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人性 ――再讀《周國平論教育》

第二次拜讀的《周國平論教育》,更感此書文字樸實真誠,讀起來輕鬆親切,像一壺香茗,讓人回味無窮。


守護人性 ――再讀《周國平論教育》

周國平老師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守護人性”四個字,宛如一條發光的河流,平靜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滿生命氣息的智慧水花激盪著我的胸膛。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周先生最欣賞的第一條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長”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說,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尊重天性、發揮潛能、潛移默化、因勢利導……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這一箴言不無關係。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兒童期是一個人身心生長的重要階段,兒童期自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很多家長信奉“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為了贏得未來那不確定的所謂幸福,驅趕孩子去做有違他們個性的事,這些做法其實都是因為無視童年的價值,只希望孩子們快快“長大成人”。

書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二輯《閱讀與素質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個愛好,或者說是癖好,那就是閱讀,通過閱讀積累知識、生成智慧、涵養品性,閱讀對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只有素質教育才配稱教育。若不是著眼於素質,僅僅傳授一些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訓。”作者認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經典。周國平老師寫道:“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裡,讓他們瞭解、熟悉、領悟存在於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電視和網絡充斥著我們的視野,這似乎也是人們變得浮躁的一個原因,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純享受的機器人。閱讀是一劑良藥,但其中也混雜著無用甚至有毒的東西。周國平給了我們忠告“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只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家、工程師、企業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者,這個人就肯定存在著某種缺陷。”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一個高素質的、優秀的人才,他必定擁有一定讀者的身份,而且是一個終身讀者的身份。作者又寫道:“一個人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稱作讀者的(同樣,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是閱讀)。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更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什麼是真正的讀者呢?真正的讀者要具備以下特徵:第一,養成讀書的癖好。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須,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們才能俯視大千,一覽眾山小。閱讀好書的效果與此相似,偉大的靈魂引領我們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領略人生天地的遼闊。第二,要有較高的讀書品味。你要有一個信仰,不是最好的書不讀,要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穫,能進一步啟迪你的心智,那時候你就不會看那些淺薄是之書了。就這一點而言人文經典書目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三,形成自己的閱讀趣味。世上的書如汪洋大海,你我終其一生只能品嚐其中一瓢,不要跟著大眾走,那樣會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讓自己和好書失之交臂。只有找到書中知己,才會欲罷不能,鍥而不捨。讀什麼樣的書籍,就決定你的精神領域變成什麼。

有人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當我們的學生真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是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所剩下的東西。

本書中,周國平先生十分強調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的重要性。作者認為人生有兩種好習慣,一旦養成了,就終身受益。這兩種好習慣就是閱讀的習慣和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至少有四種好處:第一,日記是歲月的保險箱;第二,日記是靈魂的密室;第三,日記是忠實的朋友;第四,日記是作家的搖籃。周國平先生結合自己寫日記的經歷,也給我們提了幾點寫日記的建議:一是堅持,每天都寫,來不及就第二天補寫,決不偷懶,決不姑息自己。二是認真,對觸動了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仔細寫,努力尋找確切的表達,決不馬虎,決不敷衍自己。三是私密,排除他人眼光干擾,坦然面對自己,句句都寫真心話。由此想到,作為教師,應該養成寫教學日記的好習慣,除了以上幾種好處外(當然不一定要當作家),教學日記可以記錄我們精彩的教學人生,可以成為我們進行教學反思的載體和依據。

周老師在書中還提到了孩子的創造力,我似乎對於創造力這個東西深有感觸。目前的我是一個循規蹈矩,墨守陳規的人,因為在孩童時代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都被大人認為是錯的,是不正常的,在學生時代我覺得老師、家人說什麼大都是對的,不能對他們的說法有所懷疑和否定。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創造力被扼殺。現在的應試教育是創造力的大敵,老師家長都把分數看的高於一切,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我想就是通過新一代覺悟的教育者來引導了,分數真的不是一切,我多希望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唯利是圖的人。

書中還有關於“生命教育”、“靈魂教育”的精彩論述,以及一些教育講演錄,讓我深受啟示,回味久久。《周國平論教育》不是一本工具書,也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專業書,較少針對具體的教育現場問題進行分析,沒有告訴你面對具體的教育問題該怎麼做,也許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是很強,但它又的確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讀一讀的好書。正因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論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灑脫;因為是哲學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錮於經驗的膚淺,多了基於深刻的思辯,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讀完這本書,我就像是和一位智者促膝長談,聆聽他對人生、對教育的思考,分享他智慧人生的幸福與快樂,給人以無窮的啟迪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