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更多精彩財稅觀點在這裡

點擊上方【收稻智客平臺】關注我們☝

總有小夥伴以“萬稅萬稅萬萬稅”評價自己的稅負,工資沒有多高,但要交的稅卻不少。實際上在我國的稅收結構中,真正只有6%來源於個人所得稅,而西方發達國家則高達4-50%。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稅改前後與大家息息相關的稅前收入、稅後收入(即為真正塞進口袋的那部分)。

「揭秘」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1、首先科普一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個人工資按月計徵,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首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即為月工資收入 — 三(五)險一金個人繳費 — 3500(當前起徵點)。

(2)根據上一條獲得的結果,對應稅率表(如下圖所示)

應繳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月工資收入-應繳稅額-即為稅後收入(實際到手的金額)。

例如小A稅前收入2W元,三險一金扣除2500,免稅額為3500,他需要交的個人所得稅為:

(1)應納稅所得額 = 20000 —2500 — 3500 = 14000元

(2)對應上表25%那一檔,減去速算扣除數,則小A應納稅額 = 14000 × 25% — 1005 = 2495.00元

前不久,個人所得稅法迎來新一輪修訂: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次改革,有四個內容:起徵點、綜合徵稅、專項附加扣除和稅率結構。其力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縱覽整個改革內容,可以用“一增一減”來概括。例如將起徵點由3500提高到5000元,對於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500-5000元之間的人而言,受益將是最大的。

「揭秘」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同時調整了稅率結構,擴大低稅率的級距……減稅的利好還伴隨著並不是很受大家歡迎的增稅——綜合徵稅。就是將此前分類徵收中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合併。對於收入來源多樣化的群體(如自由職業者)而言,多項收入合併採取累進稅率徵收將會增加他們的稅負。

「揭秘」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2、稅改後如何減輕稅負?

有一個簡潔可行合法的方法:把薪金所得在工資收入進行合理分配,即可減少稅負。公司付出的錢一樣多,但是員工交的稅會少很多,到手的實際收入會多很多。還是運用小A舉例:小A是一名講師,需要經常出差給客戶演講培訓。於是他在諮詢瞭解後跟公司商議到:將到外地進行顧問時的那部分開銷單獨以差旅費列項,例如6000元的差旅費走公司報銷(實際報銷,到賬金額即為6000元),再另付14000元的工資即可。通過這種方法,6000的那部分不用計稅,如此一來,14000元那部分不用計稅,只有6000那部分用。長此以往,公司發的總錢數是一樣多的,但是通過稅務籌劃,小A實際到手的錢多了。通過這種方式公司和小A實現了雙贏。可是有一天,小A辭職成為了自由職業者。由於新稅改的提議,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不是像以前一樣按各自的名目、稅檔徵收,可是非本公司員工又不能允許報銷,因此小A從前的稅收籌劃手段沒有辦法實施了,迫於稅負增加的壓力,敏感的“財迷”小A對比了多種手段,發現相比不利於稅法遵從的利用稅收窪地等行為來進行節稅,另一種稅收籌劃的方式——成為收稻智客更勝一籌,在平臺的幫助下注冊了個體工商戶,將自身與客戶的關係拉到了合作層面,並且由於個體工商戶的稅率低至3%,還能讓到手的收入增加許多。

這裡小編不得不感慨一下:十年前,人們想要坐計程車需要親自等候,而現在只需要在uber上一鍵下單即可有司機師傅上門;十年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侷限於面對面,而現在坐收稻發佈需求即可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滿足商業訴求。科技改變了一切,依託互聯網平臺拉近了彼此,讓陌生的彼此越發關聯,同時創造更多合作的可能。

期待我們的下一個十年……

「揭秘」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3、個稅免徵點提高會影響購房、購車等政策麼?

由於很多城市目前實行“限購”,外地戶籍的購房者需要持續繳納一定期限的個稅、社保,因此個稅基數上調後即使沒有個稅記錄但有社保記錄仍舊不會對買房產生影響。而部分地區購車需要搖號,對於非本地戶籍人員有一定的限制,以北京為例,非京籍人員需要連續五年以上在本市繳納個人所得稅才可參加搖號,所以起徵點上調導致納稅間斷,可能會影響後續搖號購車。所以個稅免徵點提高,對於居民而言,確實能夠獲得更高的稅後收入,但是對於一些有限購政策的城市而言,非本市戶籍的居民可能會因免徵額提高不用納稅而影響其享有購房或購車的權利。但總體而言,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個稅免徵額相應提升,也是有利於減少廣大老百姓的稅收負擔。

「揭秘」2018引爆您微博的個稅改革,對大家的影響究竟有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