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再有人舔酸奶蓋,直接給他看這個

以后再有人舔酸奶盖,直接给他看这个

在吃酸奶時候

總是愛舔瓶蓋

瓶蓋上那一層濃稠的物質

口感簡直比一整瓶酸奶還好

有人說那一層濃稠的物質營養高

這是真的嗎?

一層“乳”是怎麼形成的呢?

不“舔”就浪費了嗎?

以后再有人舔酸奶盖,直接给他看这个

針對這些問題,科信食品營養信息交流業務部主任阮光鋒和健康管理機構營養師董洋為您來解答。

蓋上有沒有這一層“乳”,與酸奶的製作工藝有關

阮光鋒介紹,杯裝酸奶按加工方式分為凝固型酸奶和攪拌型酸奶兩類。這兩種酸奶在營養價值上沒有差別,最大區別在於酸奶製作時,“發酵”和“灌裝”這兩項工序進行的先後順序。

以后再有人舔酸奶盖,直接给他看这个

01

凝固型酸奶的發酵過程是在包裝容器中進行的,例如我們平時吃的老酸奶。

製作時,將加入了乳酸菌的原料奶直接灌裝到杯中,使酸奶的發酵過程在杯子裡完成,期間不會再對酸奶進行其他加工,最終會形成一個整體。

這種酸奶通常呈“塊狀”“膏狀”,表面細膩滑爽,質地比較“厚實”,因此吃的時候一般需要用勺子挖著吃。

02

攪拌型酸奶較為常見,我們平時喝的大部分杯裝酸奶都屬於這一類。

在製作過程中,會將這類酸奶在較大的發酵罐中進行發酵,期間不斷地對酸奶進行攪拌,待發酵完成後再進行灌裝。

這種酸奶是比較稠的液體,流動性比較強,看上去“黏糊糊”“軟趴趴”的,可以用勺子挖著吃,也可以用吸管吸著喝。

兩位專家均認為,只有攪拌型酸奶的杯蓋上會有一層“乳”。

酸奶蓋上的“乳”是否營養更豐富?

以后再有人舔酸奶盖,直接给他看这个

專家表示,“不舔酸奶蓋就浪費了酸奶的精華”這一說法有些誇張了。只不過是因為瓶蓋上的酸奶水分含量較少,粘稠度更高一些,因此口感更為香醇。

說了這麼多關於酸奶蓋子的事兒

但是大家對酸奶品種分的清楚嗎?

根據國家標準, 酸奶可分為4類:酸乳、發酵乳、風味酸乳、風味發酵乳。

到底有什麼區別?

酸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接種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發酵製成的產品。

發酵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發酵後製成的pH值降低的產品,沒有菌的限定。

風味酸乳:酸奶裡除了奶/奶粉,還添加了其他成分,如食品添加劑、果蔬或穀物雜糧等。只要滿足奶/奶粉含量超過80%、蛋白質含量≥2.3%即可。

風味發酵乳:除了奶/奶粉,接種發酵後,還添加其他成分,且沒有菌的限定

簡單歸納

↓↓↓

營養角度:酸乳>發酵乳>風味酸乳>風味發酵乳~

所以

酸奶還是選擇添加成分少的吧

閱讀

推薦

來源/綜合科普中國網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以后再有人舔酸奶盖,直接给他看这个

來潛個水,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