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不知大家曾经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第一次走进某拍卖预展现场

马上被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画作所吸引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却又晕头转向不知从何看起

各种懵逼根本分不出好坏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然后逐渐失去兴趣

承认自己与高雅艺术搭不上边

从此对各种拍卖敬而远之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艺术”一词给人的感觉是高逼格难以亲近,大家往往会怀有“艺术品都是表达普通人类所不能理解的高雅含义”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估一件绘画作品,往往又会因为看不懂作品而选择永远放弃。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其实

在欣赏一件绘画作品的价值的时候

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

今天

就拿北京匡时2018春拍

“澄道——近现代书画夜场”

溥儒《观画图》

来举例说明: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LOT 814

溥儒 观画图

纸本手卷 1936年作

出版:

1.《李可染的世界》,第120页,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2.《南张北溥—台北历史博物馆藏张大千、溥心畬书画作品集》,第170-171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南张北溥—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溥心畬书画精品》,第4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展览:

1.“南张北溥—台北历史博物馆藏张大千、溥心畬书画作品集展”,辽宁省博物馆,2009年7月4日-8月3日。

2.“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畬书画展”,湖北省博物馆,2009年8月12日-9月11日。

引首:32×99 cm 12 5/8×39 in 约2.9平尺

本幅:32×83 cm 12 5/8×32 5/8 in 约2.4平尺

题跋:32×132 cm 12 5/8×52 in 约3.8平尺

RMB: 3,500,000-4,500,000

了解作者

首先,在对一件绘画作品进行判断的时候,作者是其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因为画家本身的艺术创造能力表现在其作品的方方面面。通常来说,成名日久的绘画大师在造型能力、笔墨技法、构图及意境上边都较其他人高出许多。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溥儒

被誉为“南张北溥”、与张大千齐名的国画大师,溥儒的艺术成就是毋须置疑的。溥儒天资聪颖,诗词书画兼善,因出身晚清恭王府这样的核心权贵家庭,家中收藏颇丰,为他摹古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溥儒的许多摹古的作品,都在意境上超出许多同时期画家。他的作品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炙手可热。

了解作品内容

其次,绘画作品的内容,也是在观赏一件作品时必不可少的步骤。中国画的内容题材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山水、人物、花鸟。

例如这件《观画图》,可以被归类于人物画。作品内容为“观画”:一种文人雅士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观画”早在两宋时期就是各位画家所钟爱的题材,其意义基本可以等同于我们今天的“聚会合影”。直到清代乾隆时期,画家依旧乐此不疲,清郎世宁曾为乾隆绘《弘历观画图》以供乾隆“留念消遣”。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清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局部

溥儒以宋人为师,又是清恭亲王后裔,对文人雅士的这种聚会自然是耳濡目染,所以这幅《观画图》不仅仅是摹古作品,也是他自己日常生活的写照之一。

了解绘画方式

基础的作者与内容充分了解之后,接下来就是进阶步骤:观察绘画的方式技法。纵观中国美术史,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画家通常都是在某绘画方式或是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为后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由此可知绘画方式对于整幅作品核心价值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何在拍卖会上正确的“看画”?

LOT 814 溥儒 《观画图》局部

溥儒通过临摹家中古人画作自学成才,他在绘画上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选手。这幅《观画图》无疑是他临摹古人画法的又一佳作。从落款“临宋画院笔”可知《观画图》的画法是复制了宋代院体画中对人物的刻画方式,又加以文人画色调糅合而成。在“画”与“观画者”之间营造出一种交融反复的感觉,观画者仿佛进入画家所营造的新时空当中。

了解作品的附加价值

除了了解作品本身,了解作品的其余附加价值也是在拍卖会看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步。对于这种流通于市场的绘画作品来说,它的出版信息以及被展览的次数可以侧面告诉观者这件作品的重要程度。

比如溥儒这件《观画图》,从2000年第一次在台北出版到今天,已经被三种不同的画册所收录,并在辽宁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中展览过多次。由此可见这件作品实属溥儒平生精品画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