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處?何處心安

《心安處》

似乎我們都追求著心安的地方,或者心安的境界。可惜的是似乎心安的地方出了《桃花源》故事裡的人,似乎很難追尋到。或許老生常談的說,因為我們再出生的時候就帶了生存的本能,需要食物,等有了思維也學會了佔有,等時間過去,人到中年也更需要生存。所以,似乎在沒個地方,心安似乎只能是一個希望上的狀態。或許在這段文字裡,心安即心態平和,少有焦慮,或者說有心情思索你用不到的邏輯,有心情闡述你用不到的情緒。所有的心境平和、喜悅。

心安處?何處心安


我們再遇到焦慮的時候會喜歡用各種各樣的理由開解自己,但是到最後我們開解的境界往往是選擇無奈的妥協。自己就是如此,因為似乎在慣性思維和邏輯裡,我們只能如此。或許這樣的表現我們稱之為理智。但是時間過去後我們發現,我們選擇的妥協只是選擇了讓時間把我們該有的情緒消磨掉,和我們所謂的自我調節,所謂的理智一點關係都沒有。

心安處?何處心安


當論述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會說這就是一段廢話,碰見負面的東西,你理智的選擇了應對的方法,哪怕方法是需要你選擇用時間消磨掉,但是你選擇了正確的應對。但是我想說或許在你選擇最消極應對的時候可以鼓勵自己一點,可以正能量一點。我無比佩服的是中國的傳銷人才,他們在每天吃方便麵的時候努力的在“拓展”自己的“事業”。當然,我們不需要那麼亢奮,我們需要的只是在理智的應對的時候,就我們現在所應該消極應對的東西制定一點計劃,起碼讓我們再碰見這樣的時候,不用這樣消極的應對,這就是我說的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鼓勵。

心安處?何處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