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採煤塌陷地上的美麗「蝶變」

濟寧新聞網訊(濟寧臺 相旺 付正宇 賀魁)百年煤城徐州,在過去大量開採煤炭的同時,生態環境也付出巨大代價,留下了38萬多畝的採煤塌陷區。如今,徐州市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把建設生態和諧放在首位,通過系統治理,將各類塌陷區打造成風景秀美的景觀區、涵養生態的修復區、興旅富民的示範區,昔日的生態瘡疤從包袱變成了財富。《對標徐州 正視差距 解放思想 改革創新 推動濟寧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今天請看:《徐州:採煤塌陷地上的美麗“蝶變”》。

位於徐州市賈汪區的潘安湖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工程,是建國以來江蘇省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綜合治理項目,整治面積1.74萬畝,投資1.71億元。盛夏的潘安湖,波光瀲灩,荷花爭豔,引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遊客:“這邊環境真好,打算在這裡買房,真的挺好。”

而就在8年前,這裡還是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採煤塌陷區,坑窪破敗,到處都是“黑、髒、亂”的面孔。2010年3月,徐州市規劃建設潘安湖溼地公園,廢棄的煤窪子有了綠色希望。然而,潘安採煤塌陷地到底該怎麼治?經過反覆論證,當地決定採用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挖坑造湖,修復生態環境。

徐州市賈汪區國土資源局耕保科科長王曉俠:“在一開始的設計理念中,我們從單一的土地復墾,後來我們理念上進行了一個創新,首創了一個‘四位一體’,就是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治理、生態環境修復,還有溼地景觀再造。項目建設完成之後,我們建設復墾耕地是九千多畝,形成了整個湖面就是潘安湖溼地公園,整個湖面大約有七千多畝,而且有大小九個島嶼,在2012年10月份開園。”

徐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楊德峰:“塌陷地治理不光要造地,把這個塌陷地造成良田了,而且還要注重它的生態效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對周邊老百姓生產生活的改善,就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原來是一個包袱,現在變成老百姓致富的一個載體。”

潘安湖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溼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包袱變成了財富,好生態也能當飯吃。緊鄰潘安湖的馬莊村,是治理塌陷地受益最大的一個村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莊村建了4對小煤窯,村民以煤為生,儘管村裡有縫製香包的絕活,但是並沒有多大銷路。潘安湖溼地公園開園後,馬莊村依託園區旅遊熱潮,成立了徐州藝香香包有限公司,並申請了“非遺”。從製作到加工,從線下銷售到在線客服,帶動了200多位村民共同致富,全村香包相關產值超過600萬元。

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文化+旅遊’這一塊是作為我們一個重點來進行打造,現在我們組織二三百名的婦女同志製作香包,同時在我們的北側大院還建立了一個香包文化大院,這個月月底我們就基本上裝修完畢,總共接近兩千平方,這樣我們從事香包製作的人員,及設計、製作、展示、體驗、銷售為整體,真正能把我們小香包做成一個大產業。”

近年來,像潘安這樣的煤礦塌陷地,徐州市堅持“宜農則農、宜水則水、宜建則建、宜生態則生態”的綜合治理原則,先後實施了商湖、九里湖、安國溼地等一批重大生態再造工程,完成綜合治理19.72萬畝,使各類沉陷區變成了耕地和生態功能區,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煤礦塌陷地治理運作模式。下步,徐州市將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對蘇北發展“不走老路、少走彎路”的戰略部署,堅持生態保護先行,對採煤塌陷地進行系統規劃治理,發揮綜合效益。

徐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楊德峰:“首先對潘安湖要做一個二次開發,目前二次開發已經啟動了,對潘安湖項目南邊我們搞了一個科教創新區,就是把江蘇師範大學的科文學院,還有一些其他科教項目、高校項目已經落地實施了。第二塊,對全市所有的塌陷地做一個全面的調查,摸清家底,要做一個高標準的採煤塌陷地治理規劃。”(《濟寧新聞聯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