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春归飞燕子,不知世事已变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年年春归飞燕子,不知世事已变换。历史沧桑,多少慨叹,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刘禹锡《乌衣巷》,与您述说~

年年春归飞燕子,不知世事已变换

用心细品,看文字

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

历史总是让人感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元826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就是《乌衣巷》,这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乌衣巷是金陵城内的街道,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人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首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当时是春季。“草花”前面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野草野花”象征衰败。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夕阳斜”既是实写,同时暗寓乌衣巷衰败凄凉之景。最后两句绝妙,诗人让我们的视角跟随天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它们过去是栖息在王谢豪门高大厅堂的旧时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讲 师 简 介

年年春归飞燕子,不知世事已变换

雷 磊 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

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朝花夕拾】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

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

年年春归飞燕子,不知世事已变换

天 心 365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

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进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

这就是我们做《天心365》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

赶快关注我们,每天轻松学国学。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