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啤酒、烤串、小龍蝦……

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蛋糕、冰淇淋、綿綿冰……

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夏天,吃貨們面對這些美食怎麼能hold住嘴?有些人甚至是三天不吃就肚裡癢,更有誇張的頓頓離不開高糖高熱食物!難道,是食物上癮了麼?趕緊先來測測……

請根據自己近一年的狀況選擇,你是否符合以下症狀

1.會吃比預計多的食物(單選)

A.是

B.否

2.不吃或減少吃某種食物時,會很焦慮(單選)

A.是

B.否

3.貪食後會很長時間都感到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單選)

A.是

B.否

4.很多時候在吃了過量某種食物後,會覺得後悔(單選)

A.是

B.否

5.一直食用同種類型或是同樣數量的食物,即便知道它會給情緒和身體帶來問題(單選)

A.是

B.否

6.長時間後,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達到愉悅的感覺(單選)

A.是

B.否

7.減少或是停止吃某種食物時,會有斷癮症狀(單選)

A.是

B.否

8.食物和飲食的行為引起顯著的消極情緒或困擾(單選)

A.是

B.否

9.食物和飲食使社交活動出現了顯著的問題(單選)

A.是

B.否

  • 測試結果

以上9種症狀,符合的越多,就說明你離“成癮症”越近。

這就奇怪了,食物對於我們來說是每日必須的,怎麼有些人還能上癮呢?

高脂高糖是成癮“導火索”

早在2007年,美國的40餘位專家就在耶魯大學聯合提出了“食物成癮”的概念。太能吃,不吃東西就會難受和焦躁,甚至出現一些病態的表現,這樣的症狀便是“食物成癮”的範疇。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劉一軍表示,“食物成癮”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已經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證實。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食物成癮患者的大腦神經影像與海洛因依賴患者相似。“通過研究小白鼠的進食過程,我們發現,對甜食特別渴求的小白鼠,一旦不給它吃就會產生狂躁、抑鬱等情緒表現,其神經影像功能、結構與海洛因依賴基本一致。”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和快餐都是食物成癮的“導火索”。

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另一項能夠證實這一結論的還有高糖食物奶昔的對比實驗。實驗參與者在食用了兩種含糖量不同的奶昔之後,接受了核磁共振的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食用了高糖含量奶昔的實驗參與者相比於食用了低糖奶昔的參與者有了明顯的飢餓感。高糖含量的食物刺激了大腦中的特定區域,從而不斷釋放出對食物渴求的信號,暗示著管不住嘴的吃貨們“繼續吃”。

雖然有一些研究證實了高糖食物跟成癮相關,但一些專家卻認為,這種症狀還不能成為疾病。

“食物成癮”年輕人居多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李箕君表示,“食物上癮症”只能算是人的一種心理障礙,並不能稱其為精神病。因為在心理學上,要定義一種症狀是否為精神病,要根據病症的輕重緩急以及患病年齡層次,一般病症較重且年齡層次分佈廣泛的才可稱得上是精神病,而“食物上癮症”主要還是以年輕人為主,且病症並不是十分嚴重。

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那麼,為何偏偏是年輕人中招呢?李箕君認為,促成“食物上癮症”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生理性的基礎問題,比如一個人每天習慣攝入高熱量食物後,人的身體就習慣了高多巴胺分泌的狀態刺激大腦神經,如果有一天沒有攝入這樣的食物,大腦神經會主動向人體發出信號,提示人們可以吃東西了,並且攝取量也會變大,也就會有吃了還想吃的現象。其二就是心理性的社會因素。如今網絡發展迅猛,人們每天都在接收各類商家的廣告以及微信朋友圈的各種美食曬圖,影響著大眾的嘗試和消費心理。

不過,你就算太能吃,也先別焦慮,劉一軍表示,“食物成癮”有一定的範圍,不是所有人都是“食物成癮”的吃貨。“首先,便是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8,其次必須同時滿足吃東西停不下來和停止吃東西就感到不舒服兩個條件。”在醫學定義上,BMI大於28便屬於肥胖的範疇。所以,“食物成癮”可以算是肥胖人士的專有名詞。

如何對付饞嘴?

看到這裡,微胖的健康君終於鬆了口氣,但也不想再被高糖高脂、油炸食物等支配了,除了發胖,萬一各種疾病找上門就麻煩了!

怎麼管住自己這張饞嘴?高級營養師劉慶囡建議,可以採取替代品的方法,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焦躁感,這樣既可以減肥又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比如,想吃甜品的時候,用酸奶和水果做個沙拉替代,這樣既得到了營養的補充,又可以安撫吃不到甜食的內心。

嗯好吧,那我們就做個沒有沙拉醬的水果沙拉替代垂涎已久的甜品吧

不吃焦慮、吃更多才讓你快樂?快測測你是不是食物上癮丨健康測試

參考來源 / 揚子晚報 江蘇科技報 健康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