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王如玖

不是所有被碎片、被遮蔽的过去的艺术,都值得今日还原,事实上这也是做不到的。但当同类重要的历史文献著录率高于原作的存世率,那么其一旦被我们“唤醒”,这就成为对于珍贵艺术资源的重要学术担当和社会奉献。比如,王如玖和他的前半生。在当今近现代美术史的著作中,他的名字凤毛麟角,但是翻开民国时期杂志、报刊会发现,现在所看到的“王如玖”,仅仅是真实王如玖的冰山一角。

王如玖 《肖像》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 2021

王如玖 肖像

1916年 布面油画 99×63.5 cm

RMB 800,000-1,200,000

接触王如玖这个名字,始于一件法国私人收藏多年的肖像作品,作品基本沿袭了西方肖像画的创作方式,在黑色的大背景下,呈现一位男性人物的正面像,画中人物西装革履,右手放入口袋,类似一张标准的形象照。画面没有多余的细节,艺术家着重用一层又一层的油彩,描绘了画面人物的面部表情,光从画面左上方进入,使得人物更加立体。画面的左下部有落款“王如玖 Jan 1916”。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李铁夫1918年作品《音乐家》,广州美术学院藏

看到作品的第一种感受,是想到李铁夫创作于1918年的作品《音乐家》,不管在题材、构图等各方面,两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种感受,是在想1916年,中国艺术界的样子。1916年,徐悲鸿还未去日本研究美术,距离他发表著名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还有两年时间;1916年,林风眠刚刚16岁,中学尚未毕业,两年之后才踏上开往法国的旅船。1916年,黄新波、郁风、丁聪、罗工柳等烙印在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史中的艺术家才刚刚出生。反观王如玖的作品,在绘画技法上已经达到非常纯属的境界。联想到创作时间、背景和王如玖的中国艺术家身份,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王如玖创作这件作品有什么的背景?画中人又是谁?等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以此为机缘,继续查询王如玖的资料,他的人生与艺术才徐徐展开。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王如玖雕塑作品《吴稚晖造像》、《徐通海夫人造像》

“王如玖是留法雕刻家,他留法十七年,初学西洋画,后转至雕刻大师专攻雕塑。作品最大特色是冶中西为一炉,于平淡中寓涵奇,淳朴中带讽刺。王如玖的作品以肖像为主,有《吴稚晖造像》、《徐通海夫人造像》等。”这是大多现代美术史著作中对王如玖的描述,根据查询的资料,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1937年《良友》杂志第127期第26页中对王如玖介绍,根据杂志的出版原文,这种介绍还漏掉了一个关键信息,就是王如玖“始习西画,后入雕刻大师Bourdelle之门,专攻塑造”,Bourdelle即为Emile Antoine Bourdelle(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是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学生。布德尔一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的学生包括大名鼎鼎的贾科梅蒂和里希埃,早期中国留学生中刘海粟、庞薰琴、潘玉良、岳伦等人也曾受教于他。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北洋画报》刊载的“记王如玖君”,1930年

在1930年《北洋画报》第十卷第490期中,有关于王如玖更为详细的记载。画报刊载了近代著名佛教居士和慈善家施省之的照片,以及王如玖为其创作的手雕石像。石像之下是署名为“妙观”所写的王如玖小传,“妙观”已不可考,但是文字保存了下来:

记王如玖君

妙观

王君如玖,津人,自幼负芨游于法,初习陆军,继而厌弃之。故学美术,入国立巴黎美术研究院,从名师游,造诣甚深,为其辈冠,久居学长之任。于欧战时,又曾参加中国军官观战团,及凯旋大游行典礼。是皆十数年前事也。当日吾国留学生研求美术者至鲜,而成功如君者,则更无之。君善油绘,尤擅雕塑;君携奇技归,隐居平津,不求人知,而知之者亦自不少。其雕塑之术,据识者言,今日国中,自南徂北,可信无出其右者,亦足珍矣!二年以来,君卜居藩垣,闭户工作,不问世事,所成就之像,以十数计,北画迭有刊载。本期之施君石像,则由为君之得意作品,因而为之介绍焉。

确实如文章中提及的“所成就之像,以十数计,北画迭有刊载”,根据可以查到的资料,《北洋画刊》以及《北画副刊》还分别在1927年、1930年、1931年对王如玖的作品进行了多次刊载。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1936年

《世界画报》中王如玖创作的“孙中山铜像”展讯

同一版面还有张大千及作品报道

此外,对于王如玖的记载最为集中的是1918年和1936年。1918年的资料主要是政府公文。1918年,外交总长王阴泰,签署外交部第三十九号令,派署王如玖为德意志使馆随员。同一年,还有一份呈给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的公文“留法工程管理员陆军矿工学校毕业生王如玖,以上一员拟请补发陆军工兵上尉。”1936年,王如玖为孙中山总理创作了铜像,并在南京举办展览,“名雕刻家王如玖,最近完成总理铜像,于本日由沪携像来京,假公余联欢社公开展览,京市各界前往参观者,备极踊跃”。《世界画报》、《礼拜六》、《汗血周刊》等杂志都做了相关报道。南京市长马超峻、中央委员诸民宜均出席了开幕式。紧接着,1937年第二届中国全国美展在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开展,王如玖有两件作品参展,另外参展的艺术家还有刘开渠、张充仁、滕白也、张澄江等。此后,只看到1947年《海天》报刊,在吴稚晖的介绍文章中,提及了王如玖,其后,他像流星一般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吴承禧写于1923年的《留学法兰西》手稿

王如玖的出生年份?

吴承禧在《留学法兰西》一文中,曾提及到他和王如玖的一些往事。他们都参加了清政府举办的姚村幼年武备学堂,学堂是于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在定兴姚村镇成立的,归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督办冯国璋监管。1904年8月学堂在保定招考了100名15岁以上18岁以下的学生,王如玖是第一期学生,据此推断,他的出生年份在1887-1889年之间。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王如玖(前排左一)与吴承禧(后排右一)

陆军留学时期野外露营时的合影

王如玖的留学时间?

针对王如玖的留学时间,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近现代美术留学生与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中,记载王如玖“1911-1927年留学法国。开始学习陆军,后来进入巴黎美院,学习绘画和雕塑”,而在《中外美术交流史》中,记载王如玖的留学时间是“1920-1929年”。对于准确的出国与回国时间,没确切的记录。通过《留学法兰西》吴承禧的留学经历,可以推断,王如玖准确的留学时间应该在1907年,与他们一起旅法学习军事的同期学员还有孙泽芳、谢宗周等一共15人。另外,1937年《良友》杂志刊载的“王君如玖,留法十七年”,可推断,王如玖回国时间应为1924年。以上,他的留学时间基本可断定为:1907-1924年,其中1907-1910他在巴黎拿破仑创建的“陆军预备学校”学习。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雕塑创作中的王如玖(右一)

从可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王如玖的前半生轨迹:1887-1889年间出生于天津,十五岁左右进入姚村武备学堂,1907年留学法国学习陆军,其后进入国立巴黎美术研究院以及布德尔工作室学习雕塑和绘画,1924年回国,主要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公共活动。到1936年开办孙中山铜像展览,获得极大的声望。从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资料显示,王如玖有在美术学校任教的经历,这不同于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早期留学艺术家为代表的艺术学习和发扬轨迹,一个如此有声望的艺术家,甘于隐居平津,不求人知,背后有什么原因?他的后半生又有怎样的经历?都需要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机缘、更多的时间来解答。

谜一样的王如玖和令人着迷的一张像

藏于英国国家画廊的伦勃朗人物肖像作品

回归到王如玖1916年创作的肖像,作品带有很强的“传记”性质,遗憾的是不能确定画中人物的身份。鉴于王如玖的经历和中央政府官员的关系,作品描绘的是否为同盟会或革命党中的一员呢?这都不得而知,艺术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取材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去除假设,回归到画面,我们依然可以人物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与笃定,感受到一种不惧未来的力量。

诚如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学者曹庆晖所说:“有些人是埋没了,有些人是遗忘了,有些人是遮蔽了,重启历史记忆也是有选择的,让历史都记住也不可能,很多遗忘的就该遗忘,这是历史本有的新陈代谢法则,只有挖掘那些埋没和去除遮蔽的才有意义。”时间磨平了王如玖,将他隐匿在浩瀚星空里,时间也磨平了画中的人物,我们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时间同样赋予我们记忆与感知的能力,一个人的转变,时代的浩荡,都被描绘在这样小小的画面,浓缩在画中人物的眼神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