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比麵包貴,長租公寓規模化的邊界在哪裡?

每場看到千篇一律的長租公寓新聞稿,基本都寫著:萬億規模的大時代,規模化複製。。。

的確,句子一點都沒毛病,但是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

過去經濟型酒店的高速擴張和發展,造就瞭如家、漢庭、鉑濤等連鎖酒店品牌,那時候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而且對於這類業態是非常的放開,不少酒店在2014年前都是拿的工業產業性質物業在經營,政府對這方面還是寬鬆的,酒店好壞與否,都是經營問題,不是直接民生問題。

麵粉比麵包貴,長租公寓規模化的邊界在哪裡?

十九大之後,國家把住房租賃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是對於任何行業都不會有那麼高的重視,除了個別極重要行業。

縱觀目前長租公寓的打法真得很傳統,以工業化的方式進行延伸、複製、擴張。又有幾家去真正研究消費者,踏踏實實地和消費者溝通呢?

所以,出現了長租公寓產品同質化現象。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當初,如果不是這樣批量的去複製這些經濟型酒店,而是在某一個區域,把各項職能全部都平衡好,比如做什麼樣的住宅、什麼樣的商業、什麼樣的酒店、什麼樣的辦公,把整個區域的各項業態都配合起來,是不是這裡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態鏈?而不是批量的出現同質化的產品?

以租住為核心的消費者體驗型公寓,它的做法是雙輪驅動,以“品牌經營+資產運營”驅動,把品牌作為資產真正掛鉤起來,而不是僅僅靠的是投資拉動。

麵粉比麵包貴,長租公寓規模化的邊界在哪裡?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寫中富旅居董事長袁野的,他笑稱自己是長租公寓的生意人,而不是真正的經營者,我認同他的觀點,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看的眼界不同,站著企業生存和盈利角度,生意模式更簡單,靠譜。

長租公寓剛開始,暫時拼的不是規模,拼的是耐力,填坑能力。真正的長租公寓經營者更多應該思考資產端、業態端、人才端、運營端、體驗端、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實現在業態上的互補和平衡。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的物業,都叫長租公寓!

麵粉比麵包貴,長租公寓規模化的邊界在哪裡?

作者全靂,房東東公寓學院創辦人,同濟大學講師、清華大學公寓建築標準小組成員、房東東金地研究分院院長,河南公寓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房屋租賃專家委員會顧問、安徽省住房租賃專家委員會顧問、湖南省住房租賃專家委員會顧問,長期研究國內外住房租賃市場,參與國企租賃用地建設規劃,三年發表文章超過600萬字,先後為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華僑城、中國金茂、中建、龍湖地產等企業進行長租公寓的培訓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