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黑他之後,我再沒發過朋友圈 "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 沒有喜歡的人時,就算摔斷腿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音,只是泰然自若把腿重新接上就是。但是有了喜歡的人之後,哪怕吃飯輕輕咬了下嘴唇,也要發個朋友圈,其實沒多痛,只是希望他能知道,想要他關心下自己。 "

" 喜歡 " 這種情緒,其實挺可愛的,它會讓怯懦的你充滿勇氣去靠近、去追逐、去表達,卻也會讓勇敢的你因為思念、曖昧和猜測而變得格外幼稚、敏感和脆弱。

昨天翻朋友圈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已經很久沒有在朋友圈看見過朋友米粒的動態了。點開她的頭像,才發現她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把朋友圈的權限設置成了三天可見。

那個喜歡時時刻刻在朋友圈分享吃吃喝喝和自拍照的她,不知何時就突然沉默了。我記得米粒以前跟我說過,很多時候,直接的問候和敘述顯得刻意而囉嗦,所以她喜歡把生活分享在朋友圈裡。

假裝告訴所有人她每天做的有趣和重要的事情,但其實那上百條的朋友圈,都是發給一個人看的。

朋友圈就像是一個羞答答的小女孩,笨拙地表達愛意的方式,米粒就是那個羞答答的小女孩,總是心懷期待地公開自己的生活,然後心懷期待等著某個人的點贊和回覆。

和米粒聊過之後才知道,她已經和那個形如男友的人分手了。在那之後,米粒拉黑了那個人,也就再沒發過朋友圈。

因為知道再也收不到他的點贊、得不到他的評論,知道兩個人再也不會因為一條朋友圈的動態而甜蜜地聊起天來。

分享對於米粒來說已經失去了全部的意義,甚至是從前她費盡心思發過的那些朋友圈和她心滿意足看到的點贊或評論,都顯得非常幼稚和刺眼。

所以米粒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不會繼續再發生的故事,就這樣沉沒在米粒的生活裡,那種靠著朋友圈而成長起來的感情,好像也隨著時間而越來越淡、越來越遠。

我們都曾經喜歡過一個人,也都有過渴望被關注、渴望被愛的感覺,我們都曾謹慎措辭、刪刪改改無數次只為了發一條像樣的朋友圈,也都曾經心心念念、滿心期待只想要快一些得到重要的人的回應。

很多時候,朋友圈的經營就像是傳遞舊時光裡一張張來來往往的青澀情書,傳達著不容易說出口的愛意,也讓字裡行間萌生出的曖昧恣意生長起來。

可是我們誰也沒有發現,那種需要通過朋友圈來擁有和維繫的愛情,是不知你冷暖、不解你悲喜的愛情,那種需要通過昭告天下才能引起他注意的付出,本身就充滿了揶揄和無可奈何。

而真正的被愛,是在平淡生活裡,你囉囉嗦嗦的講述和他安安靜靜的聆聽,是你不需要過多的表現就能夠被發覺的快樂或者不快樂,是你無需多說就能夠得到的安慰和關懷。

那個能真正懂得你喜怒哀樂、在乎你陰晴冷暖的人,一定不只活躍在你的朋友圈裡,而你也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驗證些什麼,因為那個人,會讓你擁有被瞭解的心安和能分享的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