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歡迎關注【武夷巖茶課堂】凡你想知,務必告知,我若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史料,為卿解之。


硯,作為文房之要物,在社會文風興盛的宋代,獲得極大發展。

兩宋時期,重文取士,寒門子弟皆有機會求取功名,由此導致全國文風興盛,書院林立。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在此背景下,硯臺需求大增,硯文化蓬勃發展。

宋·史堯弼《策問》曰:「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由此可見當時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宋代理學的興盛,為宋硯製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程粹言》雲: 「天者,理也」、「理者,實也,本也」。《朱子語類》雲: 「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為是器之理者,則道也」。

從當時的理學思想看來,「萬物皆有理」,這裡的「理」應理解為相對於「器」「物」而言的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宋代硯器的製作秉承一個「理」字,通過對古硯的詳細解讀,其簡約的外形,簡潔的線條,各種點、線、面的結合之協調,為歷代硯之造極,從細微處去觀察其表象,發現宋人制作態度非常嚴謹。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比如從不同硯器的長、寬、高比例中,可以窺視到相同的規律:

在不同社會階層所使用的硯臺制式、規格中,可以解讀出當時社會等級制度等信息。

宋硯以線造型,以型寫神,似直非直、似圓非圓、似平非平,方圓結合、動靜結合、追求平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這種素處以默、妙機其微的美學思想表現,正是理學思想在實際中的應用。處處承載著豐富的宋人理學思想與智慧,體現出宋代文明之偉大,宋硯之妙就妙於此也。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抄手硯

抄手硯不但是宋硯的主流硯式之一,也是硯臺史上最為經典的硯式。

它繼承唐代簸箕硯、鳳型硯等諸多元素,又承載宋文化之精髓,簡潔大氣又非常實用。

從目前出土的情況分析,抄手歙硯比重最大。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琴式硯

「明窗淨几羅利,餘故薈萃古琴硯古鐘鼎」。

從宋人趙希鵠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琴式硯之鐘愛。

琴式硯發展到宋末,式樣已達數十種,其中北宋相對寫意、南宋逐步寫實。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宋代《歙州硯譜》和《端溪硯譜》都載有「琴樣硯」。

以琴式入硯,題材取於樂器,經過抽象提煉後,略去了大部分琴的構件,只留下琴的整體修長外形。

硯額僅用一優美的弧線代表龍齦,點出琴的主題。簡潔的線條非常準確傳神地勾勒出這一文房用具特有的高貴與典雅。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履樣硯

履,在古代有很多的寓意,與品行有關。

《晉書·溫嶠傳論》記載: 「性履純深,譽流邦族」。

履又與福祿有關,漢·焦贛《易林·需之大畜》記載:「封圻英流,履祿綏厚」。

以履為題材制硯從晉代瓷硯中已經看到,在宋代則非常普遍。

「履」不但是歙硯的主要制式之一,端硯、 洮河等石硯也都有履樣硯,有隻履型、也有雙履型,造型也各異。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馬蹄硯

「春風得意馬蹄疾」,「春風得意」是對學子寒窗苦讀的最好報答。

此硯作有圓形,亦有橢圓形,由上而下內斂,硯內形若馬蹄。

硯堂斜向下與硯池相連,硯面飽滿而有張力。硯外形峻峭,整體敦厚。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硯池如月,硯堂如日,寓意日月同輝。

置此樣硯於几案,激勵學子攀月折桂。

硯作正圓形,硯面大於硯底,硯體自上而下收縮內斂。

硯緣寬闊,硯堂雕琢飽滿,略微凸起,硯崗過渡自然流暢,硯背深凹,與硯堂呈現陰陽平衡之意。

因研墨推磨的需要,硯的石 紋是豎向,與磨墨的方向一致。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鳳字硯

鳳字硯也稱「鳳池硯」或「鳳凰池」。

其硯外形如「鳳」字,硯首略窄、 硯尾較寬,尾部有二足,硯面淌池。

硯首由圓到方、束腰明顯、尾部開張,硯面平坦,硯堂與邊線齊平,與硯池有圓潤飽滿的硯崗過渡分界。

此硯式蓋始於晉代。米芾在《硯史》中寫道:鳳字硯「至本朝變成穹高、腰瘦、刃闊,如鉞斧之狀」。晉唐用鳳池硯,中如瓦凹,故曰「硯瓦」。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此類硯出現在北宋早期,因文人便於攜帶而設計。

通過此硯的實物與解剖圖可以看出,其長寬高比例接近當時的壽棺琴式硯,除外形比一般硯臺小以外沒有特別的不同,而實際上此硯的中間被挖空用來儲藏水,以便旅途隨時使用。

研磨板與水箱間用粘合劑粘合,滴水不漏,研磨板採用很好的硯石,有利於研磨,大多是歙石,也有少部分採用端石。研磨板與硯池各有一個小孔,分別具有透氣與進出水的功能,設計之妙巧奪天工。

文人雅趣|宋代士大夫對文化藝術是何等的自信

廂式行囊硯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