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謹此文寫在秀金山九天聖母三後元君誕辰之際

說起金山鎮,它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東北部,是山區農業大鄉,距縣城25公里,西南與縣城接壤,北面與西坪鄉相鄰,西北與八里灣鄉相接,東南與王窯鄉和五龍鄉相連,金山鄉位處甘谷縣與秦安縣交通要道之處。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金山鎮秀金山白衣寺,大家並不會陌生。它位於甘肅省甘谷縣秀金山,在山頂與山下皆有白衣寺廟,山頂寺廟位居土堡之中。而在甘谷一帶大家從書面上大家最為熟悉的是秀金山頂的寺廟,因為他居於金山鎮秀金山上,山之高峻,居渭北第三,冀中第四。該山主峰突兀若馬背,餘脈逶迤似馬腳,形若飛馬之慾騰,勢似蛟龍之出渭,古柏蒼翠,杏林掩堡,樓閣展翼,人文鼎盛,為甘谷東北部最有名的風景名勝區。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對更多的當地老百姓而言,山頂寺廟位居土堡之中,由於山太高,道路又難行,因此,前往這裡旅遊,觀光的人並不多見,而在金山鎮下街下面不遠處的白衣寺廟卻因為依山傍水,就勢而建,座北向南,建築格局規整,頗具規模。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若逢農曆三月二十日,三霄娘娘(感應隨世三仙姑)的花會,在這一天,趕集的人,買賣的人,看戲的人,燒香許願的人,祈福求子的人,真心問道的人,雲集於此,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還有一次盛會,那就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日,這一天是九天聖母三後元君的誕辰,這裡更是人頭攢動,車如馬龍,來金山旅遊,觀光,看戲,敬神,買賣,探親,訪友的更是絡繹不絕,那人山人海的場面比過年還熱鬧。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這不,今天又到七月十二了,今天,我又一次去金山鎮白衣寺進行上香、觀光,旅遊,看戲。

今天的白衣寺,人山人海,又是九天聖母三後元君的誕辰。我遠遠的看到,今天的白衣寺寺內寺外打掃的非常的乾淨,寺內敬香者絡繹不絕,神廟主案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今年,金山的戲曲是專門從西安市邀請來的西安市秦劇團,演員陣容龐大,演技是這麼多年以來之最,單秦腔而言,古城西安當屬發源地,因此,人家的演員的唱腔,舞臺設計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的,不但用時尚的眼光打造了,還原了一個個古代人生活的情景,還讓他們的各種智慧,思想綻放出各種光芒,表演可圈可點。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說起白衣寺,它是一座遠近聞名儒釋道融合的寺院,它坐落在牛蹄灣水泉灣北的山坡上。長期以來,金山鎮白衣寺的戲曲演出也會選在三月二十三日和七月十二日這兩個時段。究其主要原因大概都於這兩個節日有關,都是為了紀念這些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難的神仙吧!在白衣寺中的諸多神靈之中,主案之神則為:秀金山九天聖母三後元君,又稱三娘娘或三爺。還有財神爺、龍王爺、天樓、土地等。

據當地老人說說金山之得名,源於秀金山鎮白衣寺。白衣寺是一座遠近聞名儒釋道融合的寺院,它坐落在牛蹄灣水泉灣北的山坡上。長期以來,香火鼎盛, 佛光璀璨。廟中所奉神靈不是異國的佛陀,他鄉的佛主, 而是生於斯、長於斯,得道於斯,坐化於斯的神仙娘娘----三娘娘,又稱三後元君。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相傳南宋壬申年七月十二日生於牛蹄灣何家屲墨林家。從小天資聰慧,相貌 端莊秀麗,傾心道法,嚮往神仙修煉之道。自幼以捻麻線而悟仙道,發願修煉成仙佑護桑梓。 方豆蔻年華,父母將她許配給距何家屲十里之遙的鄭家山。有二年,婆家擇吉日迎娶三娘娘,花轎抬至門口時,三娘娘和衣而睡,當母親呼喚起床時,她拖著 麻線臨空而去,母親急了,忙拿撥火棍去蹨,嫂子見了,順手拿笤刷子也去蹨。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三娘娘在前邊跑,兩人拼命蹨。當蹨至牛蹄灣南山頂廟兒溝廟兒泉時,麻線拉到了盡頭。天空突然烏雲密佈,風雷大作。當兩人駐足四望時,雨過天晴,一道彩虹從泉中伸向天際,三娘娘脫衣沐浴泉中,瞬息之間,只見天空有七盞金燈泛著黃光,一匹金騾馱著娘娘駕雲而去。 母親懷疑成神,就對著泉水說:“你若成神,我將撥火棍插在地上,你叫它發芽。”話音未落,嫂子說:“你若成神,我把笤刷子插在牆 上,你叫它長出穀穗。”不時,奇異的現象發生了,火棍吐枝發芽,笤刷子變成穀苗,轉眼間長出了穀穗。母親萬般無奈,生氣地說:“成神也罷,不成神也罷,反正你是鄭家的人了”。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後來,鄭家山人修了墨林觀,供奉三娘娘,以示紀念。 另說有一年,匪徒來牛蹄灣劫掠,百姓跑到牛蹄灣南山頂上的堡中躲避,只見天空有七盞金燈泛著黃光,一匹金騾馱著一位娘娘臨空而至,將賊人趕走,並派人送來 一擔小米湯,一人一碗,分發完後就不見了。

經歷了這次劫難,鄉人更加相信三娘娘,尊她為九天聖母三後元君,並四處化緣,與堡中新修廟宇,鑄金燈金騾置於殿 內,日夜供奉,祈佑桑梓風調雨順。忽一日,有一道人不約而至,在山上一住就是幾年,化緣新塑觀音大士像,並取廟觀名曰:白衣寺。離開時把金騾帶走,不巧被當地百姓發現,拼命將其奪回。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又一年,天大旱,餓殍遍地,盜賊頻至,鄉人怕金燈金騾被盜,經鄉人商議就地埋在南山頂上,並將南山取名曰:金山,以示紀念, 又見其綠樹環抱,古柏掩映,杏林映堡者,常常著一“秀”字,表達對金山的讚美之情,秀金山便以此得名而沿叫至今。

甘谷傳統文化,真名:張志剛;甘肅甘谷人,退伍軍人,農民,自考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專科),行政管理學本科學歷;甘谷縣作家協會會員,理事;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熱愛文學,並自辦多家自媒體平臺,寫了很多文學作品,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喜歡。

先有三娘娘,後有秀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