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妮周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小安妮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很是安靜。但安靜得過了頭,和同齡孩子比起來好像有點憨傻。一週歲前,除了睡還是睡,醒後只哼哼兩聲,一吃奶就又睡了。有時躺在床上睜著大眼睛看天花板或側著頭目不轉睛地看著某件東西,從沒有哭鬧過。傭人們都喜歡照看她,誇她乖,不纏人。週歲時,魏太守和夫人搞了個抓周測試:弄了一大堆東西,有針線、衣料,有各種玩具,有飲品和糕點等,也有紙、墨、筆、硯和書本。把這些東西放在她周圍讓她抓,以預測她將來的志向前程。小安妮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吳夫人把吃喝東西放在她的身邊,可她越過身邊的吃喝東西去遠處抓墨和紙。魏太守和夫人得出“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讀書人”的結論。週歲後就慢慢咿呀學語了,可她學得比同齡孩子快,而且說得還清楚。吳夫人很高興,心裡的一丸藥“不嗒”一聲掉地下了,經常在人前誇自己的寶貝女兒。兩週歲後,安妮就拿著書看,教她認字,一學就會,而且過兩天再問她還記得。會拿筆寫字,寫的倒像個字形,撇是撇,點是點,橫平豎直,好像在娘肚裡就寫過字樣。五歲多的孩子就拿著三傳五經等儒家經典不放。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七、八歲能讀懂諸子百家,會誦詩聯句。十歲上則迷戀道家書籍故事。十二歲時去溫縣招賢館應招後,聲名遠播,整個野王縣及至河內郡和朝野上下也多聞其名。人們對魏舒很是敬佩、羨慕,都誇他養了個才女。隨之而來的是上門提親的絡繹不絕,有魏舒同僚的孩子,有封疆大吏的公子,有諸候王爺的王子,其中招賢館張執事為他的兒子跑得最歡。開始夫婦倆推說“孩子小,等大大再說吧!”到十六七歲時,吳夫人說:“得給孩子說說了。”但一提婚事,小安妮扭頭就走,根本不答腔。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吳氏等沒人時,問她到底是咋想的,心事在哪裡。小安妮老是一句話“不說,就是不說嘛!”再問為啥,答“啥也不為,就是不說。”就這樣一晃幾年過去,小安妮已二十開外,成了大閨女。那個年代閨女們都是十七、八歲出嫁,要是二十歲還沒出嫁,就有人說長道短了。夫婦倆到一起就說女兒的婚事,他們為女兒的婚事發愁。轉眼,小安妮就二十三、四歲,可她還是堅決不嫁,這使她的父母非常著急。以前是說媒的人找他們,現在成了他們到處去找熟人說媒。小安妮整天鑽在書房裡看書、寫字。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她看的書多是當時很流行的《周易》、《老子》和《莊子》等道家學派的代表作。她對《莊子》描述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御龍”的神人,特別嚮往。把真人的四大特徵—“忘懷於物,淡情寡慾,應時而行,與天合一”當成自己的最高追求。一天,有人前來提親,介紹的後生是前漢楚元王劉交的十四世孫、陳留太守劉伯陵的長子劉文。劉文是司徒太保府的屬官,封平邑候。這可是個好人家,吳氏給安妮一說,仍是老話一句:“不說麼,就是不說。”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頓時吳夫人哭了:“天哪!你到啥時候才開竅呀!”吳氏越哭越痛,小安妮撲在母親懷裡抽泣,一句話不說。吳夫人把女兒摟在懷裡,哭著說:“妮啊,啥事都不能全由你。誰家的閨女二十多了還不嫁呀?”見沒有回聲,吳氏停了一會兒又說:“孩子啊!你現在是被神迷住心竅了,咱是人,和神離得遠著哩。”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安妮仍然只是抽泣。“你爹給你起名時就不希望你成神成仙,只希望你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好不容易盼你長大了,你卻是這樣,咋能不叫俺們發愁過呀!”吳氏說什麼也打動不了安妮的心,女兒老是句話不說。吳氏越說越想得多,越想心裡越難過,肺都要氣炸了,狠狠地兩手一推,把女兒從懷中推了出去說:“去吧,去成你的神,成你的仙吧!俺老兩口不依靠你。”說完大放悲聲,哭得誰聽了都會難過。

小安妮週歲時抓周,她首先抓的是筆和書,吃和玩的她看也不看

這時小安妮爬起來,又撲到母親的懷裡,抬頭仰面看著孃的臉,哭著叫了一聲“媽媽”,吳夫人又緊緊把女兒摟在懷裡,趁機冷靜地說:“閨女!媽不是不要你,你太叫人失望了。”緩了緩又說:“你爹就你這一個寶貝呀!要是你有個兄妹姐弟,隨你上天摸忽雷,俺都不管。”小安妮這時也理智地說:“媽媽!我聽你的。”就這樣,安妮在父母的強逼下嫁給了劉文。魏舒夫婦安置好了女兒,也以年邁稱病,告老還鄉,回了任城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