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圆脑袋,大鼻子,头顶摇曳着三根头发,他就是“三毛”,1935年“诞生”,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他的创作者就是漫画大师张乐平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张乐平1910年生于浙江嘉兴海盐,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1923年,他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画,并在当时曾轰动一时。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开始在《上海报刊》上出现,但当时没有形成系列漫画。抗日战争期间,他用手中的画笔,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来到上海,从此他开始创作系列漫画“三毛”。1946年底,上海《申报》连载了张乐平的漫画《三毛从军记》,他笔下的三毛形象乐观、豁达、正义、天真,就像一股暖流涌入读者的心间,既流露出对现实的辛辣嘲讽,又包含了对光明世界的美好向往。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创作之初,三毛只是个天真幼稚、调皮捣蛋的小顽童,后来在张乐平的妙笔下,三毛从军、流浪、新生,尝尽世间冷暖。

作为世界级的漫画大师,张乐平手中的画笔是民众的搔痒器,更是解剖社会的手术刀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1937年8月,张乐平任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副领队离开上海宣传抗日,1938年1月1日《抗战漫画》半月刊开始发行。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张乐平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辗转诸地,画笔成为他有力的武器,激励着人们的抗战士气。

站在“三毛”背后的那个人,将一束光埋在心间!

抗战胜利后张乐平回到上海,他亲眼看见头天晚上还在弄堂口吹火取暖的三个流浪儿,第二天一早冻死在雪地里;街头的收尸车装着倒毙在街头的饿殍摇摇晃晃地开来又开走……这一切,都使《三毛流浪记》越画越画不完。

在他反映现实的画笔下,台湾的一位女作家慕名而来,他们之间都发生了哪些趣事呢?更多精彩尽在郑州教育电视台,每晚10:20《今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