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今日讀詩》

道旁朝顏花 我騎行道上 馬食道旁花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前言:這首歌來自香港正青春又喪的文字青年——新青年理髮廳。幾個在大學裡臭味相同的朋友機緣巧合之下,突然想唱出他們的彷徨他們的不安以及青春裡永遠迷茫的我們。

孔夫子說,三十而立,現代社會,如何才算“立”?大概就是有和睦的家庭,穩定的工作,你的軀殼有避風雨之所,你的靈魂不收孤獨之苦。但是如果我們一生只有三十歲呢。當然,文藝青年的思想確實經不起理工男的邏輯推敲,最好不要來和我說,什麼人一生只有三十歲,其實和狗差不多,那就是十五歲是而立之年之類的話,我們很任性,我們不聽。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我會每天博命喝汽水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話知你落雨行雷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仲邊會讀書讀到二十幾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我愛你誰嫌說多一句

仲點會掛住儲錢

想去邊就去邊

仲邊會先苦後甜

想發癲就發癲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成日話買樓好貴

我話之你供到流鼻涕

人地儲錢搞婚禮

我已經搞緊喪禮

如若你太攻心計

我豎隻手指比你睇

橫掂我就快累低

有咩留返拜山傾計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仲邊有咁多廢話任你吹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怕咩個身上有陣除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或者每天我會更進取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講真話仲洗乜扮謙虛

仲點會怕某天

某天風溼痛到癲

如今我先至發現

每日如是

成日話買樓好貴

我話之你供到流鼻涕

人地儲錢搞婚禮

我已經搞緊喪禮

如若你太攻心計

我豎隻手指比你睇

橫掂我就快累低

有咩留返拜山傾計

這裡說的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是我們只活在自己最青春,最濃烈,最恣意的那段時光裡。不需要去想著自己要混個人模狗樣,不需要省吃儉用在大城市養一個家,不需要聽見妻子的嘮叨看到孩子的渴望。你的身邊永遠是那個穿著帆布鞋和牛仔短褲的姑娘,她不懂生活的柴米油鹽,她只知道哪裡的麻辣燙最好吃,今天路邊開了什麼花。生活沒有爬上她的眉眼,時光也沒有斑駁她的絢爛。

我們可以永遠在深夜唱歌跳舞,吃著最辣的小龍蝦,和滋滋作響的鐵板燒,趁著西風喝著酒,加幾根烤串,交換著每個陌生又俗套的故事。我們會永遠年輕,不用擔心疾病,不用擔心地溝油和熬夜弄垮身體,我們沒有風溼,沒有骨質疏鬆,沒有腦梗阻,也不會老年痴呆或者帕金森像年輕時抖著腿。我們會永遠風華正茂,不會大腹便便,也不用擔心髮際線;不用在臉上塗塗抹抹,也不用對抗地心引力。我們能一直自私地折騰,三十歲,沒有孩子,父母也還年輕,我們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讓自己快樂。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一個關於30歲的小徵集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逃離現在的生活,去更自由更有趣的旅程。

現在就辭職,和喜歡的人出去走走。

@—鬧藥

如果我會畫畫 那就帶著我的畫板四處走

@西.

去全世界流浪 唱我想唱的歌

@周寶寶

要是隻有三十歲,我就人生得意須盡歡了。徹底浪起來,過燈紅酒綠,風情萬種的生活。

@爽子

打工旅行

@林立

我們有時也害怕孤獨,渴望溫暖和陪伴,等待天長地久那天的日落。

沉迷女色和美食無法自拔。

@可別忘了初衷

如果我一生只有三十歲,如果那時我還孤身一人,我想,我一定會攢足經費,去我心心念唸的北方看看。我會在秋季,焜黃葉落的時候,乘坐那列開往加格達奇的綠皮,在林風颯颯的大興安嶺裡做一場安穩的好夢。即便是飛過似水華麗人間的白蘭鴿,也終會飛向北方,更何況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呢?

@遠川

可能會想找一個彼此契合的人,不論男女,不生小孩,不結婚,卻擁有一套八十平米左右的房子,裝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開一家兩個人都喜歡的小店,掙點錢就去窮遊每一個嚮往的地方。可能我不會選擇上大學,會早早地生活獨立。因為按照我現在的生活來看,等定向生合約到期,我就29了,就只剩一年了,啥也幹不了。

@君子陶陶

有的時候,我們也希望自己認識這個孤獨和完整的自己,瞭解他的渴望和秘密

我想把手機和相機全部放滿自己的錄像

自己早起刷牙洗臉的樣子

自己睡前對自己說晚安的樣子

自己開心的手舞足蹈來freestyle的樣子

自己哭的一塌糊塗傷心欲絕的樣子

自己身邊的人可愛的樣子

自己的每天都要錄下來,然後在30歲生日的前一天。

再看一遍,然後對自己說生日快樂。

@不多

我們也可能玩笑似地給生活做了回答,卻在心底渴望一個絕美的ending

想幹嘛幹嘛,不想幹的就不幹

@夢大神

4/5入土,罷了罷了等死

@Bee

小學畢業去相親

@逆風飛翔

多談幾個男朋友

@U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這首歌設置了一個腦洞,就像《奇葩說》裡黃執中講,腦洞題永遠是應用題。相似的理念和腦洞就在《奇葩說》講過,貌似是關於預測到世界末日要不要公諸於世,我忘記了完整的辯題是什麼,我忘記了辯手是哪些人,我忘記了整個辯論過程,我唯一隻記得範湉湉那句振聾發聵的“live, just like tommorrow you will die”。——像明天即將死去一樣地活著,把今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這也是我當實習醫森以來最有感悟的點。生命有太多的意外,我們都賭不起,唯有珍惜。我在寫文字時最害怕時間的流逝,它在我剛剛爬完幾千字的格子裡毫不逗留,帶著睏意和希望朝我襲來。有一段時間,我覺得睡覺很奢侈,因為人的一生有二分之一都在睡覺,有的人甚至更多。我覺得人最好能一直醒著並保持清醒。當然,我睡懶覺的時候完全想不起這些。因為我同樣也覺得死後就感覺不到這種睡到自然醒的身心愉悅了,因為我會睡得很沉很久,但再也不會醒來。我我又開始享受每一次睜開眼的感覺。

後來,我自己也挖了個腦洞,我認真地問過許多人,世界是可知的,科技正在發展,不遠的將來或許我們可以根據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身體狀況預測出人類的壽命,這將會成為一種服務甚至可能是公益性服務,你會參加麼?很多的聲音非常篤定,他們說想知道自己的大限,然後有計劃有節奏地安排人生,人生得意須盡歡,恣意地吃喝玩樂,在最後一天,收拾得精緻而得體,然後躺在床上,安詳地死去。當然,這種服務有自己的程序和體系,它不能評估生活中的各種意外的風險,我們姑且就先拋開這些。而也有許多人,他們不喜歡這種已知的,甚至有點在等待死亡的做法,人確實是向死而生,預測死亡之後我們確實可以認真地跟自己愛的人說再見,與世界誠懇地道別。積極的人預測死亡確實可以更多勇敢,更少遺憾,但是悲觀的人則會夜夜悲歌,日日哀嚎吧。傳說人在死前回憶會如同電影一樣歷歷在目,預測過死亡的人,他的一生已經有了劇本,他的一生也就有了禁錮;沒有預測死亡的人,一生可能夢比夢想多,夜宵比早餐多,壓力比工資多,可能故事也比啤酒多。你不能否認這其中任意一種生活,因為他們都是隨心所欲,但是吧,好像生活中的驚喜往往是無法規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