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隻盞121張圖

歡迎關注【武夷巖茶課堂】凡你想知,務必告知,我若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史料,為卿解之。


家族傳承,文物等級

尺寸與高清圖,日藏頂級老盞最全資料

盡在本篇,圖多注意流量

1、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建窯曜變盞

傳承:德川將軍家(柳營御物)-春日局(德川家光乳母)-澱藩主稻葉家-小野家-巖崎家(三菱集團)-靜嘉堂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德川家光(1604-1651),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次子。

口徑:12.2CM 高度:7.2CM

底徑:3.8CM 重量:276g

等級:國寶

世間最為聞名的宋代建盞,就是這隻又名“稻葉天目”的曜變盞。

稻葉天目原為江戶幕府掌權者德川將軍家藏茶器名品。

20世紀初,三菱集團第四代掌門人巖崎小彌太獲得此盞,認為它是天下至寶,自己不配使用。後來巖崎家於東京設立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稻葉天目遂成鎮館之寶。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該盞並非常設展品,遊客需要等特展方能看到,也不許個人拍照。好在日本NHK電視臺曾經拍攝過曜變紀錄片,留下生動影像▼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圖錄中的稻葉天目與布袋、木盒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稻葉天目器型為標準束口,口沿略幹,但程度很輕,底有釉淚,修足利落工整。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曜變斑與外虛內實的油滴斑相反,是外實內虛,斑紋中心無色,稱為「斑核」,邊緣圍繞彩色光暈。

稻葉天目內盞壁的斑核明確分為隨機的若干組,一組中有不同大小、不同光彩的斑核,層次感極強。斑核周圍的光暈含藍、藍綠、紫、黃等多種色彩,且隨環境光的變化而變幻出不同色調。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稻葉天目是存世三件完整宋代曜變中,結構最為清晰,色彩最為豐富的一隻,日本稱其為「碗中宇宙」。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2、大阪藤田美術館藏建窯曜變盞

傳承:德川家康-德川賴房(水戶德川)-藤田家-藤田美術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德川家康(1543-1616),為日本於1598年至1616年的實際元首,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戰國三傑”。德川家康創建了幕藩體制,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其後統治日本達264年,史稱江戶時代。

口徑:12.3CM 高度6.8CM

底徑:3.6CM

等級:國寶

藤田美術館位於日本大阪,是日本擁有最多文化遺產的私人博物館,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博機構之一。該館創立於1954年,主要展藏日本企業家藤田傳三郎男爵及其兩個兒子,共三人的藏品。藤田傳三郎收集古董時不惜重金,被稱為關西第一。

藤田美術館藏曜變盞原為水戶德川家傳,器型同稻葉天目一樣,是標準12口徑束口盞。口沿扣銀邊,有一小處脫釉。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從胎表看胎質較粗,但淘洗、陳腐時間較長。

藤田曜變內盞壁的斑紋與稻葉天目有顯著區別,這在建盞中很正常,凡是真正使用建窯工藝燒製的盞,同一釉色的不同個體,經常都會有不同的色彩、形態、分佈特徵。油滴、兔毫已經如此,曜變對氣氛的要求極其苛刻,就更是如此。

▼藤田美術館圖錄中的曜變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藤田曜變在色彩上更偏向於藍綠、藍紫、藍等色調,全盞則遍佈星點晶體,光線所及,令人目眩,冷色調光暈隨光線變幻的同時,有如夜空中的流星雨;斑核更為平整,分組不如稻葉天目明顯,但是亦有分組趨勢。

藤田曜變琉璃色的閃爍幻彩吸引頗多擁躉,在三隻曜變中人氣不輸稻葉天目。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靜嘉堂和藤田兩家美術館都將曜變作為自家圖錄的封面,曜變地位可見一斑。

除已經傳至其他私人博物館的幾隻國寶以外,德川家設立的德川美術館至今依然保有數量可觀的宋代建盞。雜誌需要拍攝多隻宋盞壯觀場面時,基本都是和該館借景。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979年,德川美術館與根津美術館一起合作出版了一本圖錄《天目》。收錄包括建盞在內的近百隻唐物茶盞。其中有很多是傳承有序的名品。該書封面就是藤田美術館收藏的曜變盞。

《天目》封面,1979,德川/根津美術館

[ 建窯曜變盞,國寶,藤田美術館,12.3×6.8×3.6CM ]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3、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盞

口徑:12.1CM 高度:6.6CM

底徑:3.8CM

等級:國寶

傳承:據傳該盞為明萬曆年間傳至日本,原歸龍光院創建者江月宗玩(1574 - 1643)所有,1606年開始為鎮院之寶,後一直作為佛器供奉,未曾易主。

在三件國寶曜變中,龍光院曜變看似最為低調,被認為有“幽玄之美”,然而在圖片中,難以展現它的光暈之耀眼多變。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中科院材料學家陳顯求教授曾在陽光下親眼感受到它驚豔的幻彩。

可惜作為佛器,它極少展出,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時也無法借出攝像。

4、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口徑:12.2CM 高度:7.5CM

底徑:4.2CM

等級:國寶

傳承:豐臣秀次-西本願寺-京都六角三井家-若狹酒井家-安宅英一-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該盞曾經的主人豐臣秀次,本名三好信吉,是

豐臣秀吉的養子/外甥,曾繼承秀吉的關白(可理解為攝政王)之位。

而目前的藏所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則是接收了安宅英一(日本十大商社之一“安宅產業株式會社”的第二代領袖)千餘件藏品的知名博物館。在東亞陶瓷收藏上,該館頗具國際聲譽。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國寶油滴盞器形為標準束口,周正無形變。胎體選料粗礪,器壁厚實,口沿扣金邊。

該盞燒成釉色呈濃重黑灰色。釉汁濃厚,有明顯垂墜感。黑釉色澤深沉悠遠,油滴斑點遍佈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斑紋圓潤無暇,均呈現金屬鏡面感,光照下可現金銀二色輝光。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日本政府認定的國寶建盞有四隻,三隻都是曜變盞,只有這一隻是油滴盞。該盞無論從傳承、造型、釉質還是油滴斑表現來看,都堪稱名品中的名品。

5、美秀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口徑:12.4CM

高度:7.1CM 底徑:3.9CM

等級:重要文化遺產

傳承:松平肥前守(前田利常)- 加賀藩主前田家-大佛次郎(日本作家)-MIHO MUSEUM(滋賀縣甲賀市美秀博物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建築由貝聿銘設計,於1997年11月開館,當時獲美國《時代週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美秀美術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該館所藏彩油滴盞為標準束口盞,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鐵褐色胎。油滴斑紋圓潤且帶有紫色、紫紅色光彩。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小山富士夫認為其可稱為亞曜變。但從斑紋的虛實、結構、光暈等關鍵特徵來看,該盞釉色表現與曜變有較大區別,應屬於油滴。

即使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曜變盞,這件盞也是極具特色,極有研究價值的文物。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前田利常(1594-1658),加賀藩第三代藩主。初代藩主前田利家的四子,正室是德川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次女德川珠姬。

6、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口徑:19.7CM 高度:8.1CM

底徑:5.3CM 重量:741g

等級:重要文化遺產

傳承:…藤田家(大阪)-巖崎家-靜嘉堂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靜嘉堂除稻葉天目之外,還藏有一隻頗受矚目的油滴盞,就是這隻大撇口油滴盞。該盞是日本館藏名盞中,極為特殊的一隻建盞。

其他日藏名盞(國寶、重要文化遺產級別),器形清一色12口徑標準束口盞,只有這只是撇口,而且是口徑19.7cm的大型撇口盞,重量超過一斤。

此外,該盞底部刻有清晰的「新」字,是幾大日藏名盞中唯一帶底款的(四隻國寶建盞都無款)。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圖片資料提供:陸金喜]

其器形作為大撇口,無變形,且舒展優雅,僅一點細微修補,幹口極窄,流釉恰到好處;油滴斑呈純淨的銀色,且直徑大,有立體感、層次感,保持卵狀。

綜合來看,該盞重要性、藝術成就完全不亞於國寶油滴,事實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兩隻油滴也是國寶油滴和靜嘉堂這隻撇口油滴。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7、九州國立博物館藏建窯油滴盞

口徑:12.6cm 高度:7.0cm

底徑:4.0cm

等級:重要文化遺產

傳承:古田織部…松平不昧…日本文化廳-九州國立博物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這隻油滴盞來頭也不小,

古田織部(1544-1615)是日本茶聖千利休的弟子,也千利休之後的日本第一茶人。該盞盒中有墨書「ゆてき」以及「天目」字樣,據說就是千利休或古田織部的筆跡。

此盞後傳入江戶時代後期著名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手中。松平氏曾撰收藏品目錄《雲州名物帳》。書中將日本的茶器分為「大名物」、「名物」、「中興名物」三等。三隻曜變,大阪油滴和這隻油滴都被他歸為大名物。

該盞被日本文化廳收為國有後,移藏於九州國立博物館▼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傳承之外,九州油滴本身的釉色表現也非常典型。典型的不僅在於它清晰圓潤、分佈均衡的銀油滴斑紋,標準的束口器形,同時在於它帶有明顯的燒製時留下的痕跡——粘底和砂眼。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建盞高溫厚釉高鐵胎的燒製方式,導致釉水容易流動粘底。新盞若粘底就不會出廠,但老盞中油滴實在太少有,九州這隻油滴,只有底部粘連,其他部分未粘連,切開粘釉部分,其他部分依然是完整的,依然成為傳承有序的名品。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九州這隻盞可以證明,有粘底和砂眼等瑕疵,並不影響一隻建盞成為舉世聞名的頂級作品。

一隻建盞的珍貴程度,最關鍵的還是其釉色表現能有多大的上限。如果釉色一般,再完整也躋身不了頂級行列。釉色如果出眾,沒有嚴重影響完整性,仍然是珍品、精品。正如老盞藏家中流傳的「寧玩殘精,不玩普全」。

建盞因工藝緣故,產生精品太難,宋代龍窯燒油滴,更是難上加難,能有如此品質的油滴斑,那點粘底已經不足道矣。

三隻曜變同理,仔細觀察也有小瑕(不過是流傳過程中導致),但與它們驚為天人的釉色相比,完全是瑕不掩瑜。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8、根津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 建窯油滴盞,重要美術品,根津美術館,11.8×6.7×3.9CM ]

傳承:加賀前田家(介紹見上)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根津美術館最為出名的一隻建盞,鎌倉時代傳入日本,內盒表面有小堀遠州(安土桃山~江戶時代前期的大名、茶人、建築家,是繼千利休和古田織部之後的江戶時代初期代表茶人之一)以金粉所書「曜變」字跡。

其實這件盞的釉色顯然是「值五千匹絹」的油滴。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雖然不是「值萬匹絹」的曜變,但此盞斑點圓潤清晰,由深到淺頗具層次感,且帶有淡淡類螺鈿彩光。

多數日藏建盞都會釦金屬邊,這隻沒釦,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口沿的狀況——有細小的油滴分佈,幾乎無干口,且施釉肥厚。

龍窯內的氣氛、溫度要恰到好處,方有如此釉色表現。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束口器形端正,露胎處看似粗獷,修足卻很用心,整體頗具優雅質樸之美。是建窯油滴盞中頗具代表性、藝術性的作品。被日本文化廳定為重要美術品。

9、京都國立博物館藏建窯兔毫盞

[ 京都國立博物館,12.6×6.9×3.7cm ]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原為近代日本畫先驅,京都畫家竹內棲鳳(1864~1942)所藏,後傳於其子竹內逸(1891 ~ 1980),最後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

毫鋒長而銳利,淺褐色到銀色兼有,排列疏落有致。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0、根津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 根津美術館,13.0×7.0×4.1cm ]

傳承:西本願寺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西本願寺(淨土宗大派,豐臣秀吉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1、梅澤紀念館藏建窯油滴盞

[梅澤紀念館,13.2×6.8×3.9cm ]

傳承:小堀遠州---益田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小堀遠州(1579-1647)是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前期的大名、茶人。備中松山藩2代藩主、後近江小室藩初代藩主。

12、岡山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

[岡山美術館,12.2×6.2×4.4cm ]

傳承:小堀遠州---益田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3、德川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星建盞)

[ 建窯油滴盞(星建盞),德川美術館,12.1×7.3×3.8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斑紋圓且更大,呈褐色。「油滴」和「星」都是日本對鷓鴣斑的主觀描述,日方還把兔毫盞稱為「禾目(稻穗)」。

「星」的說法或來源於《君臺觀左右帳記》中的記載,而油滴的說法更為主流。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4、德川美術館藏建窯油滴盞(星建盞)

[ 建窯油滴盞(星建盞),德川美術館,12.1×6.8×4.0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把油滴盞叫做星建盞,是德川家傳的說法。這隻的油滴小而密,別樣美感。釦邊是扁平的釦法,在日藏盞中不多見。▼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5.[ 建窯油滴盞,梅澤紀念館,12.4×7.0×3.7cm ]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6.[ 建窯柿紅釉盞,德川美術館,13.3×6.8×4.2cm ]

傳承:油屋淨祐(德川家康)- 德川義直(尾張德川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德川義直(1600-1650),是德川家康的九男,德川御三家之一的尾張德川家家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7.[ 建窯茶葉末釉盞,京都國立博物館,13.1×6.9×4.9cm ]

傳承:曲直瀨道三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日本醫聖曲直瀨道三(1507 ~1594)愛藏,稱為蓼冷汁天目,曾於茶會上招待日本茶聖千利休、津田宗及等友人。

※曲直瀨道三(1507-1594),日本戰國時代醫師,本姓為源氏(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為日本醫學中興之祖,與田代三喜、永田德本等並稱日本“醫聖”。

18.[ 建窯兔毫盞,京都國立博物館,14.0×7.2×3.6cm ]

盒書:柿天目建盞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19.[ 建窯兔毫盞,德川美術館,12.7×7.3×3.6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多隻無彩圖的德川美術館藏品可從以上雜誌彩頁的合照參考。

20.[ 建窯兔毫盞,德川美術館,12.1×7.0×4.0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內盒書寫:上建盞御天目 は三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21.[ 建窯兔毫盞,德川美術館,12.1×6.7×3.6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內盒書寫:上建盞御天目 は七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22.[ 建窯兔毫盞,德川美術館,12.1×6.7×3.8cm ]

傳承:尾張德川家

內盒書寫:上建盞御天目 は四

史上最全日本收藏宋代建盞圖集,43只盞121張圖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