國家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過程是需要投入的,這些投入是一種稀缺資源,在籌集和分配上必須講究經濟規律。為了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千萬不能搞成政治運動,颳風攀比,弄虛作假,搞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積累新問題和新矛盾。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深入分析考證當地實施鄉村振興的時空背景,從自然狀況、發展趨勢、人力優勢、文化風俗等角度進行思考,分析振興什麼、為什麼沒有振興和振興到什麼標準等,做好科學決策。比如一些鄉村地區過去自然條件差,現在可能是優勢,貴州就提出打造國家森林公園。人力資本投資關係重大,是百年大計,教育醫療要走在前面,如果人沒有良好的知識、素質和技能,鄉村振興就沒有保證。產業興旺有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而在基礎設施、文化發展、風俗習慣等方面則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

國研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標誌著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全面進入落地實施期。有了這樣一個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如何進一步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途徑和完整路徑?

Q&A

秦中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工作安排上,既要登高望遠,能深謀遠慮,也要腳踏實地,直面現實難題,能解決問題,重視防範風險,有計劃有組織有項目地推進工作。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深入調研,抓住統籌兼顧和重點關鍵,配置優化鄉村振興主體力量,細化鄉村振興工作目標定位,建立協調機構和責任機制,保障資源配備和工作投入,實行跨時期工作組合、跨城鄉工作組合、跨村莊工作組合、跨地區工作協作互助、跨部門工作組合、跨個人工作組合和跨政府工作組合,紮紮實實做成幾件大事,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做好,切實有效地解決問題,確保全國鄉村振興的各項重要目標任務能夠如期順利完成。

第一,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和勞動者合理利益,把鄉村振興的主導力量激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建設性與鬥爭性相結合的。首先,要聚焦建設性,明確鄉村振興的主要工作是經濟工作。搞經濟建設,與搞革命和搞運動不同,它是要講經濟規律的,要開展經濟核算,按照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思路,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它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內容之一。其次,要考慮鬥爭性,明確鄉村振興應解決重大問題,具體工作是艱鉅複雜的。作為一個戰略,與開會和引導不同,它是有“敵人”的,要綜合使用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和科技文化的手段。在今年中央1號文件中,它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再次,要凝聚力量,明確鄉村振興的行動主體,把鄉村振興為了誰、依靠誰等重要問題解決好,放手發動群眾,壯大投入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力量地建立一個農業產業有優勢、農民職業有吸引力、農村家園美麗宜居的現代化鄉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斷增長的需求。

第二,調研細化目標定位,把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問題界定並排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要求是從全國範圍和長期目標的宏觀角度講的,它不簡單等於各類區域、各個部門、各單位都機械套用。現實社會的鄉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的可用資源是有限的,選擇或努力做好一方面的內容往往不得不放棄另外一方面的內容,真正的發展是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和有所放棄相結合的複雜過程。為了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開創性地建構中央總要求的微觀基礎。一要從國家宏觀管理入手,按照法治思維和社會工程的框架,解決行業性、區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重點對糧食安全、產業興旺、生態保護等目標任務進行具體落實,實行責權利安排和人財物配備統籌考慮。二要從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入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深入調研謀劃,重點對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標任務進行具體落實,推進建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現代化鄉村,實行有限目標,久久為功,把是否真正解決問題作為檢驗成效的根本標準。三要從改進和加強黨的領導入手,正確處理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關係,承認、調節和保護合理差異,建構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良好社會秩序。

第三,實行跨時期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規劃佈局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時期和分階段實行的。搞好規劃佈局是引導跨時期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工具。要組織“三農”大調研,對鄉村實際情況、可能發展方向和可用的資源進行摸底調查,研究制定系統規劃、大規劃和長遠規劃,同時也要制定中短期規劃,實行面向長遠的粗線條輪廓邊界和麵向近中期的具體項目、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相結合。此外,提高規劃制定和管控工作的質量也是重要的。比如在新疆昌吉州農村,存在什麼產業都有但什麼都不精的情況;在西藏,有的村莊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用於修路通電,實際上發展潛力不大,農民受益不大;有的村莊不靠邊境,處於無人區,有點冬牧場,也按村村通等要求搞建設。目前各地都在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應提高前瞻性,避免造成浪費。

第四,實行跨城鄉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市場機制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城鄉和城鄉並舉的。對鄉村的建設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有必要、適宜發展的要大力發展創新,無必要、不適宜發展的要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等。城鎮對鄉村發展的支持,既有資源、技術、人才等下鄉的內容,也有接納農民轉移就業、穩定就業、安居樂業和融入城鎮等的內容。我國農村地域遼闊,有的地方自然條件差,文化教育水平低,農民增收缺乏潛力,既搞不好產業,也搞不好旅遊,需要的是大力推進人口易地搬遷和幫助農民轉移進城,如果原地大搞建設,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比如寧夏西海固等地區的有些地方,不適宜人居和發展產業,從長計議,就需要搬遷。市場機制是引導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要將推進鄉村振興與推進新型城鎮化有機統一起來,加快建設城鄉統一大市場,既要調動廣大農村的積極性,也要調動廣大城市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各取所需,實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擴大和增加鄉村建設發展可能可用的社會資源。

第五,實行跨村莊工作組合和跨地區工作協作互助,把鄉村振興的結構調整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村莊和差異對待的。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我國村莊發展已經出現較大分化,未來還會繼續有變化,目前外來人口集中的村莊和人口大量外流的村莊同時並存。特別是在人口大量外流的村莊,現在農村男女不平衡;人口結構不平衡,有知識的青年人出去多,迴流人口少,有迴流也是主要進入三四線城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轉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簡單重複的發展方式,對現有的村莊進行分類,在村莊佈局、產業結構和行政管理上進行優化,需要撤併整合的要進行適當調整,需要重點建設的要進行加強,需要修路架橋的要夯基,著力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形成有點有面、有中心有圈層、有重點有拓展、有協作有互助的新格局。

第六,實行跨部門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領導協調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部門和各司其職的。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政府管理,增加政府服務,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有效協調解決鄉村振興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公共問題、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形成有牽頭、有參與、有跟蹤和有監管的責任體系。針對目前國際農業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和問題,在鄉村搞好產業發展必須有特色優勢,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要牽頭,對地方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診斷,明確產業振興不是什麼都做,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要知己知彼,在主導產業上有所取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七,實行跨個人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組織創新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個人和集體行動的。鄉村振興的內容涉及面廣,投入大,有風險,個人及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推進鄉村組織發展創新,建設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因勢利導推進小農轉型發展,推動在人力、地權、資本和技術等重要領域有所突破,引入先進生產力要素,發揮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在鄉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克服個人或私人在生產經營和投資融資以及可持續發展上的侷限缺陷,打破歷史形成的鄉村發展低水平均衡狀態,使之成為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重要載體,積極創造新的社會生產力。

第八,實行跨政府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社會參與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政府和社會合作的。政府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職責和作用,但這種作用也是有侷限的。目前我們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政府工作責任很大、程序複雜、成本很高,政府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做有限的事。要將鄉村振興工作按照專業化、社會化和模塊化的思路進行任務分解,在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進行合作分工,引入條件、責權對等、全面規範、高效運行,促進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有個人參與、家庭參與、企業單位參與、事業單位參與、黨政機關參與、社會組織參與的工作體系,各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和能力範圍內做出重要貢獻,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國研網: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找準關鍵的工作突破點?

Q&A

秦中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工作方法上,要拓寬發展視野,大膽探索創新, 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瞄準社會需求的複雜多樣和發展變化,考慮鄉村社會結構的演變和新技術的應用,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方式的轉變,突出搞好科學決策、區域化規劃佈局、質量標準控制、市場化改革、激勵機制建設、村莊結構調整、新型組織培育、科技創新支撐、社會廣泛參與等關鍵措施,探索推廣“黨建+”、“公路+”、“互聯網+”等新方法,不斷提升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組織推進管理鄉村振興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一是重視搞好科學決策,推進區域化差異佈局。決策的科學性是做好工作的基礎。鄉村振興工作的最重要的支點是村莊,在涉及村莊的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上,必須特別重視科學合理,堅持國家宏觀佈局的統一性與各地具體村莊的差異性相銜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和有所放棄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實行相對集中,不能簡單化、急功近利,只管1-2年,只看3-5年,而要看10-20年以上,有長遠的歷史、變化、文化考慮,有百年工程、千年大計,有所傳承、逐步建設、建立長久價值。在重大政策決策上,針對我國現階段的農村有多種不同類型,同時農村的發展是不斷分化的,要以縣為單位,實行區域化差異佈局,西部地區的縣主要把鄉村脫貧增收改變面貌作為重點,中部地區的縣主要把鄉村建設發展轉型升級作為重點,東部地區的縣主要把鄉村建設發展現代化作為重點。在每個縣內,要根據區域自然地理和經濟現代化發展趨勢,調整優化鄉村建設發展佈局,引導人往哪去、路往哪修、學校建在哪等。

二是重視健全質量標準,推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質量標準是管控發展的客觀依據。鄉村振興工作的最重要的標誌是產業興旺。鄉村振興與扶貧脫貧不同,完全是兩個標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鄉村發展中,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時代已經逐步過去了,鄉村沒有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就振興不了,特色小鎮無特色就沒有競爭力。我國過去一些農業政策設計具有短期性和應急性,對質量標準重視不夠,在很多地區鄉村產業發展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優,缺乏特色,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可持續發展。改變這種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就是建立健全分類分級的質量標準體系,通過瞄準社會需求的複雜多樣和發展變化,面向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發展鄉村的多功能性產業,加強市場準入管理,逐步提高進入市場的質量標準,推進市場錯位競爭和優質優價等,引導和倒逼鄉村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三是重視避免鄉村浪費,推進政府資源配置優化。鄉村振興要為人服務。與城鎮相比,鄉村人的變化性更大,流動性更強,多樣性更復雜,這對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很多變化超過預期,過去不少部門、地區和單位的有些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項目客觀上是存在浪費的。由於現在的鄉村人口與過去有所不同,未來的鄉村人口與現在也會有所不同,在鄉村建設發展的規劃佈局和資源配置中,必須重視鄉村浪費問題,考慮人口結構變化,考慮老年人口的過渡性、年輕人口的需求,從更寬闊的視野、更長遠的視角和更深入的層次,規劃設計鄉村振興的各種建設項目。

四是重視避免福利陷阱,推進激勵機制創新。鄉村振興需要政府扶持。這種扶持是重要而必要的,但這種扶持不等於免費福利,是有條件、有標準、有限額的。從社會管理角度講,就是要把激勵機制搞對,不然會掉入福利陷阱。我國過去一些“三農”政策設計中是存在為農民爭取福利分配思想的,對城鄉之間和農民之間的合理差異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客觀經濟規律尊重不足,對激勵機制有扭曲。新時期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要重視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圍繞貫徹落實勞動價值論和建立良好穩定的社會秩序,改進黨委政府的組織管理和評價機制,引導各社會群體通過勤奮努力、增長知識和不斷積累獲取回報,避免像過去某些政策一樣搞成追求免費福利、幹部待遇、行政級別等。

五是重視建設“公路+”,推進政府工作創新。鄉村振興需要有好路徑。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的內容很多,涉及多個領域和多個方面,在具體建設項目工作上必須要有好的切入點、路線圖和統籌協調,建立發展階梯。要致富、先修路,農村因路而強,農民因路致富,鄉村因路更美,把鄉村公路修好是最重要的切入點和好的抓手。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複雜,以“修路”為代表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離不開土地,鄉村單靠自己力量無法完成。同時,修路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由黨委和政府牽頭,從修路入手,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帶動鄉村的其他建設和發展,破解鄉村發展瓶頸制約。要推廣和提升近年來交通運輸部等組織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經驗,在此基礎上建設“公路+”,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探索把鄉村公路修更寬一點和更加拓展一點,比如配套規劃和修建停車場、水電汽設施、服務區、加工區、生活區等,解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難題,推進創新發展。

六是重視應用“互聯網+”,推進發展方式創新。互聯網是現代科技革命成果。應用好“互聯網+”,有助於解決各類不同村莊鄉村振興工作的差異性問題,主要是建立聯繫渠道,充分提供信息,及時溝通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性,降低社會交易成本費用,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發展電商進村、電商扶貧、電化教育等,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拓展鄉村產業發展新空間等。要大膽探索互聯網+創客+鄉村振興等,發揮鄉鎮在解決村莊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重點在全國各地的重要鄉鎮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鄉鎮等投入佈局,用5-10年實現全國性項目聯網覆蓋,建立完善技術服務中心和配套設施,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促進投入鄉村的各種人、財、物、技術、信息和時間等稀缺資源優化配置。

七是重視應用“黨建+”,推進組織機制創新。“黨建+”是現代組織創新成果。應用好 “黨建+”,有助於解決各類不同村莊鄉村振興工作的統一性問題,主要是發揮黨的政治引領保障作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堅持實事求是,形成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振興的主體是人,現實中的人是多樣複雜的。要通過探索推進“黨建+鄉村振興”、“黨員+鄉村振興”等,將黨中央的有關工作思想、方法和政策“一竿子插到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建立良好社會秩序,教育引導,掃黑除惡,防範風險,引導社會參與,減少社會衝突,推動先富帶後富,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力量。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好村支書和鄉鎮黨委書記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開展相關活動。

八是重視加強國家保障,推進中西部加快振興。國家扶持是解決區域差異問題的重要保障。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差異很大,農村之間的差距大於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多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已先行一步,鄉村振興條件相對好,可以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解決發展問題。中部地區發展正在起飛階段,鄉村振興正是時候,有機遇也有挑戰,經過努力可見成效,也容易出成果。西部地區發展比較滯後,目前重點在扶貧攻堅。為了推進全國鄉村振興整體取得好的效果,要將重要建設發展工作的試點試驗區域重點放在中部,並以此銜接西部和東部的鄉村發展,國家要重點扶持中西部發展,完善有關保障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