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奇緣(民間故事)

豌豆奇緣(民間故事)

在漢水下游有一個渡口鎮,方圓幾十裡一直流傳這個這樣一個傳說,說是漢水源頭的一個山洞裡,生長著一株神奇的豌豆秧。這株豌豆秧,每隔三百年開一次花,再過三百年才結豆莢,而豆莢需長三百年方可成熟。且每次開花後只結三個豆莢,一個豆莢裡僅長三顆豆粒。也就是說,要經漫漫九百年才能結出寥寥九顆豆粒。這九顆豌豆可不是一般的稀罕之物。平常人,吃一顆,神清氣爽;吃兩顆,延年益壽;吃三顆,百病盡除;吃四顆,起死回生。

這樣一個傳說也不知道流傳了多久,聽眾都把它當一個逗小孩的故事,可一個在渡口擺渡的年輕梢工信以為真。他還真的緣河而上,去了漢水源頭,尋找這傳說中的豌豆。

. 大鯉魚牽線好姻緣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這事還真得從兩個沒孃的孩子說起。

這年陰曆十月初一這天,渡口鎮的鐘鎮長,帶著七歲的獨生女兒鍾晴,坐渡船去漢水對岸給亡妻上墳。這漢水河面很闊,白浪滔滔,坐渡船的人不少,男男女女,嘰嘰喳喳。

當船行至河心時,突然一條金色大鯉魚從水中一躍而起,高達丈餘,險些蹦到船上。人們不由一驚,心說:如果在夏天,這河魚曬鱗跳躍倒是常見的事,可眼下已是入冬時節,水冷天寒的,魚怎麼會跳出水面?住在河邊的人家,都知道有抓“替死鬼”的傳說。當他們看見河裡出現反常現象時,有人就以為這是水鬼故意在作怪,想逗引人們誤入圈套。所以,今天人們看到河裡不合時宜地蹦出一條大鯉魚,便紛紛躲閃著,惟恐被魚帶起的水花濺到身上,沾了晦氣。

可小鐘晴不懂這忌諱。她見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從河裡躥了出來,雖然被水花濺了一臉,但她只打了個激靈,隨即就高興得直拍小手,開心得在船板上又蹦又跳。哪知在這時候,人們為躲水花紛紛擁向船心,使渡船搖晃起來。只聽“啊”的一聲驚叫,接著聽到“撲通”一聲響。人們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突然見鍾鎮長撲倒在船幫上,哭喊著“孩子、孩子”,人們才知道是小鐘晴掉進河裡了。

在漢水岸邊長大的人,按理大都通些水性。可鍾鎮長不會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女在急流裡升降沉浮,忽隱忽現,兩隻小手還拼命地抓撓著向人們求救。他只好求會水的人救他女兒,並許諾用重金酬謝,還說誰救了他女兒,他願將鎮長位置相讓。可此刻,人們只是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卻沒人下水救人。其實這些人不是故意見死不救,而是被剛才那條來得蹊蹺的鯉魚嚇愣了。他們以為此時有人落水,明擺著是水鬼在抓“替死鬼”,誰敢下水送死!

就在人們心有餘悸的時候,又聽“撲通”一聲,只見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又從船頭掉進水裡,轉眼之間便沒了蹤影。於是,人們更加斷定那條大魚是個勾魂索命的不祥之物。

約莫過了一袋煙的工夫,渡船突然搖晃起來,接著從河裡翻起一朵大水花,水花裡伸出一隻手來,一下扳住了船幫。人們不由大驚失色,連連往後躲。這時一直默默划船擺渡的老頭猛地喊道:“大夥快搭手拉一把,那是我孫子在水裡救人呢!”

眾人這才如夢方醒,趕緊七手八腳把人拉上船,一看正是剛才“落水”的男孩,只見他跟落湯雞似的站在船板上瑟瑟發抖,胳膊裡緊緊抱著那個落水的女孩小鐘晴。

本已絕望的鐘鎮長,見此情景,一下子驚呆了。他傻愣了好一會兒,才猛地一下撲過去,把兩個水淋淋的孩子緊緊地摟到懷裡。

當天晚上,鍾鎮長帶了錢和鎮裡的印章,來到老梢工家裡,兌現白天在船上的承諾。老梢工默默地抽菸,過了好一會兒才說自己是個老梢工,當不了鎮長;孫子呢,是那年發大水,他從漢水裡撈上來的一個沒了爹媽的苦孩子,將來長大了,只能接他的班當個小梢工,也不是當鎮長的料。至於這錢他更不能收,遇人落水,挺身相救,是行船擺渡人的本分。若因此就收受人家的錢,那不成了水賊海盜了嘛?

聽了老梢工的一番肺腑之言,鍾鎮長感激涕零。最後鍾鎮長緊緊地握著老梢工的手,做出了一個再也不容推辭的決定,他說:“我女兒的這條命是您老的孫子從漢水裡撈回來的,我這就做主把女兒小鐘晴許配給你的孫子,十年後正式完婚!”

老梢工這回沒推卻,而是呵呵笑著同意了。

2. 小藥王開出救命方

十年光景,一晃而過。老梢工的孫子長成了結實英俊的大小夥子,早已從爺爺手裡接過了篙槳,成了小梢工;鍾鎮長的女兒小鐘晴出落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美人”,水靈靈、粉嘟嘟的,真個是羞花閉月、落雁沉魚。

怎奈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就在鍾鎮長和老梢工緊鑼密鼓地張羅著給小梢工和鍾晴完婚的時侯,鍾晴姑娘竟撂倒在炕上一病不起。鍾鎮長急得幾乎請遍了方圓百里之內的幾十個郎中診治,病情不但沒能好轉,反而日重一日。不到半年,就把“小美人”熬成了一把骨頭架子,看著就讓人心疼。鍾鎮長抱著一絲希望救女兒,不得不從縣城請來了“小藥王”。“小藥王”登門後,一陣望聞問切,便走出屋來對鍾鎮長擺了擺手說:“令愛跟幾年前府上貴夫人得的是一路病症,無藥可治,預備後事吧。”

“小藥王”從不誤診,說話也不忌口。只要診出病人是不治之症,便把手一擺,立馬走人。因此,“小藥王”又被人稱為“擺手郎中”。也正因此,儘管“小藥王”醫術高超,名傳方圓百里之外,可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誰也不願請他進門,怕就怕他那個“一擺手”。

鍾鎮長被“小藥王”這“一擺手”,“擺”得頭暈目眩,心亂如麻。只好讓小梢工代勞,送“小藥王”過河回縣城。

小梢工遵命帶“小藥王”來到渡口,又恭恭敬敬地把他攙扶上渡船,也不等載別的客人,便起錨點篙,專程送“小藥王”一人過河。

“小藥王”獨立船頭,望大河東去,奔騰洶湧,遠入天際,不由頓生幾多人生感慨。不想,還沒容他“感慨”出點滋味呢,就見小梢工“啪”地扔下手中的槳,掀開船板,跳下船艙,舉起一把斧子猛砍起船底來。開始,“小藥王”還以為小梢工是在修船呢,可工夫不大,就見船底被砍了一個大窟窿,河水翻滾著往船艙裡噴湧。“小藥王”驚愕地趕忙上前勸阻說:“小老弟快住手,再砍下去,船就該沉啦。”小梢工非但不住手,反而越砍越猛,邊砍邊咬牙切齒說:“我就是要沉了這條渡船。”

“小藥王”聽了立馬癱倒在船上,試探著詢問沉船的緣故。小梢工毫不隱瞞地告訴他,沉船是為了要送他這位“小藥王”見龍王爺。“小藥王”一聽這話反倒強硬起來,一下從船板上站起來,挺著腰板說:“我一個江湖郎中,靠行醫賣藥餬口,雖無多大積德行善之舉,可捫心自問,也未曾做過什麼傷天害理之事,與你小梢工更是遠日無冤,近日無仇。你想要我性命,總得有個說道吧。”

“小藥王”的一番慷慨陳詞,還真把小梢工給鎮住了。就見小梢工停下斧子,望著“小藥王”,眼裡含著淚說:“誰都知道人活在世上,為人行事得憑良心、講道理,可這世上的事情有幾件是容你憑良心、講道理的呀?別的咱不說,就說說腳下這條渡船的事兒……”接著小梢工就將十年前他如何救人,如何訂親的事對小藥王說了一遍。說完他抹了抹眼淚,嘆了口氣:“這是一段多麼美好的姻緣呀,可就在十年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時候,老天卻讓那個長大的小女孩得了不治之症。你說這老天公平嗎?講道理嗎?還有你‘小藥王’,在方圓百里之內也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人們都傳聞你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本領,可你今天竟然見死不救,一擺手了之。你說,那個已長大的男孩能放你過這漢水嗎?”

“小藥王”聽到這裡,終於明白了,心說:看這陣勢,今天若是拿不出一個能救鍾晴姑娘性命的秘方來,我“小藥王”就得跟自己擺手,預備後事了。萬般無奈之下,“小藥王”這才打開藥箱,取出筆墨紙硯,吩咐小梢工舀漢水的水磨墨,開出了一帖神奇的秘方。

小梢工得此秘方,如獲至寶,趴在船板上給“小藥王”連磕響頭,千恩萬謝。“小藥王”這才對天出了一口長氣,心說:謝天謝地,總算逃過了這一劫。可等他把目光從天上收回落到船上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只見從船底漏進的河水,已快湧滿船艙。這下“小藥王”徹底絕望了,他無奈地哀嘆道:“一紙秘方,助我闖過了小梢工這一關,可它能堵住那船底的漏洞嗎?看來是天要亡我呀!”

可是,在這危急關頭,小梢工卻鎮定自若,他先小心翼翼地收好秘方,然後輕輕一拎,把癱軟了的“小藥王”扛在肩上,站在船幫上單腳釦住船沿,咬牙一用力,懸空的那隻腳猛地往下一踹,便騰空而起,再看那船,一陣傾斜扣了過去,來了個船底朝天。小梢工扛著“小藥王”正好落在了翻扣的船底上。小梢工將驚魂未定的“小藥王”安置妥當,自己便脫了衣裳跳進水裡,牽引著翻扣的渡船橫渡漢水,把“小藥王”送上了對岸。

3. 小梢工踏上尋豆路

此刻,鍾鎮長正悲傷地吩咐下人們悄悄給女兒預備後事,突然見小梢工風風火火地跑進來,舉著一張紙狂呼亂喊:“鍾晴有救了!鍾晴有救了!”鍾鎮長上前接過那張紙一看,只見上面寫著:豌豆三粒,可治不治之症。據《本草綱目》記載:“豌豆,生長於漢水源頭之巴彥古爾圖山,形似蠶豆,略小,色淺紅。傳聞九百年一熟,世人罕見,至誠至愛至信者方可得之。”

鍾鎮長看後,並未露出驚喜之色,等他聽說這方子是出自“小藥王”之手時,才重重地點著頭說:“我女兒有救了,我女兒真的有救了!只是這漢水之源,遠在塞外,離我們這裡有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險阻重重。想採此豌豆談何容易呀!”小梢工說:“就是走到天邊上,我也要把豌豆給鍾晴摘回來!”

小梢工不等過夜,略加收拾,便告別家人上路了。他一路風餐露宿,跋山涉水,也不知越過了幾多險阻,闖過了多少道難關,從入冬時離家起程,一直走到臘月根下,終於到了塞外壩上。

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小梢工進了灤源城。他一不上飯館打尖,二不找客棧歇腳,只顧打聽那豌豆的事。可一直到了掌燈的時候,街上的商鋪也關了,貨攤也收了,市也罷了,人也散了,小梢工也沒能打聽出個所以然來。

說來也是,這年關跟前,生意人一個個都被那幾個銅板支使得滴溜溜亂轉,置辦年貨的主忙著又挑又選,誰有工夫跟他扯閒篇呀。再加上他是外鄉人,口音方言不通。他問的話人家聽不懂,人家告訴他的,他又聽不明白。他想了想,只好先找個客棧住下再說了。可他一連走了好幾家客棧,不是夥計放假了,就是東家回了老家,一概不再收留住客。最後,一個小衚衕裡的馬寡婦客棧收留了他。其實,這家客棧也不再做生意,夥計們都已放假回家了,除了東家,只剩一個無家可歸的守更打雜的夥計老樂。

說到客棧東家馬寡婦,三十上下,人長得體面,大手大腳,她可是個古道熱腸、為人爽快的女子。她說誰出門辦事,也不能頂著房子揹著鍋,便答應留小梢工住下,客房裡都已好幾天不動煙火,就安置小梢工跟老樂住一起。馬寡婦還親自下廚,給小梢工做了一盆莜麥撥面魚兒。

小梢工痛痛快快地吃了一盆熱熱乎乎的撥面魚兒,躺在熱熱乎乎的被窩裡,卻硬是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心裡老琢磨豌豆的事。老樂見小梢工在那裡一個勁地“烙燒餅”,以為是他出門在外睡覺“擇席”,或年關迫近想家了呢,一問才知道,小夥子原來是在為那豌豆的事發愁呢。老樂猛地一拍大腿說:“這事你問我呀!”

小梢工一聽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老樂問:“您老知道這事?”老樂不無賣弄地說:“那我忒知道了。”

小梢工聽了欣喜若狂,聽老樂說出一口家鄉話,便知是遇上了老鄉。細細一問,才知道這老樂本是唐山的一個說樂亭大鼓書的,早年流浪輾轉到此,因壞了嗓子才做了客棧夥計。因為他是說樂亭大鼓出身,人們便以“樂亭大鼓”的“樂”字為號,稱他為“老樂”。久而久之,連他自己都快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今天見小梢工問他豌豆的事,頓時勾起了他的書癮,於是張口就是一串俏皮話開場:“鹽由哪鹹,醋從哪酸,王八蓋子在哪曬乾,這漢水究竟源自哪座名山……”

小梢工見老樂要長篇大論地講那個漢水故事,便連忙攔了他的話頭,急切地說:“老樂大叔,這故事咱先放一放,留以後慢慢講,您老快先告訴我,這座山到底離這裡還有多遠?究竟在灤源城的哪個方向?”老樂見小梢工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只好強壓下書癮,簡要地告訴他,這座山名叫巴彥古爾圖山,由灤源城出北門,過河向北直行三十里,往西拐,再走十里就到。

小梢工終於弄清了這座山的確切位置,興奮得更加難以入睡,一晚上的輾轉反側之後,不顧老樂和東家馬寡婦的好言相勸和再三挽留,趁城門未關之時,他連夜出了灤源城,要趁長夜趕路。他想,這山離這兒也不過四十多里的路程,不怕慢,就怕站,捨得這一宿覺不睡,待明天早上太陽昇起時,便可抵達山下。不料,欲速則不達,他在摸黑走冰過河時,掉進了冰窟窿。

4. 馬寡婦搭救有情人

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人們在城北的河岸上,看到了一樁怪事:只見一個小夥子,渾身上下一絲不掛,光著身子蹲在一個石堆前,伸著兩隻手做出烤火的樣子。一些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便圍著小夥子看稀奇,還指指點點地說:“看這人啊,數九隆冬的,蹲在這河邊上,拿一堆石頭當火烤,到底是瘋子還是傻子呀?”這時,他們又看到有個人走上前,也蹲在那個石堆旁,掏出火鐮邊打火,邊望著那個小夥子,嘴裡喃喃地說:“這柴堆也沒著呀,我來幫你點火。”聽他這麼說,那些年輕人笑得前仰後合,捂住肚子說這人更逗,打著火鐮點石堆。這時就聽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開口說道:“你們懂什麼,人家是在設法救人,你們反倒譏笑人家,在這人命關天的時候,你們真能笑得出來?”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原來在這河沿邊上,上了年歲的人大都聽說過這類事情。隆冬季節,人們走冰過河時,一旦從冰窟窿掉下去,大多是凶多吉少,難以活命。原因是這冰下的河水是流動的,人一下去,就不定被衝到哪裡,整個河面都冰封著,想救都無從下手。當然,也會有那水性極高、年輕力壯又機智果敢的人,能僥倖從冰窟窿爬上來。

上是上來了,但受此驚嚇,加之連冰帶凍,人早已麻木了。出於求生的本能,他便會脫掉冰凍的衣裳,在河灘裡撿石頭當柴,堆在一起。在他的心目中,這堆石頭就是一堆柴火,所以說他就會蹲在那守著石堆當火烤。如果沒人相救,這個人就會一直這麼烤下去,直到凍僵凍透後,哈哈大笑而亡。你如果想救此人,就得到石堆前,假意幫他點火,卻又一次次把手中燃起的火種熄滅,以激怒對方,最後索性踢倒石堆,使對方勃然大怒。這時你便拔腿就跑,此人盛怒之下,便會拼命追你,直到他跑得大汗淋漓,寒氣盡消,他就算得救了。不過救人者萬萬不可讓他追上,否則就會被他狠狠地掐死。

看這情景,今天這個小夥子,一定是昨夜過河掉進了冰窟窿。他居然能從冰底脫險,摸黑從冰窟窿裡鑽出來,可見他水裡的功夫了得。這種事情,在往日人們只是聽說而已,今天能親眼目睹,哪個不想看個究竟。不到一頓飯的工夫,消息就傳遍了小半個灤源城。

人們紛紛出城,潮水般湧向這裡。大夥焦急地關注著那個救人者,看著他按傳聞中說的,一下又一下地打火鐮燃著火絨,又一遍遍地用嘴吹滅,以故意激怒對方,可對方卻無動於衷,直到救人者一腳踹倒石頭堆,拔腿就跑的時候,對方依舊蹲在那裡一動不動。人們開始扔小石塊過去試探,也沒一點反應,後來有人走過去,小心翼翼地用手試探著摸摸那小夥子的胳膊和腿,就像摸的是石頭,涼冰冰、硬邦邦的,早凍挺了。人們說,看來,那個傳聞的辦法已救不了他的性命。可憐小夥子沒淹死在河裡卻將凍死在岸上,白瞎他那一番苦苦掙扎和求生的念頭了。

這時,馬寡婦客棧的東家馬寡婦擠到了跟前,她對緊跟其後的老樂說:“你近前仔細看看,是不是昨晚住咱客棧的那個客人。”

老樂上前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心說,這不正是昨晚投宿咱客棧,後又連夜出城,趕著去尋豌豆的那個老鄉嗎。難怪自己和東家那麼勸都勸不住呢,原來是有鬼催著他來這裡送死啊。老樂不由心生酸楚,老淚縱橫。可他又不想給客棧和東家攬這個累贅,便支吾著跟馬寡婦說:“這個人沒穿衣裳,加上我是個迎風流淚眼,被這河風一吹,兩眼一個勁地刷刷流淚,看不大清楚。”馬寡婦不耐煩地說:“有啥看不清楚的,我昨晚做的那盆莜麥撥面魚兒還在他肚子裡呢,差不了,揹走!”說罷就把早已準備好的棉被扔了過去。

老樂愣在那傻傻地問:“往哪背呀?”馬寡婦有意提高嗓門說:“馬寡婦客棧!”老樂聽了連連搖頭道:“使不得呀,萬萬使不得呀。東家你要是憐憫他這個外鄉人,就施捨一副薄板棺材,裝殮了他,就地埋了也就是了。可你要是把他這個即將斷氣的人弄回客棧,以後咱這客棧還咋開呀!”馬寡婦說:“你咋知道我是要給他打理後事呢?”老樂疑惑不解地問:“那東家你讓我把他揹回客棧幹啥?”馬寡婦緊咬著嘴唇,從牙縫裡生硬地擠出了兩個字:“救人!”

馬寡婦的“救人”兩字一出口,引得一片譁然。就聽有人竊竊私語,說這馬寡婦一定是中邪了,一定是這個被凍死的人,昨晚曾投宿她的客棧,現在陰魂不散,附了她的體。要不然她怎會讓夥計把一個凍得硬邦邦的死屍揹回客棧去救呢。可見多識廣的老年人在一陣驚奇過後,卻向馬寡婦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原來,人凍到這種程度,已形同死屍。但也並非是非死不可,如若真心想救此人,得將他放置在不見明火的溫室內,由一個女人與他相擁而睡。先靠女人的體溫慢慢暖化他凍僵的身體,再用女性肉體的天性,喚醒男人的本能,用陰陽交會法,驅除他體內的寒氣,才可救得他性命。但施用此法,非至親至愛的人不可。已婚的人,妻子自然責無旁貸。未婚的人,若有深明大義的哥嫂,嫂子亦可為之。然而這個小夥子遠在他鄉,就算家有至親,卻也天各一方,不能實施此法呀!可是,當馬寡婦要讓夥計把此人揹回客棧,又聲言要救人時,有人驚訝地猜度:難道馬寡婦要自毀名節,以身相救這個外鄉人不成?

就在人們議論紛紛之時,就見馬寡婦眼含熱淚,傷感地說:“大夥也許還有人記得,十年前,也是這數九寒天的季節,我的男人就是在這裡掉進了冰窟窿。當時我是親眼看著他掉下去的,可我卻沒能救得了他。我趴在那個冰窟窿沿上守著,幻想著我男人會從那裡爬上來,但他始終也沒能爬上來。可今天這個外鄉人爬上來了,為了求生,他得咋樣地拼命掙扎呀,我男人當時肯定也跟他一樣掙扎過,可沒他命大。這個人既然有命從冰窟窿裡爬上來,就說明他命不該絕,我們能忍心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外鄉人在此絕望而死,抱恨灤源嗎?”

馬寡婦語重心長地說完這番話,顧不上考慮人們作何感想,便讓老樂把凍得僵硬的小梢工揹回了客棧,放到她的臥室。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她讓老樂在外面反鎖了房門,並吩咐他摘了客棧幌子,緊閉大門,不準放任何人進來打攪。

老樂按東家的吩咐,辦好了一切事宜,便守候在室外,看好灶火供暖。第一天,室內鴉雀無聲;第二天,屋裡傳出輕微的響動;第三天,就聽門內猶如風雨大作,也似翻江倒海,直震得門窗嘩嘩亂響,連山牆都跟著陣陣顫動。直到掌燈時分,才聽到門後風收雨住,歸於平靜。過一陣就聽馬寡婦從裡面輕輕叫門,老樂趕緊開了門鎖,只見馬寡婦頭髮蓬鬆,面帶紅暈,邊系衣釦邊從屋裡走出來。

第二天,太陽昇天的時候,小梢工從沉睡中醒來。當他看到照在窗戶上角的一抹朝陽時,他覺著自己好像做了一場大夢。

5. 一條命換得神仙藥

小梢工大難不死,要拜謝馬寡婦的救命之恩,可馬寡婦卻閉門不見。小梢工在門前直直跪拜了三天三夜才起身告辭。不料,在他收拾了行裝與客棧老樂辭行時,老樂卻暴跳如雷,用手點著小梢工的鼻子吼道:“我老樂活了大半輩子,走南闖北的也算見過點世面,也曾見過忘恩負義的,可沒見過像你這樣忘恩負義的。你只知是我們東家救了你的命,可你知道我們東家是怎樣救活你的命的嗎?她是用一個女人的名節,換回了你的一條性命呀。你小梢工就這麼一跪一拜了事,便想拍拍屁股抬腳走人,可我們東家呢,你讓她日後如何出得這客棧大門呀?”

聽到這裡,小梢工才覺察到事態的嚴重性,便猛地跪倒在地,直給老樂磕響頭求教,自己到底該如何報答這非同尋常的救命之恩。

老樂見小梢工是誠心誠意,這才換了口氣說:“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這救命之恩呢,自然得重謝厚報。有錢人不惜重金酬謝,沒錢人會甘願為婢為奴,以效犬馬之勞,到關鍵時刻,以命相報的人也是有的。可小梢工你若要真心報答我們東家的救命之恩,一不必動用錢財,二不用為婢為奴,更不用以命相報。只需……”老樂說到此處,神秘兮兮地趴到小梢工耳邊,如此這般地嘀咕了一陣。

小梢工聽罷不由大吃一驚,先是面露難色,而後便慢慢地低下了頭,以示應允。老樂見狀喜形於色,趕忙去找馬寡婦又如此這般地稟報了一陣,直說得馬寡婦粉面含羞,心頭撞鹿。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放鞭炮,辭舊迎新。馬寡婦客棧張燈結綵,賓客盈門,馬寡婦和小梢工拜堂成親,這不僅一俊遮百醜,堵住了好事者的口舌,還成就了一對天作之合,又在漢水源頭平添了一段動人的佳話。

然而,就在那一刻值千金的洞房花燭夜,小梢工卻拜倒在馬寡婦的石榴裙下,長跪不起,聲淚俱下地述說了自己為了搭救鍾晴性命,是如何跋山涉水,又怎樣闖過道道險阻難關,來到這塞外灤源,以尋求豌豆……

馬寡婦這位天生熱心腸的女人,聽不得這兒女情長、且又性命攸關的事情,早已哭得淚溼粉面,泣不成聲了。她伸手拉起跪在地上的小梢工說:“你只管放心,我既然能救你的命,就不會讓你撒手不管鍾晴姑娘的命,尋求豌豆的事,我自會料理妥當。”

次日是大年初一,他們早起,吃過餃子,馬寡婦吩咐老樂僱了一輛大馬車,備了繩索斧頭柴刀等物,又帶了一些乾糧,然後一把大鎖鎖了客棧大門,去尋豌豆。

馬寡婦、小梢工和老樂一行,坐著大馬車出了灤源城北門,過河直奔正北,而後向西,一路上也不用問路,哪裡拐彎,哪裡岔道,馬寡婦都是瞭如指掌。正午時分,馬車停在了巴彥古爾圖山北麓的山腳下。

抬眼望去,就見此山拔地而起,直插雲天。懸崖峭壁如斧劈刀削,古松怪柏橫生倒掛,一條瀑布由巖縫瀉出,飛流直下,落入山根下的萬丈深潭。

馬寡婦抬手指了指告訴大夥,那瀑布出自山崖上的一個石洞,此處便是漢水源頭。相傳九百年一熟的豌豆,就長在那個石洞裡。而要到洞裡摘得豌豆,須從山的南面陽坡爬上山頂,用繩索繫著人順山崖放下去才行。

馬寡婦雖是女流之輩,卻是一副大腳板。她健步如飛一路領先,披荊斬棘;小梢工身背繩索,緊跟其後;老樂到底是上了年紀,緊追慢趕的,還是落在了後頭。等三個人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爬到山頂後,小梢工便迫不及待地往腰裡繫繩索,要爬下山崖去那個山洞摘取豌豆,可馬寡婦奪過繩索系在自己腰裡,小梢工又上前來搶,馬寡婦一把攥住了他的手說:“別再爭了,要說水裡的功夫,我服你,可這山上的本事,你就得讓給我了。因為我姥姥家就住在這山腳下,小的時候我經常跟夥伴們偷偷地跑到山上來玩,曾偶爾去過那個山洞。”

馬寡婦不容小梢工再婆婆媽媽,吩咐老樂砍了木樁進地裡,把繩索的一頭牢牢拴住。接著,她便雙手攥住繩索,讓小梢工和老樂慢慢把她放下山崖。小梢工和老樂一寸一寸地放著手裡的繩索,心就一點一點地提了起來,人就這麼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地懸著。這懸崖上凸下收、陡峭險峻,下面又是個深不可測的萬丈深潭。稍有閃失,其後果不堪設想。

約莫過了一頓飯的工夫,二人覺得繩索略有鬆弛,隨後又見繩索擺動了兩下,大概是馬寡婦已到洞裡,這才略微鬆了一口氣。時辰不大,又見繩索抖動了幾下,二人知道是下面的馬寡婦在讓他們往上收提繩索。他倆趕緊屏氣凝神地用力一拉,卻感覺手裡的繩索輕輕的,沒有多少分量。等他們把繩索拉上山頂時,卻見繩索上綁著馬寡婦的頭巾。小梢工趕緊上前解下頭巾,打開一看,裡面包著六粒淺紅色的豆子。他一下子明白了,這就是他苦苦尋覓,能救鍾晴姑娘性命的豌豆。他趕忙重新包好豆子,加倍小心地揣進懷裡。隨後把繩索放下山崖,等馬寡婦又從下面抖動了一陣繩索後,小梢工和老樂這才小心翼翼地用力往上提拉繩索。

可沒拉上幾把,就覺得下面被卡住了。二人運了運力猛地往上一拽,就覺繩索“嘭”的一下,斷了。隨之就聽山崖下傳來馬寡婦的一聲慘叫,兩人一下跌坐在地上,四肢顫抖,四目相對,誰也說不出話來。等兩人緩過神來,便連滾帶爬到了山下,一路呼喊著向崖底深潭跑去。一直等候在山腳下的車把勢,見狀便知出了大事,也急匆匆地跟了過來,可近前一看,深潭四周堆積著一人多高的冰柱,根本無法詳細查看。小梢工幾次想爬上冰柱看個究竟,老樂和車把勢死死拽著,生怕他一不留神掉進深潭裡。後來他們從就近村裡找來人手打撈,可一直打撈到掌燈時分,只打撈上來一隻鞋。

小梢工在灤源城東門外,掩埋了這隻鞋,為馬寡婦堆起了一座空墳。他在墳前直直守候了三天三夜,直到圓了墳,他才跪拜辭別這座空墳,一步三回頭地踏上了回鄉之路。

6. 小夫妻同拜救命人

小梢工歸心似箭,日夜兼程。當春草發芽的時候,他終於踏上了故鄉的熱土,當他聽到高一聲、低一聲的鄉音,不由心潮湧動,熱淚盈眶。眼看就到渡口鎮了,他的心卻猛地一下收緊了。他屈指算算,年前十月離家,如今歸來已是年後早春二月,但不知臥病在炕上的鐘晴,能否熬得了這小半年的光景。

小梢工剛到村口,就被鍾鎮長家的兩個下人架著跑回了鍾府。鍾鎮長一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小梢工,眼淚“刷”地就下來了。他指了指女兒的屋裡,擺了擺手哽咽著說:“快進去看看吧,牙關都閉了,再晚一步,恐怕你倆就見不上這一面了。”

小梢工進得屋來,見鍾晴姑娘靜靜地躺在炕上。面黃如紙,嘴唇青紫,二目緊閉,氣若游絲。小梢工只說了聲“我來晚了”,便哭喊著撲到了鍾晴姑娘身上。小梢工正哭得昏天黑地、痛不欲生時,恍惚間聽到耳邊有個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在輕輕地喚他。他猛地止住哭聲,抬頭一看,只見鍾晴姑娘睜開了眼睛,嚅動著嘴唇在跟他打招呼呢。

小梢工頓時破涕為笑,趕忙從懷裡掏出豌豆,取三粒放進藥銚子裡,文火煎熬。待豌豆熬好,小梢工親手調喂。三日後果見奇效,鍾晴姑娘開始進食;到了三月頭上,桃花開放時,姑娘能夠起炕、下地走動。不到半年,病症盡除,鍾晴姑娘又成了一個粉嘟嘟、水靈靈的小美人了。

接下來就是鍾府裡張燈結綵,大宴賓客。小梢工和鍾晴姑娘拜堂成親,有情人終成眷屬。本來,故事可以到此為止,不料想,婚禮上偏又橫生出兩段枝節,整得撲朔迷離,讓人慾罷不能。

枝節一:“小藥王”出秘方救人,功不可沒,自然被奉為上賓,安排在婚宴首席。不想他酒後吐真言,說他當時出此秘方,完全是被逼無奈,為脫身自救,根據聽來的傳說,耍的一個瞞天過海之計。什麼救命豌豆,純屬無稽之談。至於說什麼《本草綱目》記載,更是他編出來的。這本是“小藥王”的肺腑之言,可人們以為他是裝瘋賣傻,故意掩飾,就越發相信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領。此後每有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病人,便會抬到他的堂前,求他妙手回春,直逼得他再也無法立足此地,只好偷偷捲了鋪蓋出外謀生去了。

枝節二:小梢工和鍾晴拜堂成親,本該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了事。可小梢工卻節外生枝,硬添一拜,要拜救命恩人馬寡婦。此話一出,堂上一片譁然。小梢工這才把自己怎麼到灤源,怎麼掉進冰窟,又怎麼掙扎著爬出冰窟,馬寡婦是如何捨棄女人名節、以身相救,之後,馬寡婦又是如何親自去漢水源頭山洞裡摘取豌豆,最後墜崖身亡等如此這般地訴說了一通。滿堂賓客聽了紛紛離座,一齊跪倒在地,深深拜謝這位未曾謀面的馬寡婦。

鍾晴姑娘聽了,早已哭成了淚人。成親的第二天,便要去灤源親自拜祭那位捨己救人的馬大姐。鍾鎮長和家人一再勸道:“你重病剛好,尚需恢復些時日,由此到灤源遠隔千山萬水。即便坐車也要顛簸一兩個月,憑你眼下的情況,根本去不了。”鍾晴這才勉強壓下了這個念頭。草青草黃,寒來暑往。轉眼就到了秋末冬初,鍾晴又動了去灤源的念頭。這回鍾鎮長也不再阻攔,而是僱了一輛馬車送女兒、女婿去灤源拜祭恩人。

剛進臘月,小梢工夫婦就到了灤源城外。小梢工跳下車,扶鍾晴下來,攜手直奔恩人馬寡婦的那座空墳。不料到了那兒,墳已被人給平了。小梢工大惑不解:扒墳掘墓,非同小可,雖說是一座空墳,可它畢竟也是座墳呀!小梢工隨即帶著鍾晴進城,急匆匆趕到馬寡婦客棧,找老樂問個究竟。沒想到老樂卻說,墳是他平的。小梢工一聽便急了眼,火冒三丈地手指老樂的鼻子問道:“你莫非跟東家有仇?”老樂搖搖頭。“有冤?”老樂又搖搖頭。小梢工一下瞪圓了眼睛吼道:“那你為啥要扒墳掘墓?”老樂用手拍了拍小梢工的肩膀說:“你去東家的屋裡看看,就啥都明白了。”

小梢工領著鍾晴來到東家的屋裡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原來炕上躺著的正是客棧東家馬寡婦。

小梢工愣了一陣後,趕緊對鍾晴說:“這就是咱的救命恩人馬……”不等小梢工說完,鍾晴早就跑到炕邊,叫了一聲:“大姐!”便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

馬寡婦趕緊伸手拉起鍾晴,笑著說:“這就是那個可愛的鐘晴姑娘吧,怪不得小梢工能為你出生入死呢,連我看著都喜歡得難捨難分呢!”鍾晴倒也乖巧,貼骨貼肉地叫著大姐說:“我們還以為大姐那啥了呢,原來大姐沒那啥,這太好了!”

馬寡婦聽著鍾晴嘴裡的這個“那啥”,笑著瞥了小梢工一眼說:“看來你們當時是真以為我落下懸崖掉進萬丈深潭了呢,哪會呢,甭說我從小就常到那個山崖峭壁爬上爬下,輕車熟路,就憑那個大繩索捆著腰,我也不會輕易地掉下去呀,當時我是用葛藤捆了一塊大石頭,又綁上一隻鞋,扔下懸崖的。”

聽到這裡,小梢工和鍾晴不約而同地問道:“為啥?”馬寡婦說:“詐死唄。”二人驚疑地問:“為啥詐死?”馬寡婦情不自禁地用手杵了一下小梢工的腦袋說:“我若不死,你會心安理得地回去救我這個鍾晴妹妹嗎!”聽馬寡婦說出這話,小梢工和鍾晴都陷入了沉思。

就在二人沉思不語時,突然發現馬寡婦渾身顫抖,手腳抽搐,臉扭曲得猙獰嚇人。

小梢工趕緊奔出去找郎中,卻被老樂攔住說:“甭去找了,沒用。前些日子,從外面來了一個叫什麼‘小藥王’的郎中,在這灤源城裡開了一個‘擺手堂’,也不知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症。可我把他接來給東家一看,他卻說東家得的是什麼‘陰寒浸髓’,無藥可治。並暗中跟我交代說,東家最多隻能熬到大寒。讓我給東家預備後事呢。”

小梢工說什麼也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他返回屋內,見馬寡婦正安靜地躺在鍾晴的懷裡,趕緊從懷裡掏出那個頭巾包著的三粒豌豆,馬寡婦見了卻擺手笑著說:“沒用的,我身上的病我知道,沒藥可治。也就是熬一天少一天的事,恐怕是過不去這個年了。”

鍾晴緊緊地摟著馬寡婦說:“不會的,不會的,這豌豆可靈了,能治百病。我就是靠它治好的。”

馬寡婦無奈地搖著頭說:“你的命是靠你倆的至情至愛,硬從閻王手裡拽回來的,世上哪來的仙丹豌豆哇,你們去門後面的麻袋裡看看,裡邊是啥。”小梢工過去一看,是一麻袋淺紅色的豆子,和自己保存的三粒豆子一模一樣。見小梢工和鍾晴還一臉迷惑不解,馬寡婦乾脆捅破了天:“這還不明白,當時小梢工千里迢迢的,就是奔著這豌豆來的,如果空手而歸那還了得。所以,在上山那天出門臨走時,我就偷偷在麻袋裡抓了一把。”

小梢工和鍾晴終於明白了恩人馬寡婦的一片良苦用心。

大寒這天,馬寡婦幾經折騰後,躺在小梢工的懷抱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小梢工夫婦披麻戴孝,守靈護棺。前來弔孝者不分晝夜,絡繹不絕。馬寡婦出殯這天,灤源城內,萬人空巷。大街上家家擺祭,戶戶燒紙,為馬寡婦送行,老年人摁著孩子向靈柩磕頭叩拜。幾個頗有名望的老秀才聯手為馬寡婦寫了一副巨幅輓聯:舍名節,救人命,千人景仰;破大俗,明大義,萬古流芳。

此後,老樂又重操舊業,說起了樂亭大鼓。雖說是一副破鑼似的沙啞嗓子,卻憑著一部自編的《豌豆奇緣》,唱紅了漢水兩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