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小米系列之三:我不看衰,但是我看空小米 下

三、生態圈的第二步建立

雷軍在香港的時候,曾經第一次將小米標類為IOT型企業,確實小米現階段無疑掌握了智慧家庭和物聯網相當不錯的開局。但是這個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呢?之所以我要說第二步建立,而不是第一步,是因為小米目前一共已經有210 家生態鏈企業,其中90 多家公司核心業務是生產智能硬件產品。從目前的產品種類來看,其第一步無疑走的很不錯,但是不要忘記這些企業,小米都是參股不控股,雖然這裡面現在絕大部分企業還需要小米的品牌背書來幫助其營銷,但是當小米需要開始第二步建立更加聯動的生態圈是,這些企業要如何來形成整體聯動呢?就像上一集中我提過,一個客人購買了小米的空氣淨化器,如果這個設備可以將測定的家裡空氣汙染指數,轉化成家庭的乾淨程度指標,並將數據結果發送家裡的掃地機器人,從而決定今天需要掃地次數,再將結果發送給運動手環,告知主人現在的家庭空氣情況,是否適合運動等等。如果這個生態圈可以做到這樣的聯動,那它前景無疑是巨大和美好的。

抓住智能手機第一波風潮,沒有抓住第二波風口,也沒有完成完善產業鏈和生態圈,且擁有良好技術儲備的HTC,就是一個典型的前車之鑑。更何況小米目前的研發能力遠不如當時的HTC,所以我真心不想看到小米變成下一個HTC。

一起看小米系列之三:我不看衰,但是我看空小米 下

四、錢

小米在我看來,其實很缺錢,也很不缺錢。要知道在上市前,小米即是一家拿到大筆風投的企業,也是一家最大的風投企業。

可是這次的上市,在上市前小米一眾高管如此賣力地為公司估值背書,這種近乎“推銷”的宣傳,在科技公司乃至中國其他上市公司裡來看,都是罕見的。而且好幾年前,我記得好像是2年前,雷軍在年底的小米年會上,當著所有的員工面,說過小米短期內不會上市。因為那是雷軍知道,雖然小米需要錢,但是在小米還能不斷拿到錢,因為他們很清楚一級市場的融資成本要遠低於二級市場,雷軍已經操刀過3家公司上市,他對資本市場應該是很清楚的。他會不知道小米真正值多少錢嗎?如果不缺錢,在看到自己公司被如此低估的時候,再等一等又何妨?可是這次明知小米的股估值遠不如其最風光時錢千億美元的級別,明知道二級市場的融資成本要遠高於一級市場的時候,小米還要執意上市呢?除了有投資人的變現壓力外,缺錢應該是一個最好的解釋,畢竟營銷、研發、生態圈的建立,每一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除非這一切都是雷軍自編自導的一場苦情營銷。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只能“讚歎”他的演技了。當然本質上我不願意這麼去想。

說小米不缺錢,就是小米金融,這個被人忽略的環節。雷軍讓洪峰來分管小米金融這個決策是否正確呢?洪峰並不能很好的知道什麼是互聯網金融,如何使用互聯網金融,顯然就目前來說,小米金融確實沒有用好。無論是沉澱資金流,還是資金槓桿,都沒有完成最有效的配比。所以如何利用這個,真的是需要小米們好好研發一下。這個部分,我會在以後,專門用一篇來細說這個部分。

一起看小米系列之三:我不看衰,但是我看空小米 下

五、造富運動

小米這次上市了,外界之前有報道說,會有50%的員工,掀起一場造富運動。可是造富之後呢?我記得自己在幾年前,看過一篇一位百度離職員工的文章,裡面他將當時百度的員工分為兩類,一類是拿到股票期權,完成了創富的員工,這類人基本開始“混”,第二類是無法拿到期權的人,這類人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面前,開始放棄自己。雖然當時這麼說,我覺得他的說法有點極端和悲觀,但是這之後沒幾年,李彥宏就發表了百度需要狼性的文字,這讓我開始覺得當時這個員工的言論,或許所言非虛。

這個感覺我相信其實你懂,公司不是說養著你,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養肥了,公司一直在解決問題,只是你自己主觀不去注意,所以公司成長中,員工卻沒有成長,從而反過來又制約公司的成長。

所以怎麼去平衡這個,無疑是小米現在需要去解決的一個難題。錢會創造激情,也會使人喪失激情,特別是你的基石們。

六、小米社區

社區,可能是下一個生態的基礎,那小米在社區上到底是要以硬件為基礎去構建,還是用它的米聊為基礎去構建,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小米自己其實都沒有想好,甚至也沒有想好,要構建怎麼樣的社區,其實真正的打造一個社區,是不需要用任何形容詞,就是社區,一個社區應該是允許每一個人想象社區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社區裡每個區域人都應該有分工明確,且願景也高度一致,只是這個在生態圈之上的這個層級,小米必須開始思考起來了。

一起看小米系列之三:我不看衰,但是我看空小米 下

作為一名離職的小米底層員工,就我看到的,我覺得這些問題在小米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問題沒辦法只靠雷軍一人去處理,需要他的團隊一起去解決。我之所以看空小米,就是因為這些方面,我沒有看到任何好的跡象。

最後我想說,我這麼說不是對雷軍和小米有意見,我仍然崇敬他。因為我對小米下一步動向的興趣,以及小米會如何選擇面對挑戰,背後其實一個真正動因是:中國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如何真正地擁抱全球市場,用全球的標準來武裝自己。

如果你也是一個希望小米有更好發展的同仁,就請將這些一起轉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