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支撐 原油價格下半年維持高位

2018年全球經濟繼續回暖。美國經濟增長勢頭較好,失業率持續走低,通脹接近2%的目標,美聯儲年內已加息兩次,貨幣政策有序迴歸正常;歐洲經濟在年初增速有所放緩,但各項指標數據保持良好;新興經濟體走勢出現分化。

需求支撐 原油價格下半年維持高位

貿易摩擦的影響將持續發酵,後續會給全球經濟帶來下行風險。根據彭博的統計,全球經濟在今年仍將保持穩步增長,但在此後兩年,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市場走勢將出現分化,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恐出現下滑,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GDP增速仍將加快。匯率方面,今年上半年美國加息兩次令美元獲得提振,而下半年預計仍將有兩次加息,貨幣政策會進一步收緊,加之歐洲經濟相對較弱,美元未來仍有望保持強勢,加大外盤原油價格的下行壓力。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後,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價格同樣受到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影響,目前國內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但不能忽視中美貿易摩擦對油價的影響。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下半年如果中國貿易順差大幅減少,人民幣將承受更大的貶值壓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內盤油價將受到支撐。

產油國政策轉向

全球原油供應的變化主要源於全球需求的變化,而主要產油國會對各自原油產量進行調整以調節市場平衡,最終也會體現在油價上。隨著主要產油國在2017年以來的持續減產,全球供需狀況得到改善,並且市場逐步趨向平衡,油價也升至近3年半來新高,而從中獲利的美國頁岩油企業也在積極增產,併成為全球原油供應增長的主要貢獻者。當主要產油國不再需要以減產來推升油價,以及在特朗普大力推動能源開發和頁岩油行業因油價上漲而獲利的情況下,全球原油供應加速也在情理之中。

油價顯著回升,OPEC政策轉向。由於OPEC等產油國自2017年以來的持續減產,全球原油供需趨向平衡,在減產週期到一年半後,產油國政策開始轉向。在2018年6月底的OPEC會議上,OPEC宣佈恢復100%的減產執行率,而此前減產執行率最高超過150%,此次增產幅度在60萬—70萬桶/日。

隨著需求增長,油價的持續回升給一些需求大國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如美國、俄羅斯等,尤其是美國基於政治、經濟穩定考慮不希望油價繼續上漲,並對沙特等一些中東產油國施壓,同時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令兩國對外供應進一步下降,未來原油市場恐出現供應缺口,而其他國家的增產會有所彌補。我們認為,無論是基於市場供需狀況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OPEC產量政策已經開始轉向,此次會議增產幅度較小,對市場影響相對溫和,但未來基於需求增長以及供應缺口的預期,產油國產量增幅或將進一步擴大。

非OPEC產量增長源自北美地區。2018年全球原油供應增長主要來源於北美地區,受益於油價的回升以及特朗普政府大力倡導能源開發,美國、加拿大的頁岩油氣開發在經歷了2016年的低谷後,2017—2018年再度崛起,頁岩油產量水平超越了2015年的高點,上游投資活動持續活躍,企業利潤好轉。根據OPEC的最新預測,2018年非OPEC原油供應增幅將達到186萬桶/日,而2017年的增幅僅為88萬桶/日。我們認為,年內北美頁岩油氣投資及開採活動仍將保持活躍,這將繼續推升北美地區的供應,而運輸瓶頸使得該地區對北美以外的供應受到一定限制。

北美頁岩油產業景氣度持續走高。北美頁岩油產業在經歷了2016年的低谷以及2017年的復甦後,2018年再度爆發,鑽機數升至歷史新高,意味著上游投資活躍,同時截至今年6月份的數據,美國頁岩油產量達到855萬桶/日,同樣為歷史新高水平。受益於油價的回升,北美頁岩油行業持續復甦,投資活動恢復至2015年的活躍水平,同時在經歷了2013—2016年的單井產量大幅衰減後,近兩年單井效率在逐步提高。另外,鑽井數及完井數的持續攀升支撐著當前產量的增長,而庫存井數量的同步增長並刷新歷史高位意味著未來產量的增長仍有較強的後續支撐。因此,我們認為,在油價長期的上升週期中,北美頁岩油產業仍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

全球需求仍然強勁

原油需求與經濟走勢呈現正相關,目前全球經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原油需求也維持增勢。根據EIA的最新預測,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將達到180萬桶/日,而IEA的預測為增長160萬桶/日,同時今年下半年需求情況將好於上半年。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同時這些國家對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大。

美國需求增量有限。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費國,消費量在世界消費中佔比20%左右,但由於美國經濟長期保持相對較低的增長速度,原油需求增長緩慢。根據EIA的最新統計,2017年美國原油需求量為1988萬桶/日,增幅僅為19萬桶/日;而2018年需求增長有所加快,增幅將達到53萬桶/日,但增長幅度仍然有限。

中國成品油消費增長停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需求一直較為強勁。2018年1—5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1.9億噸,同比增長8%,2018年國內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達到1.4242億噸,2018年國內原油進口量或再度實現突破。不過,與原油需求的強勁局面相比,國內成品油消費增長卻陷入停滯。汽油消費是拉動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其在成品油消費增長中的貢獻度為70%左右,2010—2015年我國汽油消費平均增長率高達9.5%,而2017年我國汽油消費累計同比僅增長2%,2018年1—3月汽油累計消費陷入負增長狀態。2017年我國柴油消費累計同比僅增長1%,2018年1—3月同樣陷入負增長。燃油消費增速之所以下降,一方面是車輛購置稅優惠力度減弱,乘用車銷量受到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汽油的消費;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共享單車的普及均對燃油車銷量以及燃油消費增長形成制約。

印度需求增長潛力大。印度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依賴於較高的經濟增速,印度原油消費在近幾年也在持續增長,印度消費對全球原油消費增長的貢獻度在15%左右。根據EIA的統計,2016年印度原油消費量增長幅度達到11%,但2017—2018年需求增速下滑至6%—7%。印度原油需求增速放緩源於該國經濟困局,2016年的“廢鈔”運動以及2017年GST法案實施的陣痛使得過去兩年印度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在調整之後印度經濟有望逐步復甦。印度卡車、汽車和摩托車的數量近幾年激增,燃油消費也將隨之增長,而印度原油需求有80%來源於進口,且該國擁有13億人口,人均原油消費水平仍落後於其他新興大國,這意味著印度未來原油需求增長的空間十分巨大。

全球庫存持續去化

過去一年,在產油國持續減產以及全球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全球多國原油庫存持續去化,多國陸地庫存以及全球浮式庫存均降至5年均值附近或5年均值下方,這意味著市場供需面在轉好。

OECD國家庫存降至5年均值之下。OECD石油庫存在2018年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至今年4月份OECD石油庫存總量降至28.09億桶,為2015年3月以來新低,同時在近期也降至5年同期均值水平之下,比5年均值低2700萬桶。而過去一年OECD亞太地區、北美地區以及歐洲地區庫存量均延續下降趨勢,OECD亞太及北美地區庫存量已降至近5年均值水平之下。

美國原油去庫存速度放緩。EIA每週發佈的美國原油庫存數據對短期油價走勢影響較大,該數據反映美國當週產量、消費及進出口變動下的庫存變化,同時庫存變化的趨勢和規律也能體現出市場的消費及供應情況。美國原油庫存自2017年二季度開始下降以來,降幅超過1億桶。美國餾分燃料油庫存在過去一年降幅明顯,主要源於美國餾分油出口大幅增長,2017年美國有27%的餾分油產量出口至79個不同國家和地區。

亞洲國家庫存分化。目前中國庫存仍然是原油庫存偏低、成品油庫存偏高,這意味著煉廠直接需求旺盛,但下游終端消費偏弱。日本原油及成品油庫存水平均偏低,2018年1—4月份日本原油庫存累計同比下降4%,年內原油庫存總量低於過去幾年同期水平以及近5年同期均值。韓國原油及成品油庫存相對偏高,2018年1—4月份韓國原油庫存累計同比上升21%,近幾個月原油庫存量均高於歷史同期水平及近5年同期均值水平。新加坡成品油庫存量整體不高,2018年成品油庫存總量仍在下降,但高於近5年同期均值水平。

總之,全球庫存持續去化,在中東多國供應被動下降以及全球需求增長加快的背景下,全球供應趨緊,下半年油價仍有望再度上攻。歐美原油大概率突破上半年的高點,Brent原油波動區間預計在72—85美元/桶,WTI原油波動區間預計在63—75美元/桶,SC原油波動區間480—520元/桶,可把握做多Brent與WTI原油價差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