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要研究中国历史,请到日本去!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愤恨无以言表。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九万余件,整个日本1000多家博物馆竟有近200万件中国文物。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也印证着一段不堪的历史。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中国书圣王羲之的珍品真品的摹拓本,诸如《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全都在日本。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如今的故宫里面,还是留存着许多国宝级文物。

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无意间认识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张伯驹。

1.他饱读诗书,却是母亲口中的败家子

有人说: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一座寂寞的孤峰,这样的人再也不会有了。

张伯驹出生在河南的名门望族张家,7岁那年,他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移居北京。

而这一去,他的人生就发生了巨变。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张镇芳是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盐业银行,也是当时中国四大银行之一。

因为家境优越,所以他9岁就开始作诗,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诗书画戏,无一不通了。

17岁的时候,他被袁世凯看中,开启了军旅生涯。

到了20岁,他一方面已经通读《二十四史》、《古文观止》、《资治通鉴》,一方面也继续着自己的兵戎生活。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乱世军旅中,他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直到28岁,见惯了军阀内斗,发觉政治风云竟如儿戏,张伯驹认为做军人简直是自辱,毅然脱下军装,从此在家读书,写诗作画,看戏唱曲。

家庭出身决定一个人的高度,这在张伯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925年开始他就继承了父亲衣钵,任职盐业银行总稽核,成了一个银行家。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因为盐业银行的政治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玩都抵押在这里,张伯驹在此上班,挣钱的方法没有学到,但对古玩字画深有研究。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专注收藏。

他女儿曾回忆:「我父亲看准的古董从不还价,只说你什么时候来取钱就可以了。」

他的母亲当时很不理解,责备他说:「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就知道花钱买字画!」

他,只想成为一个文士。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相比之下,他的生活清淡寡味许多,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虽喜好交友,却从不滥交,身边名媛众多,却洁身自好,没有任何浮薄的味道。

难怪后世有人评价他说: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2.才子佳人,历经沧桑,不离不弃

在张伯驹的一生中有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潘素。

潘素原为苏州望族之后,祖上是清朝名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元老的潘世恩。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幼年时,生母为潘素聘名师,音律、绘画、无一不通。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便将她送到青楼。

从此,潘素流落风尘,游走在世俗凡事之中。

她因弹得一手好琵琶,出落秀气,谈吐不俗,很快就红透了上海滩,一时间博得了「潘妃」的美誉。

才子佳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那一年,潘素20岁,张伯驹37岁。

张伯驹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去上海查账,为了应酬,风月场所成了必经之地。

她第一眼看到潘素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她吸引,当场挥笔写了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后来潘素被一国民党将领相中,将她软禁。张伯驹连夜托人买通守卫,将潘素抢回家中。

从此,两人一生沉浮,形影相随。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婚后的潘素精心研究张伯驹家中的名师字画,张伯驹也带她游历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

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世间无数悲欢荣辱,如暴风骤雨向张伯驹袭来,潘素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一步也没有离去。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幸福的婚姻,是相互扶持,彼此成全。

散尽家财,只为守护国之珍宝

张伯驹的一生只爱一人一物:一个是潘素,一个是收藏。

原本收藏只是他的爱好,可是当听说大批的国宝流失海外的时候,他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定:要用一生去挽救这些丢失的灵魂。

他知道这是要穷尽一生去完成的使命,也是一条不归路。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陆机《平复帖》

他从溥儒手中4万大洋收回《平复帖》,使得这件重量级国宝没有流失英国。

要知道《平复帖》可是晋文人陆机的真迹,有1700年历史,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手迹,素有“中华第一帖”之誉。

它一旦流失,必成千古之恨。

后来,日本人找到他愿以20万求购,如果真是这样,他翻手就可以白得16万。

但张伯驹断然拒绝,说:「黄金易得,绝品难求。」

这是一个文人的信仰,也是一个中国人不可逾越的底线。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后来他又陆续收购了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十多卷珍品。并且变卖了北京和天津好几处的房产。

可能正是他的一腔热血,妨碍了许多不法之人的利益。

1941年6月6日,他出门办事,被几名壮汉持枪绑架,下落不明。

得知消息的潘素四处打听,终于绑匪提出了200万的赎金要求。可是哪有那么多钱呢,潘素想到了变卖古董字画。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后来潘素再见到张伯驹的时候,虽然他已经憔悴不堪,可是依旧义正言辞地说:「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潘素哪能让他死呢,她经过多方斡旋,终于答应以20根金条作为赎金。

张伯驹得救了,看到完好无损的张伯驹,潘素哭了,张伯驹也眼眶湿润她说:我死了没什么,它们才是我的命!

这是一种信念,从来不曾改变。

1946年,他变卖了北京弓弦胡同的宅子,以240两黄金买下了《游春图》,后世有人曾估量过宅子的价钱:光拆迁,就得一个多亿。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张伯驹穷尽家产,保存了中国一批名画字帖,经张伯驹之手收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仅在册收录的就有118件之多。

他的前半生,为寻一件国宝不惜倾家荡产,可他从未后悔,可谁能想到,他后半生却将毕生收藏分文不取地捐献给了国家。

1956年,他决定将平生所藏,尽数捐献国家。

张伯驹一个人的捐献,撑起了故宫的半壁江山。

他说:这些文物,首先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花多少代价留下来,都值得!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3.他才应该是国家精神应有的模样

然而,一年之后,他却被扣上了八顶帽子。这帽子,一扣就是22年。

后来,从北京到吉林,辗转几年又回到北京。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曾经自己后海的豪华宅院如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只能蜗居在不到10平米的房间内。

平反后,房子才全部退还给他们。

他女儿曾问他:「父亲,你从来没有后悔过吗?」

他跟女儿说:「后悔什么?我一辈子收藏书画,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别人看走眼给我扣几顶帽子,算什么呢?」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一生为国守护国之精粹,富了国家,却穷了自己。

一生跌宕起伏,散尽家财,依旧以德报怨,堪称国士。

相比于半个故宫的珍品,他的生命气息与光泽,才是永恒之物。

他的外孙后来自述说:我的外公一生中见过许许多多昂贵之物,但他这一生,比他捐献的宝物更生动。

娶小17岁妻子,用数十亿收藏,捐了半个故宫,他是真正的国家精神

1982年春天,张伯驹感冒住院,因为感染肺炎去世。

经济学家千家驹在追悼会上说:哪有那么多永垂不朽,在我看来,真正不朽者,只有张伯驹一个!

主持人窦文涛说:张伯驹没有死,你永远灭不了他!就算咱们都死光了,千秋万世,也有张伯驹的名字!

张伯驹去世后36年的今天,「国家精神」再一次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有人曾问:一个戏子身上有什么国家精神?凭什么拿得起国家精神奖?

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国之魂者,立国之本。

在我看来,张伯驹就是国家精神应有的模样。

用你的语言,说说国家精神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