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數據金融亟待形成合力

◆7月19日,青島市政協組織協商督辦重點提案活動,實地調研了嶗山區城市發展展示中心和青島農商銀行,聽取青島市金融辦關於全市大數據金融發展情況以及提案辦理情況的彙報,為全市大數據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 本報記者 白 曉

本報通訊員 張永友 王 淼

尚未有突破性發展

在今年初舉行的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劉宗波提出了《關於加快全市大數據金融發展案》,建議加快完善青島市支持大數據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和融資服務體系,形成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和統一開放格局,打造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劉宗波在提案中提到,青島作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先市,雖在政務、工業、海洋等領域的大數據發展上取得很多成效,但與國內部分先進城市相比,作為經濟發展血脈的金融領域目前尚未實現突破性發展,無法充分滿足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需求。

“去年,我們先後前往亳州、成都、南京、杭州等地學習當地大數據金融發展經驗,經過實地考察和專門論證後,發現當前青島市大數據應用與上述地區存在差距。”劉宗波說,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重視程度不足,雖然出臺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但政策重點放在了政務、工業、海洋等領域,涉及金融領域的政策規劃不多;二是規劃落實力度不夠,雖然提出了建設“部門間的數據資源交換共享機制”等規劃,但未明確各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和措施;三是已開放數據可用性不強,已開放數據存在開放度小、可用性差、應用率低等問題,應用價值最大的“五險一金”等公共數據僅可公開違規次數、繳存次數等模糊字段。

亟待形成合力

提案提交後,得到了青島市金融辦、市電政辦等部門的積極回應,部門負責人多次來到青島市農商行調研,瞭解具體情況,講解相關政策,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青島市金融辦副主任王鋒表示,雖然金融領域沒有列入《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示範應用的具體項目,但市金融辦在金融大數據建設和應用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不可否認,青島市在金融大數據方面存在著起步較晚、數據較為分散等問題。

劉宗波介紹,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已取得原青島國稅局提供的小微企業納稅數據、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提供的職工公積金繳存數據。

目前,青島農商銀行依託已經取得的數據,通過自主採集和外部購買兩種方式,分別推出了“網信貸”和“市民貸”兩款線上信用貸款產品。其中,“網信貸”利用銀行入戶採集信息,市民手機自助貸款,自主解決了農村居民評級和風控數據缺失的難題。“市民貸”以公積金繳存數據為主要依託,同時通過數據購買的方式,取得了騰訊反欺詐信息、涉訴信息、工商信息、學歷信息等支撐數據,建立風控模型,自動生成授信額度。

“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較大不足和侷限。比如‘市民貸’購買的涉訴信息、工商信息、學歷信息等數據只能作為輔助判斷,無法用於授信評判;最有價值的社保信息、房產信息等數據仍然存在共享障礙。”劉宗波說,大數據的採集、共享和應用,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民生工程,僅靠某一部門之力,難以形成強大推力,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共享的強制性,明確數據共享的具體規範。

發揮優勢加快數據開放

針對當前青島市金融領域關於大數據的規劃落實力度不夠、已開放的數據可用性不強等問題,劉宗波建議,加快建立公共數據採集、存儲、脫敏、利用、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實現數據開放,強化金融創新的帶動作用。

王鋒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將發揮財富管理試驗區優勢,加強財富信用大數據服務體系建設調查研究,爭取將該工程融入到全市大數據建設規劃中。鼓勵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開放數據資源,創新推出更便捷的大數據金融產品。

青島市將積極推進省金融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的使用推廣,主動爭取後續工程在青島先行先試,建設集中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覆蓋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放貸機構。

青島市行將探索建立非法集資監測預警系統。學習借鑑重慶、深圳和河北等地的先進做法,探索應用非法集資風險大數據平臺,藉助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構建全市非法集資監測預警系統,面向全市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非金融企業和居民提供相關服務,提升非法集資風險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能力。目前,正在與社會專業機構洽談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