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陳吉勝:不搞軍備競賽 以晶片之名助推人工智慧加速落地

“22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寫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隨著中興事件敲響了自主創新的警鐘,如今的中國芯片和AI產業站到了發展機遇的十字路口。2011年,AI初創企業只有70家。到2016年,中國AI企業709家,全球每10.9個小時就誕生一家AI企業。”

雲知聲陳吉勝:不搞軍備競賽 以芯片之名助推人工智能加速落地

誠如李開復所說,像20年前的互聯網,10年前的移動互聯網一樣,未來幾年,出現最多的獨角獸公司將是AI公司。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下,造就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迅速崛起。尤其在語音識別領域,以科大訊飛、雲知聲為代表的AI企業走在了產業發展的前沿。

從智能語音到物聯網AI 以應用需求為導向定義芯片以應用需求為導向定義芯片如果說,雲知聲以IVM語音交互技術敲開了智能語音的大門,那麼這次它將以物聯網AI芯片為支點,撬動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慧醫療、智慧教育以及陪伴機器人的龐大市場,助推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從去年起,雲知聲開始踏上了業務與品牌的雙重升級之路,即由單一智能語音公司向物聯網人工智能公司轉型。

作為以智能語音起家的公司,雲知聲經過六年的發展,已經在聲紋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領域樹立起領導地位,並開始基於雲端用語音識別等技術為人們提供智能化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雲知聲發現,雖然智能語音技術很重要,但是要實現技術的最終落地,還需要與終端設備和芯片緊密結合。因此,雲知聲在2013年底確立了自己的定位,打造“雲端芯”生態閉環。

在內部,雲知聲一直專注於打磨自己的AI核心能力,並於2016年組建AI Labs,開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場景的應用。5月16日,耗時近3年、由雲知聲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面向AIoT(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AI芯片(UniOne)正式發佈。該芯片採用雲知聲自研AI指令集和DSP指令集,針對IoT場景,可在低成本和功耗下實現更高算力。

就雲知聲而言,已經在芯片產品形態方面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從市場著手,雲知聲已經基於早期的IVM產品形態,驗證了市場、產品、用戶場景的合理性。而伴隨合作客戶在更多產品種類和形態上,對成本、穩定性、集成度等方面的呼聲愈高,進而推出自研AI芯片就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對雲知聲來說,造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廠商的競爭力在於其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而芯片正是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

對於芯片業務的立足點,雲知聲創新事業部總裁陳吉勝表示,與很多芯片廠商燒錢上馬高端芯片不同,雲知聲並不搞軍備競賽,而是主要面向物聯網領域。

雲知聲陳吉勝:不搞軍備競賽 以芯片之名助推人工智能加速落地

雲知聲創新事業部總裁陳吉勝

比如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慧醫療等場景,以不同應用需求來定義芯片開發方向。不同場景對於AI芯片在價格、功耗以及所支持的功能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需求。比如,大型服務機器人和智能音箱,對於AI芯片的價格要求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反差,對於同一售價的AI芯片,出於產品成本的考慮,所表現出來的接受度可能也截然相反。

這其中,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戰略考慮,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實際商業路徑驗證。作為底層架構,芯片必須搭載上層服務和應用,考驗的是資源整合能力,而從垂直領域切入做定製差異化服務,將是芯片未來發展的重要路徑。在芯片業務上,雲知聲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通過開源方式來構建整個生態,利用芯片來助推人工智能應用的加速落地。

從1億到3億的業績躍遷 AI不斷尋找新的賽道5月11日,雲知聲宣佈獲得1億美金C輪融資,,創下了智能語音技術領域最大單筆融資記錄。同時,新一輪更大金額的C+輪融資也接近完成,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並肩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目前,雲知聲已經成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技術以及算法、計算能力、芯片能力全棧式技術鏈條的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家居和智慧醫療領域,雲知聲與格力、美的、平安好醫生等多家公司達成合作。

陳吉勝認為,智能家居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夭折期,但要找到真正與用戶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契合點,之所以智能音箱出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情況,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消費文化與心理的差異化決定的,這需要長期培育用戶市場和習慣。

對於智能家居市場是否存在“偽需求”,陳吉勝表示,我們可以讓這個爭論一直持續下去,但趨勢不會發生改變,即使5年內不會出現巨大變化,但10年後就可能成為一種流行的消費趨勢。

在這一領域,雲知聲將攜手京東智能,與京東Alpha平臺合力打造定製化智能標杆產品,使用戶通過自然語音即可獲取平臺音樂、新聞、購物等海量內容服務,為用戶帶去更加舒適的智能家居生活體驗。

而在車載後裝市場,雲知聲佔有率已經超過70%。在這一基礎上,雲知聲發力前裝車智能交互,將與億咖通科技共同研發汽車前裝車規級AI芯片,推動AI芯片在汽車行業的升級應用。同時,雲知聲也在佈局超算平臺業務,其正在為廈門市人民政府和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科技公司搭建並運營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

對於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機遇,陳吉勝表示,中國芯片的發展機遇窗口已經開啟,在摩爾定律失效之前,基礎理論沒有取得重大突破,這個時間段將是中國追趕美、日等芯片發達國家的機遇期。

他說:“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中國要緊緊跟隨,另外在技術投入方面,我們也不能落後。只要在原有的地方不落後,在新的方面齊頭並進,笑到最後的一定是中國人,但這個過程會更長,也會更苦。”

去年,雲知聲營業收入在1億左右,做的更多的還是技術沉澱與積累,上市計劃目前暫未列入時間表。談到今年的業績預期,陳吉勝言談話語間顯示出了樂觀自信的態度,“我們希望今年的業績有3倍左右的增長,業績目標設定在2.5億到3億之間。

”通過AI+行業,雲知聲已經在各個行業取得了頭部客戶的高度認可,今年將在主路線明確之外,還將尋找新的賽道。目前,雲知聲在家居、醫療、機器人、汽車、教育等各行業的合作伙伴數據已經超過2萬家,覆蓋用戶超過2億,日調用量達4億次。

儘管從智能語音到物聯網AI,看起來並不是技術的顛覆。但這種模式的轉變,需要許多底層的基礎變革來支撐,需要根據不同的載體形式,定製需求、深度開發。更重要的是,對於雲知聲這類創業公司而言,可以從中確定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式,甚至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壁壘,這些恐怕才是技術之外更重要的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