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村的致富路

7月8日上午,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康樂村勞務輸出帶頭人金玉同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務工群眾從枸杞種植基地下工,30多名群眾滿臉喜氣,剛出枸杞種植基地大門就遇到了中衛市紀委、沙坡頭區發改局、常樂鎮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調研組。

“今年在枸杞地務工收入保障如何?”調研組工作人員問金玉同。

“收入很好,農忙季節人均月收入能達到2500元。”金玉同笑呵呵地回答。

常樂鎮康樂村是中衛市實施中南部地區35萬生態移民工程規劃建設的重要搬遷安置點,移民區於2011年建成,2013年實施搬遷。轄5個村民小組,619戶,2579人。面積8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89畝。現有建檔立卡戶286戶1317人,已脫貧建檔立卡戶106戶493人,未脫貧建檔立卡戶180戶824人。

2017年以來,中衛市紀委協同沙坡頭區扶貧辦、沙坡頭區發改局和常樂鎮等單位,以群眾脫貧致富為落腳點,積極探索康樂農業產業扶貧新方法,補強“產業扶貧”的內生動力,建立村企互幫互助機制,有力促進企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康樂村雖然有耕地2000餘畝,但受限於耕地土質沙化嚴重,不適合種植小麥等農作物,一時間農業產業發展成了康樂村群眾的一塊心病。2017年年初,中衛市紀委會同多部門協商,制定了以枸杞種植為依託,發展觀光旅遊農業的新思路,並將康樂村2289畝土地全部流轉給西域金枸有限責任公司,用於種植枸杞、西瓜等作物。

如何促進村企互幫互助機制,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實惠?康樂村駐村工作隊積極聯繫西域金枸有限責任公司,協商制定了枸杞種植用工協議,貧困戶農忙季節到枸杞基地務工,企業用工時除技術工人外全部使用康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

金玉同告訴記者,“農忙時用工能達到200多人,一年有5個月用工時間,貧困戶都搶著幹。”

周彪就是其中之一,從3月份開始,周彪就在基地種枸杞、種硒砂瓜,一個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以前打工還要跑到海原、興仁去,吃住都得花錢,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枸杞地務工有保障,也有發展前景。這下我就不擔心脫不了貧。”

中衛市紀委駐康樂村駐村書記馬瑞介紹到,駐村工作隊在入戶過程中,發現康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普遍存在知識水平低,務工困難的情況。他們外出務工困難,缺乏穩定收入來源,即使脫貧了,也存在較大的返貧風險,這就必須搞‘造血’扶貧。

因此,康樂村以村企互幫互助機制為依託,通過企業種植,貧困戶務工的模式,大力發展枸杞種植經濟,同時解決了土地難以耕種的難題,讓建檔立卡貧困戶能持續獲得穩定收入。

今年,康樂村群眾在枸杞基地務工達280人次,人均收入達到6200元。此外,駐村工作隊還與企業積極聯繫,發揮康樂村運輸方面的長處,將今年枸杞基地套種的西瓜運輸工作全部交給康樂村有貨車的群眾,預計總收入可達30萬元。

“現在地綠了,西瓜成了,枸杞苗成活率能達到85%以上,真正的把黃沙地變成了金沙地。下一步我們還要和企業、農戶協商,一方面繼續保證貧困戶務工,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生態觀光農業品牌,提高農業品牌附加值,讓康樂村的群眾都能得到實惠。”中衛市紀委駐康樂村駐村書記馬瑞說。

(中衛市紀委監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