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知识:从高铁币的预约说说纪念币的收藏

讲知识:从高铁币的预约说说纪念币的收藏

------本期内容导读------

对于纪念币,国家的态度应该非常明朗:它就是一个理应全民普及型的收藏品,对于它的发行成功标准只有一个:人人都能兑得到。因此,从2005年开始,每一枚纪念币的发行量都不会低于1000万枚,2013年,更是上亿枚。

------以下正文详情------

最近几天,随着中国高铁纪念币在全国各地开放了预约,大家对于国家纪念币的关注又提升了。有人说,钱币是当前的主流收藏品,这又是国家法定发行的纪念币,设计艺术价值高、防伪性又强,非常值得入手收藏。而反对的人却指出,最近几年纪念币的发行量动辄上亿,这次高铁纪念币面值10元钱,计划发行量为2亿枚,想想这个数字,不可能有多大涨幅啊!

这件事就得要回到国家为什么要发行纪念币的问题上了。网间有流言说:国家现在通过发行纪念币来圈钱,因为几亿枚的纪念币被大家兑走后,都是收藏着用,相当于这笔钱被收回国库。只是稍微想一想,纪念币本身材质与工艺考究,成本原本就不低,再加上运输、发行与兑换,除去成本,再加上每年发行的次数有限,这一点点钱,国家还真是看不上的。

而国家发行纪念币目的大致有三:一就是为了纪念,通过法定货币的形式,强化这些纪念事件的权威性;二是为了促进健康良好的纪念币收藏活动,而不是炒作;三是为了尝试并铺垫稍高面值货币硬币化,所以过去以1角为主时,纪念币是1元,如今纪念币大多都是10元;

我国发行纪念币,最早是从1984年的建国35周年纪念开始,除了第一枚发行了2000多万枚以后,之后迅速降到了200万枚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那时纪念币刚出现,没有多少人认可并重视,市场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消化量。但是,随着整个收藏活动的渐热以及纪念币品种的增多,大家开始慢慢注意到它们了,而各自身价也不断上涨。

而收藏者最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求全”。新中国纪念币的总枚数并不多,也就一百多枚,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够从1984年的第一枚开始,一并收藏齐全。所以,近些年的发行量大的不难买到,一旦上溯到早期的,那些发行量200万左右的纪念币的“瓶颈”效应就越来越强。

比如1988年发行量仅为206.8万枚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纪念币,市场价格就从1元钱一度最高炒到4000多元。还有其它发行量不太多的纪念币,除了极少量被币商拿出来在市场上炒作高价之外,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已经在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手里被锁定,再也不会拿出来了。

但是,纪念币与普通的收藏品不同,它因为同时还具备有国家货币的性质。既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它的纪念特性,又希望能够到国际市场上去流转。因此,如果只是考虑让其升值更快而人为减少发行量,这是与纪念币的初衷相违背的。

就拿上面所提到了人行成立40周年的那枚,面值1元,市场价却到4000多元。实际上,价格炒到了这样,在市场化的环境里,更容易被一些机构组织人为操作,正好高价股票一样,随便几个涨跌,都会在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上下,不谙其理的普通收藏者往往容易成为投资受害者。

所以,对于纪念币,国家的态度应该非常明朗:它就是一个理应全民普及型的收藏品,对于它的发行成功标准只有一个:人人都能兑得到。因此,从2005年开始,每一枚纪念币的发行量都不会低于1000万枚,2013年,更是上亿枚。总之,只要谁都能兑换到,纪念币才能回到纪念的本质。

而推出预约的机制,实际上是可以取得两个效果。第一,通过预约,可以准确掌握到市场上的预期需求,避免在局部地位被不法币商去进行短时间的垄断与炒作;第二,通过预约可以掌握市场真正需求量,要知道,即使是2、3亿的发行量,央行也是可以做到根据需求量而选择部分投放网点,避免物流发行的成本浪费。

因为,纪念币与其它收藏品不一样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国家是有着按面值回收的法定义务的。其它即使是邮票这样的有价证券,一旦发行量过度,是会跌破面值的。纪念币不同,如果市场没有需求了,收藏者完全可以拿到指定的银行网点,可以按面值兑换回人民币的,损失的只有利息与通胀。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次的高铁币的预约,每个人可以预约兑换20枚。简单算一下,按此标准,这次的发行量差不多能满足1000万人,中国收藏纪念币的爱好者虽然数字不好统计,但估算不会超过2百万人。这点就充分说明了,当前纪念币的发行对象,就是最普遍的普通民众。

真正要进行钱币收藏的,都不需要盯这些,还是回头去琢磨着如何寻到二、三十年前的那些量小稀缺的币吧!实在难圆“新中国大全套”梦的人,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试试“生肖大全套”,最早在2003年发行的羊年纪念币,发行量都是1000万枚起的。

最后再说一句题外话,这次的高铁纪念币的设计真心不怎么样,小小的币面,想要表达的主题与元素太多,硬生生地挤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讲,算是它的败笔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