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94年、單期發行量曾超500萬份!廣州日報在俄探訪蘇維埃體育報

原標題:廣州日報獨家探訪俄羅斯最大的體育傳媒集團《蘇維埃體育》 俄媒編輯部的故事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蘇維埃體育》的報紙及雜誌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辦公室過道上的招牌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集團副總編契基里斯

创刊94年、单期发行量曾超500万份!广州日报在俄探访苏维埃体育报

報道1960年中蘇籃球賽的報紙

根據國際足聯的登記信息顯示,註冊參與報道本次世界盃的俄羅斯記者人數超過1000人。其中,俄羅斯歷史最悠久、體量最大的體育傳媒集團《蘇維埃體育》是最受歡迎的媒體之一,本報記者專門走進該集團,進行了一番實地探訪。

創刊94年 歷史輝煌

1924年7月20日,蘇聯的第一份體育報紙《紅色體育》出版,1946年3月19日更名為《蘇維埃體育》。《蘇維埃體育》報是蘇聯最大的體育日報,也是蘇聯體育文化委員會以及蘇聯工會重要的體育文化宣傳平臺,除了報道蘇聯境內主要體育賽事以外,還參與組織冰球、田徑、排球、游泳以及滑雪等賽事。1988年,《蘇維埃體育》報單期發行量突破500萬份,成為當時蘇聯家喻戶曉的報紙之一。

蘇聯解體後,《蘇維埃體育》發展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體育傳媒集團,依託《蘇維埃體育》報為平臺,向體育相關產業延伸。他們創辦了俄羅斯最大的足球雜誌《足球週刊》、最大的垂直類體育門戶sovsport.ru,併成為俄羅斯聯邦境內知名的體育賽事活動組織機構。

《蘇維埃體育》報的辦公新址並沒有坐落在莫斯科繁華的CBD,因為人員尤其是網絡人員的增加,主報從原來在紅場旁邊的“中國城”搬遷到了距莫斯科市中心近20公里的北郊。

編輯部位於一棟建築物的二樓,接待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是集團副總編輯阿列克·契基里斯,他曾經報道過多屆奧運會和世界盃,其中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現在《足球週刊》的辦公地點還在市區,其他產業都搬來了郊區。很簡單,為了節省成本。就是這層二樓,也不是我們全部租用,而是和一家德國媒體合用。”

顛沛流離 不忘初心

《蘇維埃體育》報的辦公室過道有塊招牌,清晰標註著報紙創刊的年份“1924”,強調著他們的歷史底蘊。為了報道好這屆在家門口舉辦的世界盃,《蘇維埃體育》傳媒集團幾乎全員出動,他們從國際足聯取得了24個文字記者證,加上攝影記者和特約記者,有超過30名記者每天供稿。報紙每天出全綵16個版到32個版不等的世界盃特刊,發行量近30萬份,在9個城市印刷,在國內和附近國家的40多個城市發行。

能有今天的成果,這份老牌體育報著實不易。上世紀整個90年代是《蘇維埃體育》報的生死存亡轉折期,蘇聯解體後,原隸屬於蘇聯體育委員會的《蘇維埃體育》報成了無人照管的孩子,運營艱難,1991年甚至曾停刊一週,大批記者離職。其中14名記者離職後創辦了另一份專業體育報《體育快報》,一度出現一份報紙都賣不出去的狀況。

在這期間,《蘇維埃體育》報被多次轉手,先是被《莫斯科地產》傳媒公司收購,隨後在2001年被轉賣給一家媒體集團,這家集團還收購了《共青團真理報》《快報》。2007年,包括《蘇維埃體育》報在內的多家報紙又被這家媒體集團打包轉賣。正是在被這家媒體集團主宰的6年間,《蘇維埃體育》報的風格出現明顯變化,娛樂化的特點凸顯。2016年,《蘇維埃體育》報最後一次被轉賣,轉賣前從《體育快報》挖來了科列肖夫擔任總編。

在顛沛流離中,《蘇維埃體育》報的堅持者們並沒有放棄讓這份老牌體育報更好地發展。1999年,新一任總編科茲洛夫的到來讓報紙止住頹勢,不僅將一週兩刊重新恢復為日報,之後又在2003年先後創辦《體育》雜誌和公共電視體育頻道。“我們在不斷改變思路,思考如何才能讓報紙更為人們接受”,契基里斯說,“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在專業體育媒體的競爭中都毫無疑問是最強者。但現在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網絡媒體、移動新媒體。我們要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潮流,所以我們也有了全俄羅斯最好的體育專業網站,也在開發我們自己的App。我們並不害怕市場的競爭,因為我們有全俄羅斯最優秀的體育新聞人才!”

1960年報道 中蘇體育

報社資料室負責人多布羅夫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寶藏——1956年至今的所有報紙原件。由於戰火的原因,再之前的報紙他們未能收集和保存。

這個小小的資料室裡保存了大量蘇聯和俄羅斯體育的第一手寶貴資料,本報記者意外發現了中蘇體育之間交流的最早專業報道,那是1960年,蘇聯籃球隊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進行交流訪問。一篇題為《從北京到杭州》的專題新聞報道中寫道:“籃球是中國開展最普遍的運動,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人在打籃球。冬天,中國的北方無法打籃球,到了夏天,他們就在冬天的冰場上打起籃球。中國人對體育運動非常熱愛,對中國隊與蘇聯隊的這場比賽也高度關注,無論在北京、上海,還是在天津、杭州,能容納五六千人的觀眾席都座無虛席。”

1960年這一年,俄羅斯足球隊捧起了首屆歐洲盃的冠軍獎盃。“遺憾的是,奪冠在7月10日,但我們的報紙7月11日竟然沒有出報,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契基里斯翻著有些泛黃的報紙,終於在當年7月12日找到了關於蘇聯足球隊奪冠的報道。

“你看,沒有比賽照片,只有一張球員的合影,那時各方面都比較簡陋,專職體育攝影記者更少。”契基里斯說。多布羅夫補充道:“看到照片上的雅辛了吧?總統普京也說雅辛是最偉大的球員,很多人聽過他救了一個從二樓掉下來的小孩的故事,最早就是我們報紙寫的。”

中俄足球 日後相會

對於中國隊未能打進本屆世界盃,契基里斯感到很遺憾:“中國是這麼大的國家,國家又支持足球,我相信你們一定有機會和俄羅斯隊一起在世界盃舞臺上聚會。”多布羅夫則不停追問記者:“你們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人口,為什麼這次不能來俄羅斯世界盃呢?為什麼?我們不明白。”他說,“你看,你們籃球都出了去NBA打球的巨星姚明,我們俄羅斯媒體都很關注,我覺得他比我們的基裡連科還要厲害。”

在俄羅斯,足球和冰球都是人們最喜愛的運動。“普京總統平時更喜歡打冰球,但他這次對足球的支持實在太大了。我們相信,這屆世界盃可以重塑俄羅斯的大國形象。”契基里斯說。“足球和冰球可以說都是我們的‘國球’,我覺得還是足球的人群更廣泛,畢竟場地條件沒有那麼多限制”,多布羅夫說,“平時,足球和冰球佔的版面基本相同,基本各佔4個版,但足球版面肯定在前面。”

記者的參觀時間正趕上他們的編前會,其中一部分內容就是關於俄羅斯隊與克羅地亞隊的1/4決賽賽前分析。對於俄羅斯隊能否殺進4強,兩位女編輯都認為非常有可能,“俄羅斯隊能跨過西班牙隊這關,就意味著進入4強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克羅地亞隊也非常強,他們是1998年世界盃的前4名,但這一次俄羅斯隊有個更強的門將和更有頭腦的主教練。”

至於希望俄羅斯隊誰能進球,兩人意見不同,一個說切里舍夫,另一個則認為久巴更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