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简史:疫苗的背后,是一代代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努力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剂疫苗问世至今,疫苗的历史已经长达两百多年。顾名思义,疫苗就是以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通过疫苗接种来使接收方获得免疫力。如今,接种疫苗已经是一项家喻户晓的卫生保健常识。 "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剂疫苗于1796年问世,由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即是对抗天花的牛痘疫苗。詹纳出生于1749年5月,早年曾在伦敦学医,毕业后回到乡村行医。面对当时欧洲天花肆虐的现状,他通过观察,发现感染过牛痘的人鲜少患上天花,而当时的天花人痘接种术存在严重的缺陷。 "

在牛痘的启发下,詹纳进行了多场试验,包括为孩童接种牛痘等,最终证明牛痘能让人对天花免疫。1976年,第一剂针对天花免疫的牛痘疫苗问世,詹纳由此被誉为“疫苗之父”。另外,他还在1978年出版了关于预防接种办法的著作,为后世医学家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道路。 "


在詹纳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下,1879年,史上第一支抗霍乱疫苗问世;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问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了宣传疫苗及预防接种概念,发明该疫苗的法国医学家路易·巴斯德使用两组各25只绵羊来进行了公开的比对实验,注射了炭疽疫苗的绵羊全部存活,未注射炭疽疫苗的绵羊则全部病死。 "

在巴斯德的宣传下,公众很快就接受了预防接种的做法。另外,在顺利研制出炭疽疫苗后,巴斯德再接再厉,研制出人类历史上首支抗狂犬病疫苗,并于1887年成立了巴斯德研究院,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疫苗等领域的研究。然而,巴斯德投身于疫苗研究的原因,是他私人生活里无法弥补的遗憾。 "

巴斯德于1822年出生于法国,1849年5月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美满,先后生育了5个子女,但不幸的是,其中只有2名子女活到了成年,其余3名死于伤寒。在3名子女先后去世的刺激下,巴斯德开始投身于传染病防治的研究,即使是在1868年中风之后,也坚持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最终成为微生物学的一代宗师。 "


1881年,巴斯德着手研究狂犬病,1885年以减毒的方式研制出减毒狂犬病疫苗,而狂犬病疫苗问世的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注意。当时,美国新泽西州有几名男童被感染了狂犬病的犬只咬伤,性命垂危,民众自发集资,协助这几名男童的家人和巴斯德联系,尝试使用狂犬病疫苗。 "

经过巴斯德的精心治疗,其中一名患病男童在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后得以痊愈。1890年,医学家们研制出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1921年卡介苗问世,1952年康小儿麻痹疫苗问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全球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先后成功问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