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天藍地綠水清生態宜居

天藍,地綠,水清,氣爽。走進大通,一個個“美麗鏡頭”讓人賞心悅目。這一切得益於大通縣多年來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努力付出。美景背後,是大通縣歷年來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是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更是大通縣以“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為目標的孜孜追求。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全力攻堅 增強人民藍天幸福感

大通縣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紮實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煤改氣”治理工作,加大企業汙染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工業企業大氣汙染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加大對存在廢氣不能達標排放、環保設施故障率高等問題企業採取責令停產治理,交通、城管、交警等執法單位。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通過設立檢查站定點檢查和開展流動檢查,對違章違規車輛採取處罰、責令整改等措施,縣內建築施工工地、拆遷工地和商砼攪拌站均已落實“五個100%”防塵措施,建築施工工地和商砼攪拌站揚塵得到有效控制。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鐵腕治水 讓清水造福流域百姓

大通縣深入推進水汙染綜合治理,進一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水利治理、西寧發力”的治水思路,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認真做好本年度用水總量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等約束性指標的控制。截至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年底以上約束性指標均能控制在“紅線”以內。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全力以赴 摸清汙染源“家底”

大通縣全力推進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組建了領導小組辦公室,並設立了專門辦公場所,抽調7名專職人員到普查辦開展普查指導工作,為該縣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認真制定普查方案。根據省、市汙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制定印發了《大通縣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此次汙染源普查的目的、範圍、部門分工和時間安排。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根據省、市方案要求,縣財政將此次普查經費列入預算,普查經費預算573.11萬元縣政府已研究通過,並根據汙染源普查工作進度分批撥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網絡、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汙染源普查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汙染源普查,為汙染源普查的順利實施創造全面參與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嚴格執法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大通縣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建設優先領域,以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級環保督察為動力,全面落實省、市委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線,狠抓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鎖定環境違法企業和行為,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懲治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打好碧水藍天保衛戰。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按照三級網格化監管及“雙隨機”環境監察監管模式,不斷加強轄區內的重汙染企業和中小企業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各類環境隱患。深入推進春灌、飲用水、高(中)考期間噪聲控制、綠盾行動等各類環保專項行動。不斷加大環境汙染糾紛調處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難點環境問題。按照《關於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的通知》的要求,制定了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方案,明確了整改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用心守護 為百姓留住綠水青山

環境就是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民生。“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如今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在新常態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讓城鄉經濟在發展中,環境也能更加天藍、地綠、水淨。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今年,大通縣狠抓環境治理不懈怠,打好治山、治水、治氣“組合拳”,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努力建設生態西寧,讓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幸福。

全力整改 穩步推進反饋問題整改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大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根據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在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結合市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兩個絕對”具體化開展“轉變作風、解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將環保反饋問題整改工作作為忠實踐行“兩個絕對”的具體化要求,以鮮明的政治態度、嚴明的工作紀律、強力的工作措施,全面推進問題整改。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以“一個不反彈、四個不放過”,即“整改徹底、不反彈,切實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堅定有序推進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中涉及大通的8項問題中,已完成整改3項,正在整改並達到時序要求5項。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來源 | 大通宣傳

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