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藏式民居建築的特點是與藏族獨特的地域性和宗教信仰分不開的,獨特的宗教文化孕育了藏族別具一格的建築文化——藏式民居中的一扇窗戶,細細看來都有著別緻的裝飾;窗簷上那些被精緻勾勒上去的色彩,是否只是單純的紅、白、黑?想要明白這些意義和門道嗎?不妨推開一扇窗,裡裡外外地看個仔細。

為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在藏地,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藏式建築整體風格都比較統一。在宗教文化的影響下,藏式普通建築大多仿照了寺廟建築的形制和裝飾來修建,如:門窗邊框多用黑框裝飾,門楣窗楣上設香布,大門多以紅色為主,上邊裝飾的圖案也與宗教信仰有關。藏式民居建築的門窗比較簡潔,不過多地雕琢彩繪,用色上相對樸素,在使用上十分講究功能性。

為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藏式建築的裝飾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門窗、女兒牆及屋頂等因素綜合體現的。其中,建築的門窗裝飾在建築外型上佔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說,體現了藏式民居建築的靈魂。藏式民居門窗的裝飾手法,與建築的功能和環境保持一致,門窗的形式是建築整體風格的拓展:如門飾中的如意頭、角雲子、銅門環和木門框等裝飾,窗戶中的窗飾格、窗套和窗楣等,都是傳統藏式民居建築的體現。

先撇開那些細小瑣碎的裝飾不談,一眼望去,藏式民居建築的門窗上那黑色的“巴卡”,門窗上方的飛子木“八蘇”以及香布往往很容易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不過,它們的重要性,可不止是裝飾這麼簡單。

巴卡:意向“牛角”

當我們從建築物外側觀察藏式民居建築時,能夠發現,它們的門窗寬度往往不大。幾乎所有藏式門窗的周邊都有一圈黑色的邊框,這種邊框被稱作“巴卡”。這些黑框類似於我們在現代建築所看到的門窗套,只是相對更加簡樸、不事雕琢,甚至不太講求規整,但是遠看卻與質地粗獷的藏式建築牆壁渾然一體。這種簡樸的裝飾不分建築場合,被普遍應用,是藏式建築裝飾風格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

為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無論民居、寺院、宮殿、莊園的窗戶一般都使用黑色“巴卡”裝飾,對實際尺寸比較狹小的藏式門窗(西藏地區日照很強,溫差大,使用較小尺寸的窗戶就可以調節室內的採光與溫度)起到了視覺上的誇張作用,使門窗與建築的比例更為協調。而梯形的形狀還增強了建築造型的穩重、莊嚴感,並且突破了呆板的建築方直線條,賦予其動態的視覺感受。從這種形式的內涵上分析,這種黑色的梯形裝飾,可能與遠古的藏族“犛牛”圖騰有關,是一種經過概括和意向化處理的“牛角”形狀,並延續了這種圖騰形象的吉祥寓意。

宗教意義上講黑色的應用,最初屬於對“地下神”─“黑年神”的崇尚,隨著時代變遷,這種意向已經完全轉化為一種裝飾符號。

八蘇:門窗上的飛簷

藏式門窗的上端都有突出的簷口,簷口由一層層出挑的飛子木組成,藏式民居一般出挑2~3層,這些出挑的飛子木被稱為“八蘇”。這種形式會隨著建築的等級而出現繁簡的變化,是典型的藏式門窗的形制規範。

為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入口的大門及窗戶的上部,有幾層逐級出挑的木椽(即飛子木)構成,最上面一層常用石塊或者粘土覆蓋形成饅頭狀突起,頂層挑簷以下,則視建築物的等級及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增設一至四層短椽,木椽逐級出挑,並飾以彩繪,這種層狀分佈的挑簷結構夏日能遮蔽直射的日光,使室內處於陰涼之中,還使逐層出挑的小椽上彩畫裝飾顯得錯落有致,裝飾性很強。“八蘇”的結構有時還加入了藏式建築特有的“貝瑪”和“雀贊”,這是藏式門窗裝飾的又一特點。

香布:不只是裝飾

被懸掛在門窗上部的用長條形織物打成褶的類似遮陽棚的布幃裝飾,被稱作“香布”。在藏東地區有習俗,每年藏曆五月十五日這一天對香布進行更換,一年一次,在此期間如果香布損壞了也不得進行更換。而在西藏的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習俗。

每當微風拂過,香布隨風擺動,使得本來方正的門窗形狀陡增了幾分動態的因素,產生了動與靜的對比。更重要的是,在陽光紫外線極強的青藏高原上,對於門窗下的彩畫起到延緩褪色的保護作用。

為什麼西藏的門窗要這樣裝飾?

藏式窗戶通常在向陽一側的門窗外懸掛一塊飾有藍或黑色方形圖案的門簾或窗簾,具有遮光和裝飾的雙重作用。門簾上通常繪有吉祥節、藏八寶的吉祥圖案,有些窗布中間有較小的透光方孔,通常呈現“田”字形,也有完全遮蔽的形式。門簾是門的附屬物,在藏族地區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裝飾及防曬和擋風的作用。藏族地區由於日照強,溫差大的原因,門簾大多用很厚的黑或白色毛織品或棉布縫製而成,還有的門簾以彩色布料剪貼各種吉祥圖案,也有一些是繪製的。

圖/肖楓 張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