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凌家灘玉人隧孔的鑽磨技術是遠古玉作技術的文化之謎。

古代鑽孔技術大致可分為管鑽和實心鑽。管鑽作為古代治玉鑽孔技術中的一種,源遠流長。其原理為:用空心圓形狀的鑽具對玉料進行鑽孔,同時加水和解玉砂,鑽孔完成後玉芯與玉器分離。有學者認為古代管鑽的工具為竹子或者骨頭,但是由於從未有管鑽工具出土,並不能證明鑽具的材質。

凌家灘微觀管鑽以其“微”聞名。以凌家灘出土的一件坐姿玉人為例,其背後有一隧孔,孔徑僅為1.5毫米,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得知隧孔的形成經過7道工序。其製作工序為:首先垂直在玉人背面管鑽一個孔,在第一個孔的基礎上斜著鑽一個孔,然後在第二個孔的基礎上在斜著鑽第三個孔,這樣以三道工序鑽好右邊的隧孔,左邊同樣是三道工序,兩邊都打好後,斜向對鑽一孔使兩半穿通。在高倍放大鏡中可以看到孔中留有一段玉芯,其直徑居然僅為0.15毫米,孔壁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同心圓,確定為管鑽無疑。管鑽的外徑約為1毫米,內徑約為0.5毫米。如此精巧的鑽孔顯然不可能是竹子或骨器所致,那麼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古代先人到底是使用的是什麼樣的鑽頭?

通過凌家灘文化館藏玉人的微圖分析,展示一下凌家灘文化的琢玉技術。

一、玉人整體圖(圖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1-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1-2

二、玉人局部微圖(圖2):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2

分析: 可以看出,原來的玉質為淡綠色玉質。

三、鑽孔微圖和傳說中的0.15毫米孔徑的玉芯兒(圖3)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3-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3-2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3-3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3-4

分析:打孔為管鑽痕跡,而且孔徑的確十分微小。

四、耳部鑽孔微圖(圖4):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4-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4-2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4-3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4-4

分析:耳部為管鑽痕跡,孔壁有不規則的螺旋痕跡,並有臺階很。

五、頸部打窪部位微痕(圖5):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5-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5-2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5-3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5-4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5-5

分析:頸部打窪部位痕跡為左右磨蹭的痕跡,這與玉工手持琢磨工具使力的方向一致,並被自然風化橘皮紋切斷。

六、兩臂之間微痕(圖6):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6-1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6-2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6-3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6-4

古玉學步(82):凌家灘文化玉人的微觀圖像解析

圖6-5

分析:兩臂之間打窪部位痕跡為上下磨蹭的痕跡,這與玉工手持琢磨工具使力的方向一致,並被自然風化橘皮紋切斷。

凌家灘玉器上高超的微觀管鑽是否使用了金屬鑽頭我們不得而知,有學者認為從諸多線索可以判斷當時已經存在砣具,但這些都還沒有得到定論。今天的我們需要藉助諸多科學儀器才能窺探到當初製造這些玉器留下的蛛絲馬跡。而在那個科學如此落後的年代,工匠們要克服多少障礙才能將堅硬的玉器琢磨成理想的形態實在是難以想象。凌家灘玉器留給世人諸多未解之謎,管鑽之謎只是其中一個閃光點,僅僅透過這一點我們就能窺見史前先民文化的高深莫測。還有許多謎題如凌家灘出土玉龜玉板的宗教意義等等待我們去探索。史前先民的智慧總是超出我們的預料,而正是這迷人的智慧引導我們不斷去接近那個遙遠的史前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