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風景內涵和對風景觀看方式的改變,促使我們面對新的時代風景時需要作出新的判斷和理解。在繪畫不斷被消解的當代藝術語境下,風景繪畫除了重新回到自然,關心自然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挖掘風景背後的人文、批判和哲思。風景繪畫有其自身當代性學術價值。”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油畫作品《情侶》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春雨三江》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侗寨印象》

少時,一心走出山外的迫切已慢慢改變為想重新迴歸山村,山村裡有寧靜的夜晚,月明星稀!有媽媽的飯菜香,母愛陪伴!有青山綠水溪水潺潺,鳥鳴蟲語……還有少時最真誠的夥伴!當然,這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夢想而已,佇立在山水前的矯情需要屈服活著的無奈,城市的擁擠骯髒那也是生存的場所。因此,所有對山水的依戀也只能幻化為紙上的永恆虛無。所謂“意境”,經常被我看作是沒有實現或者無法實現的夢魘。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雨中的教學樓》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倒影》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水庫》

山水和風景,本是中西方藝術家對待自然景色的不同體悟,焦點透視的觀看和散點透視的表達難道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嗎?中國古代賢者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有大美而不言。歸隱山林的嚮往,總是伴隨許多追求和奢望、失意和不滿。所謂“師造化”,應該是將眼中山林轉化為“胸中丘壑”,繼而用筆墨寫出夢中的“田園世界”。縱觀山水畫史,很容易將“文人”、“文化”之類與山水畫聯繫起來解讀,畫面不重要,重要的是畫裡的“文化”。或許,站在西方風景畫家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山水畫,會是另類的觀感。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姑蘇園林賦之一》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姑蘇園林賦之一》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水彩作品《姑蘇園林賦之二》

網絡的急速推動,圖片化的觀看轉變,傳統造型藝術形式正在式微,畫家的體悟也好、表達也好,很多時候只是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畫家的個人體驗已經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大千世界,之所以豐富,與各式體驗緊密相關。所以,在新的時代談論“山水”和“田園詩畫”,應該放下心頭的浪漫情懷,以更輕鬆更現實的態度融入當代的“風景和遠方”中去。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油畫作品《老家》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油畫作品《巖寨鼓樓》

我喜歡山林、我喜歡鄉土,自然與自身的成長記憶相關。從求學的懵懂到初入繪畫之門,曾經夢想去創作宏大的場面,夢想能畫出偉大的作品。從山野到城市,風景體驗的轉換,生活空間的變化,還是會對筆下的創作形成影響。無論境遇和觀看場如何變換,對畫面的追求應該是作為一個畫家的本源。即使風景在遠方,即使“田園”在遠方。只要心中有山水,心就會居住在那遠方的山林。山居、城居,只要心有安放之處,何愁山水在遠方。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油畫作品《平安橋》

鄭洪明:山居夢想與遠方

油畫作品《老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