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腾讯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5月30日,新华网发文点名批评腾讯等大游戏厂商,文章称,极易沉溺其中的网游,严重戕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酿成了无数家庭悲剧。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少年儿童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势在必行。(5月30日新华网)

新华网在儿童节前对各大游戏厂商发声,可以说是意味深长:那些成瘾性网络游戏,不仅导致中小学生沉溺其中,耽误学业,更造成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官媒在儿童节这一时间节点批评游戏厂商,正是想呼吁,全社会都能关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性。

其实,去年7月份,就有一波针对腾讯手游王者荣耀的讨论高潮。先是杭州某中学老师发表《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然后是人民网三评王者荣耀,紧接着各大媒体跟进,三十六路烟尘滚滚而来,舆论基本达成共识: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虽然家长、学校有要担负一定责任,但最大的责任方,还是在游戏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厂商,腾讯尤其无法免责。

在讨论游戏责任分配的时候,有人曾祭出“菜刀论”替游戏公司辩护:买菜刀的杀了人,难道要怪卖菜刀的吗?他们认为,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公司只是提供产品,没有任何责任,孩子沉迷游戏怪家长。

这是一种典型的鸡贼:菜刀从来都没有诱导人们去杀人,而电子游戏自被开发出来之日始,就引诱玩家去参与。以王者荣耀为例,王者荣耀设置了一定的技术导引,它会教玩家怎么去玩这款游戏;而且,玩家要想升级,就要购买武器、购买皮肤,这种对更高战力的设置,更是一种引诱。所以,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拿“菜刀论”把游戏公司的锅甩得干干净净,是机械的技术原教旨主义,忽视了不可或缺的技术伦理。

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游戏公司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虽然,去年腾讯在被主流舆论批评后,也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但网上各种破解攻略流行,说明所谓的防沉迷系统,可能真防不了多少青少年。这就让人怀疑,游戏厂商的诚意。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讨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时候,要么太强调学校的管理责任,过犹不及;要么挥起家庭教育的大旗,进入无物之阵。殊不知,最该对青少年沉迷游戏负责的,就是游戏公司。这是其逐利本质决定的。

还是以腾讯为例,据2018年腾讯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735.28亿元,其中网络游戏收入增长26%至人民币287.78亿元,占比39%。这意味着,游戏是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这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中小学生?答案不言而喻。

媒体一直在呼吁建立游戏分级制,他们期望,一旦游戏分级制度建立起来,游戏公司就知道该为什么年龄段的人生产怎样的游戏。但在网络游戏的暴利驱动下,即便分级制度建立起来,是否有公司遵守,也是个疑问。再说,游戏分级制建立的过程,一定需要游戏公司的配合,它们是否会积极配合,现在来看,也存疑。

救救孩子,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 ,在游戏公司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更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做,或者说难以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理念到行动,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么,我就想问一句:管管这些血脉管里流着“孩子们骨血”的游戏公司,为什么就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