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一名摄影师,只有在心怀同情,关注镜头前人们的时候,才能真正完成影像的记录。

—— 伊芙·阿诺德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伊芙·阿诺德(Eve Arnold)

伊芙·阿诺德Eve Arnold(1912-2012),美国女摄影师。1913 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946 年在纽约一家照片洗印工厂工作,开始了她的摄影生涯。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起,阿诺德开始为《时代》和《生活》杂志工作,并于 1957 年成为马格南图片社的首位女性成员。她曾为玛丽莲·梦露、辛迪·克劳馥、杰奎琳·肯尼迪等多位名人拍摄,并因此而广为人知。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伊芙·阿诺德拍摄的梦露

摄影界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当你想到一张经典照片,却记不起照片的作者和出处,它很有可能就来自马格南。

马格南摄影图片社

玛格南图片社194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结和比尔·范迪维尔(Bill Vandivert)。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又名玛格南摄影通讯社),是一家世界知名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在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设有分部。

由于它的成员作品质量无比之高,玛格南成了一个图片合作社。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全体成员都是在职摄影家,过去30年中,很多卓越的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玛格南”的成员。

马格南这三个字在摄影界不仅代表了摄影的一个高度、一种风格、一份荣耀。还是值得每个摄影师仰望的高度。

直到今天,马格南图片社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就像基督徒心中的圣地耶路撒冷。自1947年马格南成立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摄影师拒绝过马格南的邀请函。

伊芙·阿诺德还游走于世界各地,将镜头对准更多的普通民众,将他们的生活呈现给世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更是她梦寐已久都想来的地方,“从我一开始成为摄影师的时候,就一直很想去中国。” 阿诺德说道。她每年都申请签证,直到 10 年后的 1979 年,她终于成功了。

从北京到蒙古,再到青藏高原,穿过戈壁沙漠……历时 5 个月,行走 64,000 多公里,阿诺德为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最真实的一面。为了记录中国当时的真实现状,她有条不紊地将整个系列划分为景观、人民、工作和生活四个部分。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摄影师伊芙·阿诺德(Eve Arnold)拍摄的 1980 年代中国的照片也有这种魔力,仿佛如时光机一般,带我们穿梭回那个天蓝蓝水悠悠,白衣飘飘的浪漫年代。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跟着马格南首位女摄影师,回忆80年代的中国

老照片总能给人一种怀旧、诗意的感觉,就像坐在街角咖啡厅,听着唱片机播出沙哑温柔具有磁性的嗓音,落日黄昏渐渐在天边消逝。

跟着马格南摄影师的镜头,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岁月,或许会有些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