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當遼足在與貴州隊的比賽第17分鐘就將王嶠換下的時候,我估計90%的球迷對中國足協實施的U23新政都是一片唱衰之聲。的確,遼足此舉著實有走過場之意,而就在遼寧隊因為用滿三個換人名額,門將石笑天第65分鐘被紅牌罰下時,遼寧隊在剩下近30分鐘時間裡只能以10人應戰,估計更多人認為足協的U23新政或許就是一個笑話。

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但是,當我們真正通過數據理性分析一下這項政策時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根據中國足協提供的數據:首輪中超16支隊伍共有18名U23球員首發出場,其中5名球員打滿了全場(天津權健劉奕鳴、廣州富力黃政宇、貴州智誠閔俊麟、河南建業胡靖航、河北華夏幸福高準翼),首發球員平均出場時間64分鐘,另有4人替補出場。這些數據說明什麼?說明首發U23球員的平均出場時間佔到整場比賽時間的三分之二,給予這些球員的時間其實並不少;說明有的球隊首發上場的U23球員不止一個,比如河南建業。2016中國足協超級、甲級聯賽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是,彼時只有山東魯能、河南建業、杭州綠城(已降級)、長春亞泰四家中超俱樂部具有四級梯隊,由此說明了青訓體系建設的嚴峻性。反過來,河南建業正是憑藉強大的青少年人才培養實力,才敢於派出兩名U23球員首發登場。

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而且,這些U23球員也並不是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面”,他們其中有不少表現不俗,如北京國安的唐詩,重慶力帆的南松等,假以時日,未來可期。因此,即便派上U23球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球隊的整體發揮,如上海上港換下U23球員張華晨後,的確整體提速,不僅挽回敗局,而且大勝對手,但是這種影響並不普遍,且力度較小。

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對於年輕球員,球隊往往很難委以重任,因此他們出任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位置是大概率事件。不過看看首輪中超,從18人報名名單來看,前鋒有8人,中前衛和後腰有8人,中後衛有3人(劉奕鳴、黃政宇、高準翼),其中首發出場的有11人,在關鍵位置上能夠使用這些年輕球員一則因為球隊有意培養他們,二則因為他們確實擁有了相當的實力。

因此,總體來看,U23新政在首輪中超的實施情況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這不禁令人慨嘆,為什麼這一政策不盡早實施?實際上,中國足協早在數年前就考慮過類似政策,當時想實施的是U21政策,但是彼時中國足球尚屬於低谷期,大環境不好,人才斷檔嚴重,U21球員與一線球員差距過大,一旦實施,恐怕造成俱樂部與足協的對立,並不利於政策的有效實施。於是,此次實施的政策把年齡調到了U23,如此一來,實力差距變小,更能保證實施效果。而且,隨著實施效果的日益凸顯,U23調整到U21只是時間問題。

切莫一味看衰U23新政

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副局長李立鵬說過這樣一句話:U23新政就如同一個藥引子,是藥三分毒,我們要用最低的副作用調理好中超乃至整個中國足球的機理。

我非常贊同李立鵬的這句話,新政不一定盡善盡美,肯定會帶來陣痛和副作用,但是如果誰都不做出一點犧牲、不犧牲一點局部利益,如果俱樂部和中國足協在這一點上都無法統一,那麼所謂搭建俱樂部青訓體系,搭建整個中國足球青訓體系就是空中樓閣,中國足球取得長足進步將註定是南柯一夢!

(圖片來自全體育傳媒、南方都市報、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