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神兽,《礼记·礼运第九》将麒麟、凤凰、龙和龟合称为“四灵”(另外一说四灵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根据《尔雅》《说文》《宋书》等文献的记载,麒麟的额头长得像狼,身体像麋鹿,蹄子像马,尾巴像牛。最特别的地方是它头上长有一支角,角尖覆盖着一层肉,古人认为这是有武而不用,乃仁慈的表现。《徵祥记》还说麒麟走路的时候,绝不会踩到虫子或花草,故而麒麟被视为一种“仁兽”。它只出现在明君在世、天下太平的时代。

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孔子和麒麟之间的:

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和群臣到西方的大野去打猎。叔孙氏的家臣锄头商捕获了一只麒麟。当时孔子正在家中看书,弟子跑来告诉孔子这件事。孔子立即放下手中的书,兴冲冲的骑马赶去看麒麟。结果他还没到达现场,又有一个弟子跑过来跟他说麒麟死了。原来是鲁哀公君臣不识货,看到这只迷之生物,还以为是什么不吉利的妖怪,就当场杀掉了。麒麟是瑞兽,古代的先王们求都求不来,鲁哀公君臣倒好,主动送上门了,还把它给宰了。孔子因此大受打击,从马上摔了下来,嚎啕大哭了几天几夜。平静下来以后,他叫弟子们把麒麟的尸体收起来埋葬了,该地后来被称为“获麟堆”。而孔子的《春秋》写到了西狩获麟以后,也就不再接着往下写了,从此封笔。

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麒麟】

西狩获麟这件事情在《左传》《谷梁传》中都有记载,但其中没有提到麒麟被杀害,更没有提到孔子封笔。《左传》原文为:“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即鲁哀公君臣捕获麒麟后,以为它是不祥的动物,就赐给了虞人(掌管山林草木鸟兽的官员)。孔子看到以后,说这是麒麟。 “然后取之”一句主语不明,不知道是鲁哀公取,还是虞人取,还是孔子取。依照常理推测,麒麟是瑞兽,官员和百姓私藏它没有意义,如果被君王知道他们知情不报的话,还可能扣上知情不报和欺君的罪名。所以最合理的解读应该是鲁哀公听到了孔子的话之后,又收回去了。后世则说成是孔子取走了被杀的麒麟的尸体。

东汉经学家何休在《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隐公第一》写道:“《公羊》以为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后,得端门之命,乃作《春秋》,至九月而止笔。”也就是说,《春秋》是鲁哀公西狩获麟以后,命令孔子撰写《春秋》,同年九月完成。

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麒麟】

这里举何休的观点也不是说他所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只是说他代表了传说的一种版本。事实上,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比如:他说孔子于西狩获麟那年(即哀公十四年)开始写《春秋》,同年九月停笔,然而实际上《春秋》写到了哀公十六年。

而《史记·孔子世家》对此事有另一番描述:“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这里首次谈到了孔子面对麒麟时的情绪——喟然而叹,孔子为什么要叹呢?因为他从麒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麒麟现世却没有人认识它,而孔子本人也自认为是一个才能非常卓越的人,却长期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所以发出了感叹“吾道穷矣!”“莫知我夫!”。

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孔子】

虽然西狩获麟一事是相同的,但《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和《史记》引出的后续情节却截然不同。《孔子家语》讲道:

锄商在野外砍柴的时候,遇到了麒麟,打断了它的左前腿,用车将运回去。叔孙氏看了认为不祥,命人将麒麟扔到了城外。孔子得知以后,大哭:“麒麟啊,你为什么来呢?为什么来呢?”叔孙氏一听说那是麒麟后,又急急忙忙把它给捡了回来。这个故事中没有出现鲁哀公。相较于《史记》的版本,《孔子家语》进一步升级,出现了麒麟受伤的情节,孔子的情绪也从叹变成了哭。

《孔子家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原书已经失传。现代流传下来的为三国时候的王肃所作的伪书。《孔丛子》对此事的描述和《孔子家语》大同小异,不过明确的谈到了麒麟之死。有很多学者判定《孔丛子》也是王肃所作的伪书。那么依照目前的材料看,麒麟受伤或死亡和孔子哭麒麟情节皆始于王肃。

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王肃】

至于封笔一事源自西晋的学者杜预,他在《左传》西狩获麟一事下注曰:“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杜预之所以会说孔子绝笔于麒麟,是因为西狩获麟一事的确位于《春秋》的末尾几段。但杜预也没有说孔子绝笔是因为麒麟死掉了,只说是“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

说孔子为了因麒麟始作《春秋》,又因麒麟而终,恐怕是杜预自己在那边玩煽情,并没有证据表明事实是如此。毕竟写史书是一件非常严肃又繁重的事情,哪能“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呢?唐代的学者孔颖达亦对杜预此话深表怀疑。

孔子真的因为麒麟被杀而封笔了吗?

【杜预】

然而,这种煽情的桥段却总是特别受人欢迎。后世很多人皆采信了杜预的观点,《文选》注释、《北史》《隋书》等诸多文献中皆出现了“绝笔于获麟”“绝笔获麟”的句子。就连诗仙李白同志的《古风五十九首》都有此言。

到了明代,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中已经将麒麟受伤和绝笔于麒麟放置在一起,稍晚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也同时提到了麒麟被杀、孔子作《春秋》至获麟而终。由此可知,孔子为麒麟而封笔的故事在明代已经成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