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這樣的孩子,是班級里潛在的差生!家長請注意

班主任提醒:這樣的孩子,是班級裡潛在的差生!家長請注意

“一二年級時,孩子成績挺好,怎麼到了三年級就變成差生了呢?”

“隔壁家孩子以前成績沒我家兒子好,三年級後突然就比我兒子成績更好了,這是為啥?”

“女兒三年級,最近學習態度很差,常常被催做作業就情緒很大,以前不會這樣,現在這是為啥?”

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困惑。

其實,從教育角度而言,三年級,是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將要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為什麼?

首先,從學習難度上來說,一二級的內容相對簡單,再加上學前班奠定的基礎,孩子學起來輕鬆不吃力,沒有壓力,自然沒有排斥情緒。

但從三年級開始,學習難度加大,一旦孩子前期的學習習慣不好、自我管理能力差,那麼學習就會顯得吃力。有了壓力,孩子就會出現懈怠和逃避的情緒。

其次,三年級的孩子大多處於7-9歲的心理叛逆期(也叫兒童叛逆期),他們內心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出現與父母頂嘴、不喜歡父母催作業、討厭父母只看成績...

因此,鼓勵和引導孩子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班主任提醒:這樣的孩子,是班級裡潛在的差生!家長請注意

下面這些建議,或許可以嘗試:

1、培養孩子練字習慣

孩子字跡潦草,可以在網絡上為孩子購買練字貼,毛筆、鋼筆等,既是對孩子物質上的一種關心,也是在督促和幫助孩子改善字體,同時練字也是一種修心養性的靜態學習,孩子如果能夠堅持練習,注意力等方面也會得到提高。

2、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孩子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文能力差,其實本質上是閱讀習慣沒有培養起來,即看得書太少了。

給孩子購買繪本讀物,電話或視頻的時候,多與孩子溝通書中的故事情節,在增加親子感情的同時,也能讓孩子疏通、整理故事脈絡,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說過,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在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情況下,與孩子共讀繪本或故事,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耐心和信心,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3、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習慣

其實,孩子在三年級時突顯出來的學習問題,早在一二年級,甚至是幼兒園時就已埋下根源。

而這個根源,便是學習習慣的好與壞。

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在學習難度加大時,更加輕鬆自如地去應對。

因此,面臨孩子整體成績下降,要多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學習習慣,逐一引導和糾正,才能讓孩子慢慢重拾學習的動力與興趣。

班主任提醒:這樣的孩子,是班級裡潛在的差生!家長請注意

4、多鼓勵、肯定孩子的進步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意思是,數落孩子十個錯誤,不如表揚、獎勵孩子的一個長處、優點或進步,教育效果更好。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原因總歸是多方面的,父母不要太注重一時的成績或表現。

尤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更應該以鼓勵和肯定孩子的進步為主,這樣孩子才能更加自信健康地融入周邊環境,才能擁有努力學習的動力與渴望。

在新教育改革中,提出過這樣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

基調就是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作為成年人,我們迫於生存的壓力,很多時候不得不與孩子分開。

但還是想在這裡,真心告誡那些繁忙的父母們一句:

如果真的愛孩子,請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辭無意義的牌局,推掉無關緊要的商務與應酬,少賺一些錢,多回家陪孩子,才是一生中最划算的生意。

願我們最終都能擁有這樣的幸福: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