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前4周怎麼樣護理?看這篇就夠了?新手媽媽說:太實用了!

在我們中國,有個詞,叫“坐月子”,什麼是坐月子呢?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痠、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及時使用專業優質的產後收腹帶、骨盆矯正帶等才能使身體生理功能、子宮恢復生孕前的狀態,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產後前4周怎麼樣護理?看這篇就夠了?新手媽媽說:太實用了!

對於新媽媽來說,產後的1-4周的護理非常重要,我們下面詳細瞭解一下:

1.產後第一週

分娩第一週,順產的媽媽基本上進入了恢復階段,可以稍微活動一下筋骨;剖腹產的媽媽可以出院了。

順產的媽媽:順產媽媽的身體進入了恢復的階段。妊娠紋逐漸變淡,而且腫脹的陰道與會陰部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可以放心的坐在椅子上了。在這個時期,會流出褐色的惡露,但惡露量在逐漸減少。另外,可以淋浴或洗頭,但還不能在浴缸內泡澡。護理要點:

1、請家人幫忙給寶寶洗澡,自己需要充分休息;

2、在仰臥的狀態下,做簡單的產褥體操;反覆做抬起或擺動手臂、腿部的動作,每天持續15分鐘。

剖腹產的媽媽:傷口可以拆線了,不過要先徹底消毒。雖然不影響正常的活動,但會有一些不適的感覺。在活動身體時,有可能會出現傷口痙攣,因此要特別注意控制活動的強度。在這個時期,初乳會轉變為一般母乳。護理要點:

1、在家裡要對手術部位進行消毒;

2、雖然不影響走路,但也不能做家務活;

3、可以簡單的淋浴。

產後第二週

分娩兩週後,順產媽媽的惡露會變成黃色,而且子宮也會收縮成雞蛋般大小;剖腹產媽媽的手術部位基本癒合,不會影響正常的活動。

順產的媽媽:分娩10天以後,褐色惡露會變成黃色,第二週時,惡露量將會明顯減少,而且變成淡淡的乳白色;母乳分泌量比較穩定,在餵母乳之前,儘量做乳房按摩,在喂完母乳後,應該擠掉剩餘的母乳。在這個時期,子宮會縮小成雞蛋大小,並進入骨盆內。

護理要點:

1、分娩後,要注意保暖,不能著涼,也不能喝涼水或吃涼性食物;

2、體重逐漸減輕,儘量不要做家務活,可以走動活動一下身體,如果感到疲勞,應立馬停下來休息;

3、不能在浴缸裡泡澡。

剖腹產的媽媽:與剛出院時相比,身體變得更加靈活,不會影響正常的活動。手術部位也基本癒合,而且褐色惡露也變成了黃色,同時惡露量明顯減少。護理要求:

1、手術部位基本癒合,但有可能出現發炎症狀,每天早晨和晚上必須重新包紮傷口;

2、整天躺在床上恢復的速度反而更慢,應該適當走動活動一下身體。

產後第三週

無論是順產的媽媽,還是剖腹產的媽媽,身體基本都恢復正常,可以做簡單的家務,逐漸找回懷孕前的生活節奏。隨著黃色惡露的消失,身體與心情變得格外輕鬆;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情緒也會逐漸穩定。在分娩第三週以後,如果產後憂鬱症沒有好轉,就應該向專業醫師諮詢。如果感到疲勞,就應立馬停下來休息,不要讓身體過度疲勞。

護理要點:

1、從分娩後第三週開始,可以獨自照顧寶寶,和寶寶一起睡午覺;

2、逐步適應家務和照顧寶寶等日常生活,慢慢回到產前的生活節奏;

3、最好還是選擇淋浴。

產後第四周

會陰部的傷口與剖腹產的手術部位完全癒合,因此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在這個時期,要接受第一次健康檢查。黃色惡露逐漸變成白色,而且流量也明顯減少;要注意控制飲食,預防肥胖症,如果想堅持母乳餵養,就應該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護理要點:

1、嬰兒第一次做健康檢查。不僅要檢查嬰兒的發育狀態,還要檢查斜頸、骨關節脫臼等全身異常症狀,同時接種預防疫苗;

2、產婦需要檢查子宮的恢復情況,同時測量血壓並檢查貧血;

3、在體力允許的前提下,適當的做些家務,但不能拎過重的物品;不能乘坐顛簸的交通工具;

4、開始做產後修身運動。

產後前4周怎麼樣護理?看這篇就夠了?新手媽媽說:太實用了!

女人要愛自已,月子裡要好好的養好身體。只有養好身體,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工作,照顧寶寶。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留言,都來談談你的月子怎麼樣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