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6個身體信號,說明你脾虛,夏天更容易中暑

有這6個身體信號,說明你脾虛,夏天更容易中暑

大家都知道,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就會“中暑”,出現不思飲食、頭暈、噁心、發熱等不適症狀。

但是,不是每個人在夏季都會感受暑溼邪氣,最主要還是取決於脾氣是否充盛。

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運化水溼最重要的臟器就是脾。如果脾胃運化功能正常,能夠運化身體的水溼,機體就能夠抵禦在溼邪,不被侵犯。

反之,如果本身就脾胃虛弱,外界大環境中充盛的溼熱之邪就會疊加在機體,從而發病。所以脾氣虛的人在夏季更容易生病,一旦過食生冷、或冒雨涉水、或感受炎熱,很容易被暑溼邪氣侵襲。

那麼,在夏季出現了什麼症狀就說明有脾氣虛的情況呢?

第一,可能會有發熱。

這種發熱叫氣虛發熱,《素問•刺志論》說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清楚地闡述了發熱是因為素體氣虛,不能固攝陽氣,暑溼侵襲以後虛陽外浮而導致。

有這6個身體信號,說明你脾虛,夏天更容易中暑

第二,乏力、周身酸困。

這也是經常出現的症狀,很多脾氣虛的人到了夏季,會覺得提不起精神、沒有力氣,這是因為溼邪困脾、暑邪耗氣,更加重了氣虛的情況;溼性粘膩重濁,流注於肌肉四肢,就會導致身體酸困、懶動。

第三,頭暈沉。

溼邪困阻陽氣,清陽不能上升頭面,就會有頭暈、頭重如裹的感覺。

第四,沒有食慾、脘痞腹脹。

溼邪困脾,阻滯中焦,會讓本身就虛弱的脾胃負擔更重,因此吃不下飯,就算吃了也會覺得不能消化,堵在腹中非常難受。

第五,排便不爽、大便粘膩。

溼邪粘膩,屬於陰邪,性趨於下,喜歡停留在下焦,阻滯氣機,所以不但會導致大便粘膩,還會有下腹部肥胖。

很多人不是特別能理解,大家都知道中醫常講痰溼容易導致肥胖,為什麼脾氣虛也會胖呢?其實,中醫理論中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脾氣虛的肥胖較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肚臍以下的肥胖,小腹部、胯部較大,下腹部觸感較鬆垮。

造成這種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攝入與代謝的不平衡。因為脾氣虛時,脾升清降濁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很多水溼等濁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濁邪屬陰,主要聚集在身體的陰位。

而腹部屬陰,肚臍以下更是陰中之陰,所以溼濁會主要堆積在下腹部,從而產生下腹部肥胖,這種肥胖其實是一種虛胖。

有這6個身體信號,說明你脾虛,夏天更容易中暑

第六,齒痕舌。

大家可以自行觀察舌頭,如果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就是脾氣虛的典型舌象。通常在夏季,還伴有舌苔黃膩或白膩。

通過這些症狀,大家可以直觀地瞭解,脾虛和中暑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夏季治療暑溼病一定要健脾益氣。

將正氣補足,提高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機體充盛的陽氣上提, 不適症狀自然消失。

所以,夏季更要注意養護脾胃,天氣越炎熱,越要吃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要過食生冷,可以適當多吃扁豆、薏苡仁、芡實、蓮子等健脾滲溼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