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中外合作辦學相當於填報中國大學的國際志願,獲得中外兩個大學的學位對申碩、就業都有利。但合作項目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考生和家長可以用這幾個標準考查、甄別。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2018年高考後填報志願的工作到了關鍵時刻。中國高校的介紹一般都千篇一律,還不如商業媒體做的各式各樣的排名系統來得方便、實惠。

不過,有一類的信息在排名中是無法顯示的,還要回到大學官網深挖:中外合作辦學。

1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其實,現在的高考志願填報,已經加入了“國際選項”,或者說大學和專業有了國際延伸。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不低於2000個(雖然每年數字都有調整),在校生規模在50—60萬人。

在大學本科層面,項目類型分為:2+2(兩年國內學習外加兩年國外留學)、3+1(三年國內學習外加一年國外留學)和全部在國內授課(海外師資按比例介入)的4+0形式。

2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中國“雙一流”大學國際辦學的合作方往往是世界一流大學,而其他層級中國大學也可能與國際知名學府合作。

這樣一來,通過本科四年的學習後,獲得兩個大學的學位,有助於下一步申請國內外的碩士學位,國際教育背景對就業也會有幫助。

在學科專業佈局方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工學約佔37%,管理學約佔26%。

3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中國教育國際化的初衷是提升國內教學質量,分流國內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從當前的政策導向看,2+2、3+1的項目不斷減少,4+0已經成為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階段)的主流。

中國政府主推4+0,明顯在提升國內大學的主動性,同時向外方施加壓力,加快引進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師資、教學大綱、教材、教法等),以滿足國家整體的人才戰略。

但對於學生而言,全部在國內進行的國際高等教育,還是無法滿足學生的海外體驗,教學效果也會打折扣。教育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與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顯。

4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國外大學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特別是4+0)中,應該投入三分之一的師資、三分之一的教學時間和三分之一的教案,這3個“三分之一”在實際合作過程中很難實現。

即使實現了,也是強度過大的集中授課,有點像國際版的“填鴨式”教學。

另外,4+0的合作形式更像是國外大學單方面的師資輸出,說得更直白些,就是中方出錢買國外老師,這樣的合作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再有,學費方面的壓力也需要考慮。中外合作辦學國內學習階段,每年的學費動輒5、6萬元人民幣,甚至更高。

5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確定未來的大學和專業走向,如果看重國內大學的國際教育項目,還需要深入瞭解、甄別。

可以在教育部網站上查詢某合作項目的真實性和有效期;

有條件的話,可以與在讀學生及其家長諮詢項目運行情況,看看是否物有所值;

重點考查師資狀況(是不是合作大學的全職教師)、授課時間(是否過度集中授課)、教師輔導過程等細節。

高考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上名校的機會!水也很深,慎入!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