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宗教文化,

南岸文化歷來透著兼容幷蓄的味道。

慈母山引水渠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慈母山坐落於南岸區雞冠石鎮,周圍群峰環抱,林木奇秀。

清宣統三年(1911年),法國天主教派傳教士在南岸雞冠石鎮的觀音山下覓得一處清幽之地,此處林深葉茂,晝賞雲遮霧掩,夜聞松濤起伏,遂在此修建了呈“U”字型的羅馬式風格教堂,先後曾創辦天主教大、中、小修院。傳說聖母瑪利埡曾顯聖於此,故名。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慈母堂,又稱“法國大教堂”,“慈母山大修院”等。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因慈母堂位於群山環抱之中,此山原名觀音山因有了慈母堂又稱慈母山。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山中林深葉茂,松香盈鼻,環鏡優美也是一座難得的隱修淨地。慈母堂於1914年招收天主教進修學員。法國大修院隸屬天主教川東(重慶)教區管轄,法國神父戈蒂延為首任院長。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慈母堂為意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約3420平方米,有房屋80餘間,先後曾創辦過天主教,大、中、小修院等。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行走於慈母堂內,羅馬式建築風格里處處都是精細的雕刻。這一座難得的隱修淨地,成為不少文人雅士的“世外桃源”。

但,慈母堂修建於群山之中,離長江水邊相距又有好幾公里,生活必須品均來於自馬駝及人力,生活飲用水則靠天時之山谷溝壑流下的雨水。

不過,在修建慈母堂時,神父考慮到此山乃為神山,必有水源於山中。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那這個水源到底在哪?

重慶市南岸區文物管理所與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經過踏勘數月終於在慈母堂,靠觀音山麓(地名石柱灣,小名鹿子溝)近千米之內的深山溝中,發現了地下水源,經觀察此處不論天晴落雨這裡都有水浸出往外流。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在同時修建慈母堂時就開始從這裡修建水渠,所以在修建慈母堂時就同期修建了這長約近千米飲水渠。修建水渠歷經一年,終於在慈母堂同期開始使用。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據瞭解慈母山引水渠的水源建在深山秘不可尋。雖經歷了百年有餘,現仍在使用。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一路上披荊斬棘,排除雜草叢生的刺木灌林,順著山溝往上探去,如不是有時隱時現的引水渠的石料構築物引路,還真不知水源在何處。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越走越難走,雜草灌木齊腰深,就在已感無路可尋之時,只見翻過一橫在穿越的枯滕,再幾乎躬腰穿過草叢灌木,即出現一深深的雜草籠。

打開草籠時,忽見深深的原始的水渠就出現在了眼前。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經過一陣驚喜,並終於看見出水的水源,好似洞窟的泉水一樣晶瑩透亮。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經過一翻觀測,測得引水渠的長度近千米左右。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原來,慈母山水渠,是從深山密林中的深溝地下岩層中,挖掘一水窖,形成一平方左右的自然形態水池。引水渠道採用小青條石,長一米左右,寬約三十公分,高約五十公分,用小青條石,安砌拼接約近千米左右無蓋的明水渠道。

引水渠一山飛洩而下,想想那流水聲似銀鈴般的奏鳴著小曲娓娓動聽,如蛇道式的流水終流不息,時而蜿蜒曲折,時而在林中石溝裡穿越,順著山勢而下,把山泉水引入慈母堂。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據瞭解,慈母山水渠在近百年中水源從沒枯熄,水量如小碗狀概為奇觀,

雖然近十多年中有些變化,在過去明水渠裡安裝起管狀水管並作了封閉。現仍能看到水渠的形貌。雖水量不如從前,現仍然水似泉湧,使慈母堂的信眾及周邊群眾很是受益。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慈母山引水渠雖在深山不為壯觀也並不起眼,但能成為百年不毀並仍發揮著她的功用實屬不易。

重慶建在深山的近千米百年引水渠,道慈母山法國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