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致《梨園春》欄目編導的一封信,寫的至真至誠入木三分

尊敬的梨園春欄目編導們: 你們好!你們辛苦了!

首先感謝你們幾十幾年來的辛勤努力,為廣大戲迷和觀眾奉獻出一期期好的節目,感謝你們為繁榮和振興河南戲曲事業做出的貢獻。現如今評委評分問題、主持人風格問題等成了網友們的熱議,不管意見也好,非議也罷,儘管有些言辭較為尖銳激烈,但這都是出於對欄目的關心和愛護,希望把欄目進一步搞好,望編導們不必介意。我作為貴欄目的忠實觀眾,也不免想說幾句,特致信給你們,表表個人意見。

咱河南臺《梨園春》自94年開辦以來,由原先的一般戲曲欄目,日益打造成為今天一個備受關注、收視率較高的、在全國叫響的品牌欄目,非常了不起。這其中傾注了編導們的一片心血,尤其是99年改版後,增加了戲迷互動的比賽內容,一些市縣級電視臺也陸續開辦了戲曲比賽節目,成立了梨園春俱樂部,從而推動和宏揚了河南戲曲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中央、省委有關部門的肯定,出現了梨園春現象,在全國引起反響。特別是曾去澳大利亞、俄羅斯、南美委內瑞拉演出,又把我省傳統戲曲文化推向了海外,這在全國省級電視欄目中是絕無僅有的。

網友:致《梨園春》欄目編導的一封信,寫的至真至誠入木三分

幾十年來,貴欄目的編導們也在想方設法改進和提高節目質量,不斷推出新的形式和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欣賞需求,但眾口難調啊!在媒體信息快速發展、娛樂節目充滿銀屏的今天,要想保持欄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確實不易,達到目前的成就已很不錯了。為了進一步做好梨園春欄目,建議如下:

(一)《梨園春》欄目的定位不能變,還是以河南戲曲為主,兼顧其它劇種,以戲迷打擂比賽、專業演員參演和比賽、老藝術家專場等為主,兼顧其它文藝節目,充分體現戲曲欄目的特色。

(二)主持人問題,我以為倪老師和曉戈兩人是最佳搭擋不可調換,倪老師知識豐富、風趣幽默、寶刀不老,曉戈活潑亮麗、口齒伶俐,兩個相得益彰,主持風格已被廣大觀認可稱道,目前省臺還沒有哪位主持人擔當此重任。有網友批評上期倪老師在介紹陳迎輝男旦戲時做了個旦角動作,其實這正是倪老師的幽默特點,主要是想活躍演出氣氛,並非挖苦男旦。

網友:致《梨園春》欄目編導的一封信,寫的至真至誠入木三分

(三)評委問題,也是近幾天網友們討論熱烈的話題,估計也是你們編導們作難的問題,一些水平高的戲曲理論家、藝術家不一定好請,水平一般的又怕有失水準,況且為戲曲 唱段打分也不好掌握,不象高考評卷,標準答案,有硬尺度,評戲就伸縮性大了,每個人的欣賞角度、審美價值不同,衡量標準就會出現偏差。戲迷觀眾認為好的選手,但評委站在專家角度也不一定贊成。但總體上說,我認為這幾年《梨園春》的評委還都是認真負責的,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億萬計的觀眾,也不能太失公允。不過還是建議編導們在請評委時要嚴格掌握和把關,以堅持公平公正為前提。

人員可多層次化,要有戲曲理論家、老藝術家、劇協、劇團編導、著名演員等,每次評委人數不宜太少,以5—6人為宜,但分值不可過高。 場外觀眾打分問題,如能開通是最好的了,希望編導們積極協調,這是保證評分公正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在參賽選手唱段上要有所限制,如選手第一次唱段獲勝後,複賽時不能重唱,要另唱新段,也避免了觀眾的聽覺疲勞,難怪一些網友要“打倒一切‘婆母娘’,禁止少兒 ‘說媒婆’”,主要就是唱的太多太俗了,翻來覆去就那幾段。

(五)既然咱《梨園春》已成為品牌欄目,要各方面精益求精,銀屏字幕不能有太多的錯別字,以前幾乎期期存在,如有一期演新排《秦雪梅》將“飢殍(讀piao)遍野”唱成了也打成了“飢浮(fu)遍野”,前不久,劉青唱“秦香蓮住均州”打成了“秦香蓮住郡州”等等,都是非常不該出現的錯誤,有失河南文化大省的形象。 算了,不說了,以上僅是個人意見,不知對錯否,希多見諒。

總之,觀眾對《梨園春》充滿期望,對編導充滿信心。相信通過你們的辛勤努力,《梨園春》這朵藝園奇葩將在放出更加絢麗的異彩。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網友:致《梨園春》欄目編導的一封信,寫的至真至誠入木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