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相信看過科幻片的大家都曾看過這些熟悉的情節:某一天,人類親自打造的的智能機器人獲得了“覺醒”,開始想要謀權篡位,甚至取代人類,於是爆發了各種衝突……

在人類開發人工智能的進程中,這種恐懼就一直如影隨形:從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開始,再到我們熟悉的《機械戰警》系列電影,無不細細描繪了當人類無法駕馭AI之時,面對可能被顛覆的命運,人類發自內心的戰慄。

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不過現在人類可能要短暫地鬆一口氣了,因為已有一批AI還未來得及對人類產生逆反心理,就已經面臨起了失業的煩惱。

AI下崗,怪誰?

根據科技君唆知曉的信息,今年就已經發生了兩起AI被解僱的事件。

今年一月份,英國的一家超市就解僱了一個上崗僅僅一週的導購機器人Fabio。幾個月後,瑞典的一家在線銀行Nordnet就準備炒了自家的AI員工Amelia。

究其原因,無非是“才不配位,還遭群嘲”。儘管上上述兩個場景中,超市與銀行好像都是AI可以大展身手的好地方,但實時顯示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超市聘請Fabio的初衷是它一能吸引顧客,二能幫助賣貨。然而幾天之後,他們發現這兩件事兒Fabio一件都沒做好,甚至有些顧客看見它都繞著道走。

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這就很尷尬了,賣貨不成還趕客,可能是顏值不佳吧?顧客還是喜歡面帶微笑的傳統導購帶來的“心與心的交流”,那在瑞士銀行的Amelia又是怎麼回事呢?

Amelia去年夏天剛剛入職瑞士Nordnet,其日常工作就是幫客戶開個銀行戶頭、處理一些銀行數據等任務,正常來說銀行擁有龐大而又相對完整的數據積累,而進行數據分析又正是AI的拿手好戲,一個要算,一個能算,簡直無縫貼合。Amelia處理工作的速度肯定是應該比工作人員要快,銀行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也該有個明顯的提升。

但很可惜,Amelia的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就算之前在實驗開發中面對各種難題,Amelia在模擬場景中都有上佳表現,但一旦投入實戰,面對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客戶,Amelia始終無法做到像人一樣靈活,尤其是在數據分析方面,Amelia對動態性很強的金融業務上可能存在分析的誤差,事關自己的腰包,管你是人還是機器,客戶又怎會寬容?

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另一個原因還是溝通的問題,AI在當下的技術中還只能是“死腦筋”,在對人的溝通上存在一定困難,銀行這個排隊大戶,客戶面對這樣一個容易“答非所問”的員工,消磨掉耐心事小,由於效率太慢害銀行失掉業務事大啊。

頻繁出錯又容易趕客,這樣的AI被僱主炒掉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今後誰讓誰失業?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都在莞爾一笑,認為“被顛覆”的警報已經解除?

慢著,科技君想說,這些被解僱的AI只能算作不成熟的初級產品,許多人把這一批被炒了魷魚的AI看做是實驗的一部分,只能算作個案來對待,並不能將所有的AI應用一概而論,畢竟有更多的AI應用還處在被完善的途中,一系列開發還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每年各個國家、大型科技企業都投入了大筆經費用於人工智能的研發:歐盟計劃2020年之前投入15億歐元、2014年以來中國人工智能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all in AI”後,百度每年對其的研發投入也達到了100億元。

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如此龐大的支出,怎會產生如此“不管用”的AI呢?我們還是想的太簡單了,就好比購買了一款iPhoneX,而我們卻僅僅糾結它在“打電話”功能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而最終選擇放棄使用iPhoneX,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挺可笑?

AI無法滿足我們對某一初級功能的完美體驗,被“棄置”表面合乎人類的情理之中,但我們卻也放棄了對它其他更多高級的、複雜的應用體驗,也是另一種浪費與損失,不是嗎?

未來,AI肯定會協助人類去嘗試更多的崗位,Amelia與Fabio的失業也將促使背後的研發人員進行更加細緻完美的開發,然後迭代出更完美的AI僱員。

叫囂著要取代人類的AI,現卻開始面臨失業的煩惱

而我們的恐慌仍有必要嗎?在工業革命初期,當巨大轟鳴的紡織機開始代替工人上崗時,人民也曾爆發過巨大的反抗情緒,而站下如今的角度,面對不可抗的科技進步,你不得不承認有一些淘汰是必然的。

也許今後在就業市場上,我們不僅要面對人的競爭,還將接受來自AI的挑戰,有一些人終將成為新一批“下崗的紡織工人”,但我們必須記得,紡織工人被機器淘汰後,社會湧現出的其他新的產業與新的機遇。

而AI就能高枕無憂嗎?未必,它們的競爭是來自更優秀的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