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支招:堅守初衷,水到渠成就好

高考志願填報支招:堅守初衷,水到渠成就好

高考分數陸續公佈之後,便到了志願填報的節點。眼下許多考生及其家長開始為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發愁。個別家長甚至不吝花費數萬元巨資,找所謂的專業諮詢師,請其幫忙決定孩子的前程,但最終是否真的能如願以償,並未可知。

志願填報的確有一定的技術成分,如要了解不同錄取批次的分數線,所報考高校、專業歷年招生分數線和浮動趨勢,以及預估考生分數在全省的段位,判斷哪所學校或專業比較熱門、競爭激烈程度如何、大致的報考和錄取比等,進而希冀討巧地能被自己喜歡且有“錢景”的學校、專業所錄取。但是,此類好事在現實中發生的概率沒那麼高,而且本著不浪費一分的原則而過分追求名校、名專業,很可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或人生規劃不符。

志願填報一味相信所謂的專家,或者完全本著撞大運的心態都不足取,反映了考生及其家長人生規劃意識的不足。實際上,高考志願填報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有病亂投醫,更不是任由他人來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所謂水到渠成,一方面是指理性看待高考,將高考視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節點,志願填報不過是反思過往、整理心情、繼續前行的規定動作,到了選擇的節點就選擇心儀已久的高校和專業;另一方面是指填報志願的工作要及早做功課,之前就應該有清晰的志向和對行業、專業的瞭解,填報志願只不過是選擇相對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學校文化和指導教師而已。

因此,要想順利完成志願填報,除了需要父母從小幫助孩子樹立遠大志向,針對孩子的興趣、特長等深入發掘,悉心培養,還不妨提前到心儀的高校看一看,有機會與嚮往的老師聊一聊,幫助孩子提前完成理想與現實的對接。如果說好的教育就是為孩子的成長鋪路,那麼能否在孩子的興趣培養和優長訓練上做足功課,則體現著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考生自身也要有職業規劃意識,在感興趣的學科領域多下力氣,多閱讀相關書籍,做到對本學科、本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其所在高校心中有數,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培養不同的核心能力。眼光不只侷限於學校考試,而是有餘力放眼行業發展,關注專家的學術動態。

未來也許無法精準預測,但大方向是可以預測的。學校和專業也許無法精確到位,但要學什麼、去哪裡學、跟什麼樣的老師學是可以大致把握的。理想的志願填報方式,其實就是循著自己的初衷,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成長,將高考作為檢驗自身綜合能力的一戰,以平和心態對待高考,填報自己喜歡的方向與專業時,儘管大膽去追求自己所愛的老師、學校,向著自己人生的大目標努力。

選擇專業是對自己未來從事職業的首次選擇,需要慎重。愛一行幹一行是福氣,幹一行愛一行是智慧,幹一行怨一行是賭氣。個性、愛好與職業高度匹配,工作著便幸福著。有一點一定要堅信,真正的“大幸福”一定是超越個人幸福的。滿足於衣食無憂,一生苟且,精神缺乏境界,心靈在低層次中掙扎,是很難有幸福感的。“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要立大志立長志。將目光投向未來,就不會為眼前的選擇而糾結。

大學教育是專業教育,但很多專業知識具有通識性和基礎性,學非所用和用非所學的情況並存是無須也無法刻意避免的事。尤其是本科教育,不能太執著於專業性,要為學生未來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耶魯大學前校長理查德·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專業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剩下“專業”。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的錢偉長先生,入校即逢九一八事變,他棄文從理,終成物理學大師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有人問他是什麼專業,他說,我的專業就是祖國需要。這給我們的啟發是,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人,一紙志願是不能定終身的。

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和各類勞動者,社會也會進行自我選擇和調劑。絕大多數人可以勝任絕大多數職業,真正“做不了”“只能做”的情況是極個別的。本質上,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轉變擇業觀。行行出狀元。哪一行未必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狀元”,也就是能否取得較高的職業成就。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所謂艱苦職業也自有其不為人知的樂趣。再“卑微”的職業也是社會需要。今天的熱門專業不一定是未來的熱門職業,也不一定是自己的興趣所在。熱門意味著高競爭性,選擇名校的熱門專業固然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但也要承擔更多的競爭壓力。選擇需要量力而行,合適的也許才是最好的。

大學只是一段學習經歷,上什麼樣的大學,並不代表一定擁有什麼樣的未來,即使高考失意、考上的大學並不如意,也不能阻止我們循著興趣去追求最初的夢想。從這種角度看,與其不浪費一分、“分盡其用”地考取別人眼中的好學校、好專業,不如堅守初衷,一步步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

高考志願填報支招:堅守初衷,水到渠成就好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餘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