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个个战功赫赫,为何刘伯承独享“军神”称号?


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而盛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刘伯承排名第四,位居朱德、彭德怀、林彪之后。在年轻时候,刘伯承便以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著称。他相继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和川、滇、黔军阀间的内战,执勇当先,连建奇功,曾被贺为“千里转战,凌厉无前,乘胜追锋,奏此奇捷,劳苦功高,至堪佩慰”,因而30岁时就有了“川中名将”之誉。

1916年初,刘伯承率领川东护国军参加蔡锷发动的护国讨袁战争。在3月20日指挥部队攻打四川丰都县城时,不幸头部和右眼中弹负伤。由于伤情严重,刘伯承不得不隐瞒身份潜往重庆治疗。在重庆临江门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中,刘伯承接受了两次眼部手术。


刘伯承第一次手术只是割去腐肉,理顺血管,费时尚不久。数日后,沃克医生从德国为将军带来配制的假眼时,看到伤眼处重生腐肉,比之前更多了,就动二次手术。同时,因为必须配合假眼,所以二次手术历时近三小时。

当时,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切切割掉!”“试试看吧。”病人说道。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从此,刘伯承“军神”称号名扬中外。

刘伯承一生曾9次负伤,全身战创十多处,多数重伤都为参加革命前所负,可见其冲锋陷阵之勇猛。叶剑英后来就写诗称赞他“遍体弹痕余只眼”,殊为形象。

南昌起义的时候,刘伯承被任命为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负责制定起义的军事计划。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被中央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先进了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从这时起,刘伯承从身先士卒的“破阵将”逐渐转变为了参谋型统帅,日益显出了儒将风范。

在多年的统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在控制作战规模方面亦很有独到之处。因此,在与强敌临阵对决时,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陈毅对刘伯承非常推崇,曾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赞誉。


回首精彩纷呈、惊险刺激的战争经历,刘帅充满了不安和愧疚,则更让我们肃然起敬。晚年时,刘帅的儿子刘太行问父亲:“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可为什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刘帅沉思良久,最后沉声地说:“你知道你问我的这些问题,我想到的是什么吗?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多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我心里很不安,你要我怎么说嘛。我根本不愿意去想,就连看电影都不看打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