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建設武威文化旅遊名市,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蹄疾步穩、攻堅克難,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推進,力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旅遊強省戰略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充分發揮中國旅遊標誌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構建標杆性的經典旅遊產品體系,著力完善旅遊要素品質和產業鏈,努力把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文化旅遊名市、絲綢之路黃金旅遊帶上的明星旅遊城市,實現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產業強市的轉變。近期重點實施全域旅遊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8%,遊客人均消費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使文化旅遊產業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堅持規劃引領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即將完成的《武威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經過反覆討論修改,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是武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科學藍本。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嚴格按規劃科學、規範、有序、務實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要圍繞推進全域旅遊,推動旅遊產業要素向資源稟賦好、生態環境優和交通區位突出的區域聚集,形成旅遊產業集群化、網絡化發展格局。總體佈局上就是著力打造一心、五園、三帶、四區。一心,即涼州文化旅遊核心,把涼州城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五園,即大漠綠洲·國家沙漠公園,天堂藏鄉·祁連山國家公園,葡萄酒城·葡萄酒文化體驗園,白塔聖寺·民族融合國家紀念公園,古浪紅城·紅色文化體驗園。三帶,即中部歷史文化體驗發展帶,以天梯山石窟、白塔寺、古浪紅色文化產業園為重點,開發古蹟觀光、宗教朝拜、文化體驗、禪修養生、愛國主義教育等系列產品;北部沙漠體驗旅遊發展帶,著力打造蘇武沙漠大景區、石羊河大景區、民勤防沙治沙博物館、摘星小鎮、沙漠雕塑藝術主題公園、沙漠歡樂谷、瑞安堡、黃案灘沙漠公園、青土湖生態旅遊區、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紅崖山水庫、重興生態特色旅遊小鎮等沙漠生態旅遊產品;南部民俗風情發展帶,重點依託天祝獨特的藏(土)民族民俗、藏族傳統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和高原生態等資源,大力發展民族風情體驗、休閒避暑、高原生態旅遊產品。四區,即涼州歷史文化創新示範區、民勤沙漠綠洲生態示範區、古浪絲路驛站文化休閒區、天祝雪域藏鄉風情體驗區。以上是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總體架構,具體到各個縣區,要進一步細化和突出各自的發展特色,積極開展名城名縣名鎮名村“四名一體”創建活動,全力推動創建一批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鄉鎮、示範村。要堅持精品化“連線”,以重點景區為依託,加快打造歷史文化、鄉村休閒、生態觀光、民俗風情、紅色旅遊、新業態等旅遊產品,形成精品主題線路。要把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國家級榮譽城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相互促進、全面提升的創建格局。各縣區和相關部門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及推進“多規合一”中,要充分考慮各類旅遊項目發展佈局和功能需求;編制各項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中,要兼顧旅遊業發展需求。

完善旅遊要素支撐 促進全產業鏈開發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僅要讓遊客來得了,還要讓遊客留得下、住得好、吃得香、玩得樂、帶得走。只有不斷提升吃、住、行、遊、購、娛等多種要素供給和服務,特別是讓遊客“吃”有特色、“住”有品質、“購”有商品、“娛”有活動,才能不斷提高旅遊消費水平。一要在“吃”上做文章。武威地方飲食品種多、很有特色,像“三套車”、民勤羊羔肉等等,不一而足,深受遊客青睞,現在的關鍵是打響品牌、提升檔次。要深度開發地方飲食文化,培育特色餐飲品牌,提升旅遊餐飲品質,努力建設一批風味美食特色街區、農家樂、鄉村美食集聚區等上規模、有檔次、特色鮮明、相對固定的餐飲服務集聚區。要策劃舉辦特色餐飲節會,開展名菜名店評選活動,評選命名一批旅遊餐飲名店和旅遊特色小吃,充分展示“舌尖上的武威”,全面提升旅遊餐飲服務水平。二要在“住”上提品質。要適應旅遊消費需求,在適度發展高星級酒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主題酒店、養生度假酒店、鄉村民俗客棧、郊野別墅酒店、葡萄酒莊園酒店等特色旅遊住宿。要引導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經濟型、家庭型、適合大眾遊客要求的住宿設施,鼓勵開辦家庭旅館,彌補季節性住宿矛盾突出的短板。三要在“購”上下功夫。武威旅遊商品比較單一,除了銅奔馬外,遊客可購可帶的東西不多。要切實加大旅遊商品研發營銷力度,著力開發精緻、有內涵、便於攜帶的旅遊商品。要扶持發展文旅商品骨幹企業,加大文創產品生產研發力度,整體打造以“涼州印象”為品牌的系列旅遊商品。每個縣區重點扶持1-2家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新增2-3種旅遊商品,4A級景區至少開發出1種標誌性旅遊商品。要命名一批武威旅遊名品館和旅遊商品示範店,推進旅遊商品進景區、進酒店、進超市,滿足遊客消費需求,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年內所有4A級以上景區開設旅遊商品銷售展示實體店。四要在“娛”上求突破。這方面武威應該大有文章可作,要鼓勵各類演藝企業挖掘歷史文化、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等資源,創編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小品、曲藝等演藝節目,在4A級以上景區常態化演出,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旅遊品牌演藝產品。特別是將《西涼樂舞》《涼州會盟》《馬踏飛燕》等作為品牌劇目來打造,引進開發大型實景表演+主題光影秀,提升演藝水平和知名度,更好地宣傳武威豐富歷史文化,厚植文化旅遊底蘊內涵。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旅遊服務環境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努力實現基礎設施便捷化、旅遊服務人性化、市場秩序規範化、管理服務智能化。一要完善旅遊交通體系。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也是最基本的旅遊條件。要著力打造“快進”、“慢遊”的全域旅遊公共交通服務網絡,既要抓好蘭張三四線、武威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實施,進一步實現“快進”目標,又要加快推進城市及連接國、省、縣、鄉公路和重要景區的“慢遊”交通體系。要實施旅遊景區直通車建設,建立連接全市3A級以上景區的直通車網絡,增加旅遊觀光巴士開行線路,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延伸至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完善夜間公交服務,構建系統快捷的旅遊交通體系。二要全面加強景區配套設施建設。要堅持以遊客需求為導向,從小處著眼、實處著手,下功夫改造提升客服中心、廁所、停車場、觀景臺、信息網絡等服務設施,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特別是要加快實施旅遊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旅遊景區、旅遊線路、交通集散點、旅遊城鎮、鄉村旅遊點等地廁所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命名一批A級旅遊廁所。同時,各類政府機關、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遊客免費開放。三要完善旅遊標識系統和旅遊諮詢服務體系。要加快主城區、旅遊交通幹道、旅遊景區標識系統建設,全面開展交通引導標識、旅遊解說標識、安全提示標識等各類標識的建設和規範工作。在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遊區以及客運站點建設旅遊諮詢中心,逐步實現旅遊諮詢服務全覆蓋。加快建設武威市遊客集散服務中心及房車露營地項目,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出入口,客運中心、火車站等地設立旅遊諮詢中心(點),切實為遊客提供便捷服務。四要加強智慧旅遊體系建設。依託“智慧武威”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旅遊大數據體系和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全市旅遊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水平。今年要實現A級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點免費WiFi全覆蓋,推進3A級以上景區4G-5G高容量寬帶建設;2020年完成旅遊集散地、車站、酒店等涉旅場所網絡化建設,實現“一部手機遊武威”。

拓展產業領域 促進多元融合發展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立足旅遊業產業關聯度大的特點,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要跳出景點景區,大力實施“旅遊+”戰略,走開放式的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一要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旅遊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文化的內涵與品質又決定著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要堅持以文化為魂、旅遊為體、商業為力,走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模式,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要充分挖掘文化資源,推動歷史文化精髓融入景區。要精心辦好第二屆涼州文化論壇,高質量、常態化舉辦《涼州講壇》《涼州文化沙龍》,全力打造涼州文化品牌,提升武威文化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加快編排一批具有武威地域特色的文藝精品劇目,鼓勵各類文藝團體、演藝企業、旅遊景區開發創作反映武威歷史文化、民俗特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品文藝劇目,講好武威歷史文化故事。雷臺等重點景區要有1-2臺量身定做的文藝演出。要充分挖掘武威寶卷、涼州賢孝、涼州攻鼓子、天祝藏土民俗、華銳藏族民歌、鍋莊舞等民間民俗文化,努力開發特色旅遊活動項目,滿足遊客的文化體驗需求。二要加快推進體育活動和文化旅遊產品相互融合。要依託體育賽事活動,開發特色體育旅遊項目和產品,積極承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國家級、省級大型賽事,策劃舉辦登山、徒步跑、沙漠越野等體育活動,培育體育旅遊線路,打造體育旅遊產業體系和品牌。三要積極推動城鄉建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要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德城”“文城”“綠城”“清城”,實施“三項革命”“三項行動”,著力配套旅遊功能,改善城市旅遊環境。要抓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形成佈局合理、風格協調、整潔有序、舒適便利的城市新面貌,全面塑造文化旅遊名市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四要積極推動旅遊產業跨界融合。要推進林業、教育、科技、交通、醫藥等相關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積極發展沙漠生態旅遊、自駕和房車露營、低空旅遊、保健養生、紅色旅遊、研學旅遊、會展旅遊等新業態,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遊業態群。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近年來,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大眾消費的一種剛性需求,特別是對促進農民增收、轉移就業、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村繁榮穩定等一舉多得,是典型的富民產業。鄉村振興對我市的特殊重要性以及旅遊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更加註重發展鄉村旅遊。我市農村農耕文明悠久、鄉村文化濃郁、民俗風情多彩、自然環境優美,要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山水生態、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特色種植、古村古鎮等旅遊資源價值,突出“土氣、老氣、生氣、朝氣”,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的鄉村旅遊,大力開發田園觀光、採摘垂釣、民俗體驗、鄉村康養、民俗度假等鄉村旅遊產品,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使鄉村旅遊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支柱產業。一要堅持科學規劃。現在鄉村旅遊普遍缺少規劃指導,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奢華浪費,也偏離了鄉村旅遊的功能。要按照“睡好覺、洗好澡、上好網、吃好飯”的標準,突出“優”“精”“特”,對田園綜合體、農家樂、特色小鎮建設等一律由專業團隊進行規劃設計,科學開發建設,正確處理好“土”和“洋”的關係,防止搞不倫不類的“高大上”。要鼓勵支持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休閒農莊、星級農家樂、田園綜合體創建A級旅遊景區和旅遊度假區,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二要完善鄉村旅遊服務設施。要制定精品民宿、星級農家樂、田園綜合體等各類業態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和退出機制,完善鄉村旅遊服務標準體系,促進鄉村旅遊標準化、規範化發展。要按照“鄉村環境景區化”標準,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實施美化、綠化、亮化、硬化、文化工程,縱深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改善鄉村旅遊交通、通信、停車、如廁、供電、飲水等服務設施。三要加大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力度。要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的扶貧產業來抓,集中扶持有條件的1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通過景區輻射、重點城鎮和示範村帶動、旅遊企業吸納和就地輸轉等方式,推進村鎮變景區、農舍變旅館、農民變導遊。要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將原生態農副產品開發包裝成旅遊商品,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到2020年,通過發展旅遊帶動脫貧的人數佔到總脫貧人數的20%以上。四要重視鄉村旅遊人才培訓。要實施“鄉村旅遊萬名人才培訓計劃”,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對重點旅遊鄉鎮管理人員、鄉村致富帶頭人、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創業者和鄉村旅遊一線服務人員等進行免費培訓,規範和提升鄉村旅遊服務。

強化宣傳營銷 提升旅遊影響力

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精神解讀(三)怎樣建設文化旅遊名市

旅遊是三分景七分推,酒香還要勤吆喝。一要樹立文化旅遊品牌形象。“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遊標誌,是武威擁有的最獨特、最強大的品牌優勢之一,要在城市景觀標誌物、武威旅遊 LOGO、旅遊演藝、影視動漫、特色旅遊商品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和應用,全面強化“中國旅遊標誌之都”的品牌形象。要真正叫響“天馬行空·自在武威”的旅遊形象,讓更多的人瞭解武威、走進武威。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積極宣傳武威、推介武威,講好武威故事,傳播武威形象,凝聚武威力量。要大力發展節會旅遊,在辦好葡萄美酒節、沙漠雕塑藝術國際創作營等節會活動的同時,以縣區為單位,積極謀劃舉辦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文化旅遊節會,以節會為平臺,擴大宣傳、促進發展。二要加大旅遊品牌的宣傳力度。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加強與西安、成都等旅遊重點客源市場的合作對接,多渠道開展宣傳推介和旅遊營銷。要圍繞沙漠旅遊資源,培育打造一些獨特的、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沙漠旅遊品牌,切實把沙漠旅遊做大做強。要鼓勵創作文學、影視、書畫攝影等影響力大、震撼性強的作品,樹立良好的旅遊品牌形象。三要推進旅遊標準化建設。要成立旅遊標準化評定專門機構,制定智慧旅遊景區、智慧旅遊飯店等旅遊業態建設和管理標準,積極開展旅遊景區和旅遊飯店晉等升級行動。要加強旅遊市場和安全監管,加大餐飲、住宿、購物、交通等領域綜合整治,規範旅遊經營管理,提高導遊職業素質,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為遊客營造安全放心的旅遊環境。要持續開展教育培訓,分層次對景區、飯店、旅行社、鄉村旅遊示範點服務人員開展培訓,加強對出租車駕駛員、旅遊客運從業人員文明禮儀、旅遊知識的培訓,使人人都成為武威文化旅遊的宣傳員、解說員。要大力營造文明旅遊環境,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完善“紅黑榜”發佈制度,大力倡導文明旅遊。要把導遊人才培養和引進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充實加強導遊人才隊伍。四要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區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積極融入全省建設“絲綢之路旅遊黃金帶”的戰略格局,依託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等重要節會和平臺,加強與蘭州、西寧、銀川、阿拉善盟等地多層次、全方位的旅遊合作,借勢發展、借船出海,融入甘青蒙旅遊大環線,實現區域聯動、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五要支持文化旅遊企業宣傳營銷。引導文化旅遊企業強化宣傳營銷意識,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展示企業形象,積極拓展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