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Created by FY

添加【赐骨·手作】客服:cigu008

查看更多 文艺豪士必备装备

石头是有灵性的,吸取日月神明之气,变幻出神奇的形态。东方的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它发轫于中国,却在日本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水石文化体系,并影响着全世界的奇石圈。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石(Suiseki),是日本对天然观赏石的称谓,将未经雕琢的自然石置于台座,或铺有白砂的水盘中加以品鉴观赏。“一石一世界”,水石并不是单纯的观赏玩物,它的深层意趣在于透过石头的具象形态、纹路,引发山川水景的联想,从而跳脱出室内有限空间的拘束,纵观自然风物之万象,通感浩渺宇宙之博大,天人合一。单从外观上来看,水石往往比较朴素,更在乎的是从中牵引出的联想,和对人心的抚慰,它代表的正是日本独有的诧寂幽玄美学的精髓。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追溯日本水石文化的发展历史,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由中国与茶道等文化一同传入,因此,从日本水石的表现形态来看,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国唐宋时期的赏石理念,以及佛教禅宗理念的印记。在东山时代的文献中,有将石头作为观赏物的盆山、盆石的记载。其中,最早的记述是,东山殿——足利义政(1435~1490)在盆上置砂布景,搭建山水石景的描写,故而足利义政被奉为开创日本现今水石意趣的开山鼻祖。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石一直都是极具风雅意趣之物的代表,且带有深奥的禅宗理念,所以自古以来,日本历代天皇和文人雅士,这些出身显贵又热衷于艺术的群体都是它的“头号玩家”。而最有名的要数后醍醐天皇(1288~1339),“梦之浮桥”是他的挚爱之石,石底以朱漆题写的石名,便是后醍醐天皇的亲笔御赐,相传天皇将梦之浮桥作为护身之物常伴左右,连在动荡的战乱时期也不离身。这块价值连城的水石,后流转至秀吉家康,为尾张德川家所有,现存于日本德川美术馆。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梦之浮桥》

部分江户时代德川家康等将军大名的遗爱石也流传至今,但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茶道师、园林艺术家小堀远州的初雁和重山。江户末期,文人墨客人才辈出,涌现出大批懂石、爱石的藏石家,儒学家、历史学家赖山阳就是相当有名的爱石家,他曾收藏的大和群山等多数名石都长久流传于世。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白龙洞》 赖山阳遗爱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实际上,水石作为山水石的固定简称通用是从明治后期到大正时期。当时大多数的玩家,是盆景与水石兼爱,因此盆景、水石被形象的比喻为车子两边的车轮。战后的昭和36年(1961)在日本桥三越召开了首届《日本水石名品展》,水石彻底从盆景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了更完善的体系,得到大力推广,受到来自亚洲,乃至世界的文艺豪士的青睐。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纵观历史,虽然水石文化中仍保留了中国唐宋文化的影子,但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通过对其进行重新的解读,融入日本的审美喜好,令水石文化自成一派,连同同时代传入的茶道、东山文化一并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长久的传承下去。现阶段,它与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明显的的区别,具体表现为,日本水石不只是注重外形,而且讲究成色,且颜色喜好上更倾向于黑色,以“真黑”为佳,追求静禅空寂幽的意境,但在中国的鉴赏习惯中,华丽的彩色石相对更为讨喜。另外,陈列在桌面时,水石只能是单一摆放,而在中国可以将石头与其他摆件组合。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石的五大要素

想要更深刻的理解水石,以及参透它的美,还是要从水石的五大要素——形、质、色、石肤、年代来具体分析。

形(三面法则)

对于一块水石而言,需要能够从它的形状本身,或者形状构建出的氛围,引发观赏者关于自然景观的联想,这也就是对石形最基本的需求。另外,吉村锐冶提出的“三面法则”详细解释了水石石形的观赏方法。三面即前后、左右、底部,所谓三面法则强调的是这三面在大小、形态、厚度等方面都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下面这块远山石就完全满足这一法则。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石讲究的是天然,所以要尽量避免人为的加工,但如果底部过度凹凸不平,为了摆放平稳,可以略加切削,《日本水石名鉴》的主编村田宪司曾提及的水石“可削不可补”便是此意。

不易变质破损是理想的水石石质,即要有一定的硬度、密度。虽然生长青苔,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石头不适合作为水石,但是像宝石一样坚硬也会破坏水石的雅致,需要在坚硬中还能静静释放出柔软的力量,让人在观赏时能回归平静。水石界自古以来就有“保水”一词,就是在品质上乘的水石上洒水,以长久保持滋润的色泽。但过硬的石头就不能达到保水的效果。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重视自然感是水石的基本,所以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颜色都会拉低水石的品味。关于色调,江户时期以来,以真黑色为最上品,其次是苍黑、灰黑,带有茶褐色的鞍马石的颜色,这种深沉静谧的颜色往往更具玩味。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石肤​

石肤是水石表面的纹理、凹凸,既可以天然形成,也可以通过养石、风化等方法产生,它们是自然鬼斧神工的烙印,也是水石观赏的重要看点。巣立、蛇崩、挂丝都是常见的石肤用词。

挂丝

也称丝卷。形容在灰褐色的砂石表面,石英脉呈不规则的纵横延伸状。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巣立

石面上出现的小泡沫状的孔。以八濑的巣立真黑石最为著名。

蛇崩

石面上凹凸不平的起伏,令人联想到蛇爬行留下的痕迹,故此得名。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这个叫法来自山水画的技法——皴法。石面上呈现出山脉起伏的状态,多见于古谷石系列的水石。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石面上纤细芜杂的纹路。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梨皮

形如梨皮上的无数小斑点。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龙眼

在母岩中注入石英或石灰质的条理。例如泷石中的白色龙眼部分。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年代

除了上面提到的形、质、色、肤四点,由它们一起营造出的古色古香的风韵才是水石更耐人寻味的地方。刚探来的新石尚欠火候,还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养石过程,方能幻化出幽玄之美。这里说的养石,就是将水石摆在养石架上,接受自然的日晒雨淋,石肤、石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出现变化,其实养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块水石是否上乘。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石的种类

日本水石以形态来分类,例如呈现山形的远山石,形似山涧瀑布的泷石等等。水石虽以山水风景石为主,但也有以鸟兽圣人或茅舍凉亭为灵感的姿石、茅舍石等。每种水石都带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及情趣,让我们按类别对水石加以鉴赏。

远山石Toyama-ishi

它是水石最基本的形态,“始于远山,终于远山”是水石圈广为流传的真理名言,可见远山石无可替代的地位。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岛形石 岩潟石

Shimagata-ishi,Iwagata-ishi

岛形石展现的是海上浮现的一方孤岛,或是平静湖面倒影出的寂静小岛的形象。岩潟石是海角或湖面凸起的岩石,能令人联想到惊涛拍岸的景象。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水溜石 Mizutamari-ishi

水溜石的特征是在石头表面自然带有蓄水的凹陷处。水溜石特别讲究凹陷处与整体石身的平衡。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泷石(瀑布石)Taki-ishi

泷石表现的是一条或数条瀑布从幽静深谷飞流直下的形象。玩石家可以从中感受到身心接受洗涤后清净超脱的喜悦。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土坡 Doha

土坡原指石头平坦的部分,展现山麓、平原的开阔姿态。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段石 Dan-ishi

段石表现的是台地这一地形,即由河川侵蚀或地壳运动在河岸产生的高度差累积。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姿石 Sugata-ishi

姿石比起完全的接近实物,更偏向于特征化。且受到宗教影响,观音菩萨等佛家神话形象在姿石中也较为常见。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茅舍石 Kuzuya-ishi

茅舍石注重的是历史感,独亭、茅屋散发古风雅致。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纹样石Monyo-ishi

纹样石表面会出现花瓣、云、蝶、文字等形象。以四季风物为基调,展现诗山水的浪漫情怀。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下面请让我们一同赏析带有诧寂幽玄美学的水石作品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枯石的诧寂幽玄美学——日本水石鉴赏

本文部分内容 摘自网络 爱好者撰文

感谢 原作者的资料基础 向原创文章内容者 致敬

淘宝搜索店铺赐骨手作

或复制下面淘口令打开手机淘宝

复制这条信息¥vziz0ufedBM¥后打开手淘[来自超级会员的分享]

【赐骨 ·新媒体】出品

盗版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