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茅侃侃離去,想去吃人血饅頭的王利芬老師“人設”崩壞。

創業者有兩重悲涼。一重是隻有死亡對於自己而言,是所有決策中成功率最高的一個;另一重是隻有自己的死亡對於其他人而言,是距離文章獲得10萬+傳播成功最短的路徑。

其實,每天有人生生死死。

只不過我們更注意創業者,一旦有人離開,內心就會激盪。

創業的確是和平時代之下的戰爭。

創業能讓你感覺世態炎涼,感覺冰火兩重天,感覺上帝擲骰子命運玄奇。

到了後來,哪怕是量子物理博士出身的創業者,幹久了,都談論起風水了。因為你遲早會發現,創業聖經都沒什麼卵用。唯一管用的法則,叫命。

我自己在創業,朋友圈裡也有許多人在創業。

歸納一下創業的兄弟們在社交媒體裡的言行,基本可以從蛛絲馬跡看到他創業的狀態。時間拉長一點,草灰蛇行,也能看出他的創業歷程。

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首先,你要寫一封有情懷拉風到極點的辭職信。

一般這個信都比較好寫,一來你對原有的舊秩序都忍耐到極限了,經常在幻想中抽老闆幾個嘴巴。你需要去戰鬥,去打破舊秩序,而在離開時,你的情緒是最沸騰的。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爽一爽,寫上一封“告別過去,擁抱不確定”的信。無論是寫“跟隨內心的聲音”,還是寫“嘗試人生的可能”,無論是髮長微博,還是髮長微信,相信無數點贊都會噴薄而出。創業者,這是高潮來臨前的前戲,盡情享受吧。

然後呢,可以秀秀新辦公室。

無論是高大上,還是陋室車庫都無所謂,這就像霧霾中的北京人,看到朋友圈裡藍藍的麗江天空,都可以拉仇恨。而且,請相信,“萬一成功了”,會讓別人看著心裡酸酸的。

再下來,可以秀加班了。

半夜裡秀一下快餐,秀一下行軍床,秀一下正在加班的小弟。請相信,你又會收穫到一大堆的點贊,你也為自己而感動,情不自禁地寫上一句:“有一天,你會為現在的你而感動。”

嗯,再輔以末班地鐵的照片、孤寂街燈的照片,一定會把你自己感動得眼淚鼻涕一起流。

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然後應該出現什麼了,對,美圖加美言。

美的圖,溫暖大家的心。一條通往遠方的路,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地平線,朝陽、奔馬、飛鷹。內心有什麼,就會看到什麼。這個時候,你已經進入欲仙欲死的狀態了。

什麼是美言呢,無非是“不忘初心,打馬狂奔”、“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這時更多處於雞湯狀態。放心,我們這個時代有大多的創業雞湯大師給你素材。各種妙語,舌吐蓮花,讓你爽到豪巔。

雞湯過後,便是雞血。

這個時候呢,創業的你,已經開始感受硬幣的另一面了。客戶的壓力、競爭對手的壓力、員工的壓力,已經開始。這個時候,你的社交媒體上的關鍵詞是“最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更拼命”、“自驅型組織”、“自我燃燒,燃燒他人”,核心是讓團隊“又要馬兒跑,不要馬兒不吃草”。

一手雞湯,一手雞血,讓大家狂奔。當然,對合夥人,這個時候,一般是相看兩不厭,沒事就來一句,感謝有你。

再下來,你應該出現在各種創業大會上。

路演、BP,與大家抱團取暖。

《在路上》,嗯,這首神曲,總讓你站在窗前,點上一隻煙,遠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你的社交媒體還應該發什麼呢?對,討論“風口”,討論“飛豬”。關鍵詞是跨界、顛覆、打劫……

隨時告訴你的員工和可能的投資人,你能行。同時呢,這個時候可以對外顯示你創業的領域了,可以暴露你的商業機密了。你要做的是轉發關於這個行業的深度研究,然後發表的意見。雖然不少是百度搜來後消化升級的。

好吧,到了這個時候,對於大多數人,忽然微信就少了。因為這時,往往陷入各種救火中去了,明天的工資在哪裡?想象與現實為什麼那麼不同?然後就是微信少了,很少了。因為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沉默。

沉默。

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這個時候是一個臨界點,可能是消失很久、很久、很久,然後披上另外一件外衣、掛著另外一個Title、講述另外一個故事,當然還要和另外一幫人,把上面的過程再走一遍。

也可能是有一天覆出,告訴大家,週一見,有驚喜。然後拿出一個半成品,在朋友圈裡內測,半生不熟。

不過已經很了不起了,大部分創業,還走不到那一步。

再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

這是大部分創業者,在社交媒體裡的經歷。

寫了這麼多,其實還想告訴大家另一面。

創業的確是九死一生。

創業偉大,但其實也很平常。我們不用去打壓創業者,但也沒有必要因為是創業者而傲嬌。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職業者有職業者的貢獻,也有獲得足夠經濟收入的機會。

創業者不要被自己感動得天天哭。

在全民看著成功者流口水的今天,也應該冷靜地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人關心那些失敗者的過程。好多人創業失敗,不是因為商業模式,不是因為趨勢,還沒到拼那些東西的時候,而是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才能與資源。

最後講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戰的反思,我從那裡讀懂了人們為什麼要創業。

關於一戰為什麼爆發,人們為什麼心甘情願甚至熱切地躍進地獄?

意大利未來派作家瑪裡內蒂寫道:

“只有戰爭才能使智力回春、加速和敏銳,使神經愉快、活潑,使我們從每日揹負的重壓下解放,使生命添加滋味,使白痴具有才能。”

斯蒂芬·茨威格反思一戰則認為:

“那次戰爭只能用‘力量過剩’來解釋,也就是說,是在戰前40年的和平時期積聚起來的內在力所造成的悲劇性後果,那種內在力是勢必要發洩出來的。”

“人民中平時不受尊敬的人得到了重視。一個郵局的小職員平時就是從早到晚分揀信件,從不間斷。還有抄寫員、鞋匠,他們突然間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了另一種富有浪漫色彩的機遇:他將來有可能成為英雄。而且婦女們已經在向每一個穿軍裝的人表示慶賀,那些留下來的人已事先懷著崇敬的心情用這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名稱——‘英雄’和他們打招呼。”

“說不定在那種飄飄然的感覺之中還有一種更深、更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那股向人類襲來的驚濤駭浪是那樣猛烈、那樣突然,以致把人這種動物身上暗藏的無意識的原始慾望和本能翻騰到表面上來,那就是弗洛伊德深刻看到的、被他稱之為‘對文化的厭惡’,即要求衝破這個有法律、有條文的正常世界,要求放縱最古老的嗜血本能”。

如何從社交媒體看出創業者是欲仙欲死,還是生不如死

我們可不可以把上邊大師們說的“戰爭”這個詞變成“創業”。

這麼一想,這是讓人感到幸運。

我們折騰、破壞與創造,是用到了創業上,而不是殺人上。

現在有一種現象叫“套現高管”,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許多還在原有公司謀事,但早已忍不住悄悄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項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哥也要去敲鐘!”

不過這倒是好事,獲得金錢之後,只有少量用來改善生活,更多的錢還是投入了創新,或者燒在了創新的路上,而不是燒在了低級趣味上。創業是一個高級趣味,超越了飲食男女。

去了一些千億企業,見證了創始人,一生二,二生三,製造出一個千億企業的,跟隨者都以為他是神。因為,在過去製造“千億”的路上,每次向左走、向右走時,貌似他們都走對了。

所以,以上不是嘲笑,而是自嘲,或者是鼓勵,所有創業的人們,一起繼續SB,殺山中賊,也殺心中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