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道教认为大地上有许多仙山,其中就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我们常说的“洞天福地”由此而来。十大洞天之首是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王屋洞。王屋山名字由何而来呢?一种说法是在这座山中有一个山洞,深不可测,洞中像一座王宫,被称为“王者之屋”。与王屋山相关的传说很多,相传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就是在这里设坛请来九天玄女助阵。当然,与王屋山相关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要算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爷爷,人们称他为“愚公”。“愚公”就是很愚蠢的人。“愚公”当然不是这位老爷爷的真实姓名,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人们认为很愚蠢的事情,才叫他“愚公”。这件愚蠢的事情是什么呢?移山!

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这位老爷爷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王屋山,一座是太行山。这两座山又高又大,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边,就像两堵墙,挡住了村里人与外界的通道。每次老爷爷出门进城走亲戚,要么翻越这两座高山,要么绕很远的路。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又是火车、又是汽车,富人出门只有牛车、马车,穷人出门就只能靠两只脚走路,出一次远门走上大半年都算是近的。

老爷爷心想:“我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这两座大山的阻挡无法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能再让我的子孙像我这样在这小小的山沟里过一辈子!”

他突发一个大胆的想法。老爷爷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道:“这两座大山挡住我们的出路。我要带领你们把两座大山铲平,修一条路,直接到达汉江南岸,这样你们以后出行就不用绕道了!你们看怎么样?”

起初,大家都被老爷爷的想法惊呆了,不过很快就被老爷爷说服,只有他的妻子坚持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说道:“你这不是异想天开吗?凭你这把老骨头,都不能把咱们门前那个小土坡铲平,更别说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了!再说了,就算你能把这两座大山铲平,铲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倒哪里呢?”

老爷爷微微一笑:“这个我早就想好了,渤海那么大,我们可以把铲下来的土和石头倒在那里面啊!”

老太太拗不过老爷子,家里人全都热情高涨地支持这一伟大事业,老太太也就不再反对。

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撸胳膊、挽袖子,开始大干一场:只见他们有的凿石头、有的挖泥土、有的捧着满满一簸箕(bò ji)泥土和石头运到渤海......老爷爷的行为感动了村里人,就连邻居家刚到换牙年龄的小孩子也蹦蹦跳跳地加入到移山的队伍之中。

不过,这项工程可比想象中艰难许多,整整过去一年,那两座大山也没见矮多少。

村里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大家称他为“智叟(sǒu)”,意思是“很聪明的老爷爷”。智叟见老爷爷一家人想把两座大山铲平,讥讽说:“你真是个笨老头啊!你都到了风烛残年的岁数,连山上的一棵杂草都拔不动,还想把这两座大山铲平,真是个可笑的‘愚公’啊!”

老爷爷不以为然,反驳说:“你真是太顽固,顽固得不可理喻!虽然大家都叫你‘智叟’,可是你连那七八岁的娃娃都不如!我来给你讲讲这个道理,虽然我活不了太长时间,可是我有儿子,我的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你看这两座大山呢,它不会再继续增高,挖一点少一点。我有这些后代,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铲平!”

智叟无话可说,撇着嘴走了,从这以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这位老爷爷为“愚公”!

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每座大山都有一位守护它的山神。太行山和王屋山的两位山神开始也和智叟一样,没把愚公移山当回事,可是一听到他们的对话,大惊失色,心想:“如果真如愚公所言,这两座大山早晚有一天会被铲为平地!”他们怕愚公继续挖下去,急忙飞到天上报告给天帝。

天帝一听也觉得事态严重,又被愚公这种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感动,于是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愚公家门前再也没有高山阻隔。

前面我们提到过的与孔子相关的“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篇,巧合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也记录在《列子·汤问》篇。《列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一本经典之作,为了说明一些道理,里面记录了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还记得庄子吗?庄子被唐明皇诏封为南华真人,《列子》这本书的作者列御寇也被封了一个看似非常神秘的名号——冲虚真人,所以《列子》这本书也被称为《冲虚经》。

愚公移山中的这些句子你还会背吗?

《愚公移山》中有很多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的语句,例如:

他提出平山的建议时说道:“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他的妻子提出反对意见时说道:“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感叹平山不易时写道:“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智叟讥笑愚公时说道:“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反驳智叟时说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shuāng qī ruò z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对于这些优美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我们应该努力再努力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背诵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