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做诗(21):什么是词?词跟诗有何不同?(上)

词其实就是歌词,主要由汉唐教坊曲发展而来。很多人在说起词时,总喜欢在词前冠个“宋”字,在悟空问答中总有这样的提问,“宋词”怎么写等等。词不是宋代特有的,只是在宋代,“词”成了与格律诗比肩的艺术形式,并发展到了顶峰,同时随着崖山宋朝的殒灭逐渐黯淡,于是有了唐诗宋词之说。

教坊曲本是皇家御用乐曲,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时王榭堂前燕,必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格律诗逐渐成熟后,精通格律诗的文人骚客,在欢娱之余,将平仄格律引入曲词内,并逐渐固定成了曲牌。如《忆秦娥》相传就是李白填写后,后人根据李白词中秦娥句加以命名,并固定成词牌: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两首《忆秦娥》,在艺术风格上很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所不同的是,前者说的是风尘女子的哀怨命运,后者描绘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大场面。

由于大诗豪的加入,填词成了文人墨客的雅事,被称为“诗余”。安史之乱后,随着唐朝江山的风雨飘摇,大量失意文人流落江湖,以填词发泄愤懑,诉说哀怨,“诗余”逐渐走红,为世人喜闻乐见。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到了晚唐,温(筠庭)韦(庄)花间词派的出现,将词的发展推上了一小高潮。如温筠庭《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韦庄《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不过这一时期的词,大多写宫闺幽怨,虽艺术价值较高,却并无多大积极意义。其中韦庄还做了五代十国前蜀国宰相,将这一词风延续到了五代。

千古词帝李煜的出现,让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峰。不过李煜前期的词,跟花间派一样,词风“秾丽”。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水晶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憐。

刬,chan,音产,光脚穿袜不穿鞋走路。将一个偷会情郎少女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极俚、极真也极动人,高超手法可见一斑。

可词帝当皇帝显然干错了行当,及至国破家亡,被俘北上,悔之晚矣!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于是词风发生根本改变,再无艳词,转而表达无限悔恨与对故国不尽的怀念情怀。在眼见那位当年“刬袜步香阶”绝色小周后,被迫去为赵光义侍寝,却无力拦阻,只能和泪写下流传千古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很快被那位有杀兄夺位嫌疑的赵光义觑见,恼羞成怒,违背赵匡胤许下的诺言,李煜被公然鸩杀,此词因此成了千古词帝最后绝唱。

李煜的词让人们发现,原来词这小玩艺不仅仅能描写闺阁小幽怨,还能抒发这么浓厚的家国情怀,于是词在宋代无论体裁和题材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大文豪苏东坡的横空出世,更让词的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一曲《大江东去》唱响了豪放词派的诞生,从此婉约豪放两派交相映辉,共同点亮了宋朝词海夜空,词终于也有机会与诗比肩并立,再也不是诗余了。

可能有友友要问,我们诗都还没学好,怎么又到“词”了?其实诗词本一家,词就是广义上的诗,交叉着学习更能增强对诗歌本质的把握,将自己的诗情更上一层楼。

未完待续。

今天的题目,将20期未发表的诗搬出来算了:

《写景》

堤柳叶初新,平仄仄平平

城河涨正浑。平平仄仄平

悠悠天地阔,平平平仄仄

不见后来人。仄仄仄平平
大家来做诗(21):什么是词?词跟诗有何不同?(上)​​​​这是我县小景 :潩溪河满。

也学学古人,发一发: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惶惶我心之感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